陈维
目的:分析博利康尼结合酮替芬药物对小儿咳嗽异形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紫金县蓝塘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异性哮喘疾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博利康尼结合酮替芬药物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21例,占67.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30例,占97.77%,两组数据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异性哮喘疾病过程中博利康尼药物联合酮替芬药物实施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率,还可以缩短患者患病时间,减少疾病症状出现.
作者:练子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的效果与术后系统护理对提升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资料选自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低位结肠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及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肠道造瘘口术及系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 (P< 0.05);且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结肠癌患者行肠道造瘘口术,并在手术实施系统护理,能进一步提高低位结肠癌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罗雪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在用药之后的退热时间、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干扰素结合炎琥宁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用药之后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实际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申宛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用药干预、膳食指导以及锻炼指导等护理干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镇区中年高血压患者防治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镇区106例中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系统化、完整化的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认知水平、血压控制程度以及卫生行为等指标.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各项高血压知晓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高盐高脂饮食、限酒以及吸烟等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镇区中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叶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本文探讨研究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里面进行治疗的60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把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经观察对比得知经夜间护理的干预患者在出血停止的时间、住院治疗的时间和出院1年之内再一次出现出血次数等等都明显低于未实施晚间护理患者.结论:即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晚间护理干预可减少其出血时间、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再出血.
作者:林洁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渝阳矿分院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100例患者的急腹症分类和治疗方法.结果:100例急腹症患者中,经保守治疗的有71例,经手术治疗的有29例,消化道穿孔和脾破裂的手术治疗比例较大.结论:对急腹症患者作出及时有效的诊断并实施合理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鹏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急性羊水栓塞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翁源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例急性羊水栓塞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配合,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相应护理配合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栓塞起病急,抢救难度大,病死率高,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急性羊水栓塞在抢救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措施,才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9.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率的67.86%和总满意度92.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1.07%和8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妇产科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万州区中医院行无痛人流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余下41例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麻醉起效、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并减少丙泊酚应用量.结论:对行人流术的病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够减少丙泊酚应用量.
作者:吴继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活血祛痰法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AS-COPD)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AS-COPD重叠综合征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用活血祛痰方剂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B组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并将A组与B组比较各并发症的改善和恶化情况.结果:在活血祛痰法的保护作用下,A组患者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B组患者总有效率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祛痰法对AS-COPD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伟烽;于海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护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确诊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患者1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9例.A组采用特制扎带约束法,B组采用阿片递减约束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膀胱炎症状变化和复吸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均实现了膀胱炎的临床治愈,A组满意度(4.13±0.62),B组满意度(3.69±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77.78%,B组总有效率66.67%(P<0.05).结论:特制扎带约束护理方法效果略优于阿片递减约束方法.
作者:徐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疼痛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疼痛科住院的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及心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0.4±4.5)分,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3±5.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疼痛科患者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疼痛,稳定患者情绪.
作者:吴华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优选乳癖康糖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多指标试验全概率公式评分法,以盐酸小檗碱含量、浸膏得率二指标考察乳癖康糖浆提取工艺的优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A2B2C3D2,即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2h.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彭兰兰;王燕莉;杜锦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四肢创伤的骨科手术中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四川省会东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患者在四肢创伤的骨科手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Pilion骨折1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4例,肱骨干骨骨折16例,胫骨多段骨折12例,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13例,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平均优良率为91.4%,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对修复患处和骨支架的固定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创口小等特点.
作者:余永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咯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尚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咯血患者4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 ~3d显效者33例,其中小量咯血7例,中量咯血16例,大量咯血10例.经4~5d治疗其余均止血.结论:根据发生咯血的不同原因,治疗原发疾病,大量咯血时,应用镇咳剂(如可待因),同时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崔润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于58例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乐昌市坪石镇卫生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需要拔出导尿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拔出导尿管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时间和应用效果.结果:在拔出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应用效果,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拔出导尿管后的刺激症状和困难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拔出导尿管的患者采用无痛拔出气囊导尿管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首次排尿的成功率、时间,降低了尿路感染现象的发生率,使患者感到舒适和顺畅.
作者:刘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前术后的舒适性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50例无痛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无病人流术,对照组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则采用舒适性护理模式.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但治疗组术后留中心时间与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15.1%,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前术后的舒适性护理能促进机体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周珠莲;朱少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于口腔溃疡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予以对比.方法选取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卫生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锡类散,设为对照组(36例),一组用思密达,设为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明显低于观察组9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愈合时间、年复发率与发作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思密达联合维生素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锡类散,可加快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与复发次数.
作者:陈淑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预防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5例.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乙酰氨基酚片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5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6.1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6.92%,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1.54%,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预防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应用氟桂利嗪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有效预防偏头痛性眩晕的复发.
作者:王照镇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