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哺乳期乳腺炎的社区干预效果观察

乔宪红;吴丽秀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 社区干预,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防治哺乳期乳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社区门诊2013年6月1日前的124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以及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53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观察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的效果.结果哺乳期乳腺炎社区干预工作开展后,发病率显著下降,从干预前的13.23%到干预后的6.26%(P<0.05),患者就诊时间明显提前,更多患者可以在早期治愈,发展为乳腺脓肿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3.4%下降到1.2%(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早期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可预防控制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母乳喂养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三乡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苏骅;蔡惠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全麻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唇腭裂修复术中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和控制呼吸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选取2012牟12月1日-2014年5月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唇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全程采用控制呼吸.实验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并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结果:术中患者的各项体征参数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并发症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采用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麻醉,患者清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赖伟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乳腺肿块的临床鉴别与定性诊断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约70%的患者以乳腺肿块就诊.无论乳腺的发育异常、炎症、损伤、增生性疾病及良性、恶性肿瘤,大多均以乳腺肿块为临床表现.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并非易事,要求准确无误.正确的诊断直接关系到治疗原则及患者的预后.欲确定其性质,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

    作者:高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活血祛痰法治疗AS-COPD重叠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活血祛痰法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AS-COPD)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AS-COPD重叠综合征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用活血祛痰方剂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B组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并将A组与B组比较各并发症的改善和恶化情况.结果:在活血祛痰法的保护作用下,A组患者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B组患者总有效率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祛痰法对AS-COPD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伟烽;于海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刺合隔姜灸法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在浅刺合隔姜灸法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变化,了解其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浅刺合隔姜灸法治疗,对照组予鲨肝醇片治疗;治疗后再复查血常规,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合隔姜灸法对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治疗有效.

    作者:岳双冰;范中农;林洪;莫婷;李清琴;甘洁文;张子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7例前置胎盘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黑龙江省宝清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7例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的治疗,均顺利生产.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病几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进行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24、48 h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后4h其临床症状、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气压力(PaO2)均得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

    作者:周乐清;陈涛;刘玉金;管琼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品管圈在减少术中压疮的护理应用

    目的:对品管圈在减少术中压疮的护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昆明市延安医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手术患者,根据品管圈实施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实施前)与观察组(实施后),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实施品管圈,分析比较患者品管圈实施前后的术中压疮发生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的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是6%,实施前对照组患者是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减少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压疮责任心,增强防压疮意识,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在用药之后的退热时间、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采取干扰素结合炎琥宁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用药之后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实际消退时间、实际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申宛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如何提升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服务能力

    2011年7月《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并于同年8月在全国开始启动了试点工作.2012年3月卫生部又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再次明确要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作者:胡裕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中鼻甲外侧切除治疗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黔南州中医医院治疗的5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鼻窦开放术,观察组则行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可有效治疗慢性鼻窦炎.

    作者:张承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考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铜梁区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治疗的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保守外固定术治疗,分别记下手术治疗时的患者反应情况和采取治疗之后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达91.1%,对照组为7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仅有一例患者在通过内固定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伤口感染,但并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情况,而作为对照组治疗的25名患者在接受了保守外固定治疗之后发现有3例患者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结论: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较好,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期结合合理的康复治疗手段,使得术后效果显著.

    作者:吴先红;刘家素;丁学铭;刘川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2月1日-2011年7月31日期间4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吻合口瘘发生的具体原因、处理方法,并据此制定全方位的防护策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操作、术后处理不当等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经治疗后3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要加强术前评估,完善各项术前准备,重视术中操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作者:冯羽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儿采用热毒宁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用热毒宁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廖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护理路径研究

    目的:研究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护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确诊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患者1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9例.A组采用特制扎带约束法,B组采用阿片递减约束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膀胱炎症状变化和复吸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均实现了膀胱炎的临床治愈,A组满意度(4.13±0.62),B组满意度(3.69±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77.78%,B组总有效率66.67%(P<0.05).结论:特制扎带约束护理方法效果略优于阿片递减约束方法.

    作者:徐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疼痛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疼痛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疼痛科住院的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及心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0.4±4.5)分,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3±5.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疼痛科患者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疼痛,稳定患者情绪.

    作者:吴华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合理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思考

    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合理用药合理配伍非常重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30%的死亡,其真正原因并非源于疾病,而是临床及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所致.鉴于目前的药品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药品琳琅满目,药物作用机制与适应症各异又互有交叉,因而滥用、乱用、错用现象在所难免.鉴于此,本文就口服降糖药合理联合临床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罗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平塘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7%,而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罗时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析脾动脉栓塞应用于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应用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7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脾动脉栓塞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这一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几率少,术后输血量少的特点.

    作者:何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差别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差别.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遂溪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36例甲状腺癌患者,在对所有病例临床指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具体情况予以手术治疗,同时对比以及分析各种手术模式的具体预后情况.结果:给予所有研究对象随访之后发现,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达到97.22%、94.44%、91.67%,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临床上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通常会受到肿瘤位置、B超诊断结果、术中冷冻切片情况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影响.同时,患者5年生存率和患者手术方式、年龄以及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并且手术方式还会对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沈凤;黄铁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