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而言,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无禁忌可优先选用.
作者:孙家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经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乳晕腔镜手术在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美观度,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陈一平;蔡容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大理州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接收的6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行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行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疗效确切.
作者:段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13-2014年牡丹江市神经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20例临床症状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心理支持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多次反复进行.
作者:刘喜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确诊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冠心疏通胶囊治疗,观察组使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情况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采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黄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诊断慢性肾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乐昌市中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例,均为临床诊断慢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s-CRP、PCT、血肌酐(Cr)、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s-CRP、PCT水平均明显上升.hs-CRP与GFR为负相关,即肾功能越差,hs-CRP的水平越高.结论:检测PCT与hs-CRP能更准确地反应出患者的GFR水平,可作为慢性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作者:唐敬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漏患者20例,回归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单纯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生长激素、再次手术及腹腔引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等不同的处理,探讨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不同处理方法2周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处理,引流及接触梗阻是关键,且内镜下鼻胆管引流与生长激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邓大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惠东县白花镇卫生院收治的中度哮喘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0)采用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n=20)采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晨晚间呼气流量峰值(PEF)和一秒率(FEV1%).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症状评分、晨晚间呼气流量峰值(PEF)和一秒率(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荼碱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中度哮喘,缓解症状,可以作为治疗中度哮喘的一种用药方案.
作者:朱文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应用具有明显的无创性、简单性、美观性,应用于危重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作者:张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法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4月-2013年5月东莞市厚街医院行剖宫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行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10.0%)与对照组(26.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术后患者临床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方肖琼;尹月娥;周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对胃肠外科患者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东莞市凤岗医院接诊的114例胃肠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后3d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免疫检查结果如CD3+、CD4+、CD8+、白介素-6 (IL-6)、可溶性白介素受体(sIL-2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CD3+、CD4+、IL-6水平治疗前和组间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CD8+、sIL-2R水平均低于术前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胃肠外科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赖治生;傅跃权;于长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治疗效果观.方法:选择遵义凤冈县中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住院的5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增加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2.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以及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等均要比对照组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安全且无副作用.
作者:朱昭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肺癌的数字X线成像(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4例肺癌患者,给予数字X线摄片与CT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X线检查中,显示患者存在小结节或是斑片状阴影,可详细观察肿瘤边缘特点,而在CT扫描中,可确定患者肿瘤属于毛刺征,还是分叶征,并能够详细观察患者肿瘤内部的征象: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空洞,而在CT增强扫描中,能够提高患者病灶扫描的清晰度,显示患者肿瘤病灶严重影响其邻近组织,导致胸腔积液的出现.结论:肺癌患者的病理不一,医务人员需结合患者的X线与CT影像进行诊断,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宋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腹部B超检查.结果: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Qsv/Qp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B超可准确反映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谢俊明;黄莉文;周大治;焦碧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估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且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54例急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7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方法,可有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2959例住院患者,其中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共112例,78例早期使用大坏内酯类抗支原体感染并联合使用激素治疗为观察组,与早期未使用激素的对照组44例的疗效、病程、并发症进行比较,以评价早期使用激素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7天显效、缓解及无效的病例数分别为52例(66.7%)、18例(23.1%)及8例(10.3%).对照组显效、缓解及无效的病例数分别为12例(27.3%)、13例(29.5%)及19例(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2.5±4.4)d与对照组(19.8±7.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可迅速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普润;胡湘;钟乐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神经功能和水肿带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残率和死亡率,观察组分别为30.0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1.67% (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的改善,效果显著.
作者:江川;陈才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Hcy值分作为根据对患者进行分组.Hcy>15 μmmol/L共有98例为Hcy升高组,Hcy≤15μmmol/L共有82例为正常组.对两组患者反映肾功能的4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cy与血肌酐(SCr)、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与血尿素氮(BUN)、S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与S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高血压、肾功能受损3者间均存在密切关系,SCr、Cys-C能更早反映肾功能的损害情况.
作者:罗丽文;吴桂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门诊2008年2月-2014年4月接诊的近视性弱视患者95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76眼,医学散瞳验光后配镜加针刺治疗;对照组49例80眼,医学散瞳验光后配镜.两组均观察治疗12个月时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5.53%.对照组有效率62.5%,3~5岁组中,观察组有效率97.22%,对照组有效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近视性弱视较单纯戴镜治疗可以更好的提高视力.
作者:李莉;郑煜;陆珩;毛珍;黄雪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选取重庆渝北人民医院2011年03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75例,2011年03月-2012年12月115例分为对照组,2013年01月到2014年09月260例分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实施两组患者的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和转运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明确急救诊断、急救存活率,以及转运存活率、急诊抢救存活率与住院后2h内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来说,实施“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启万;李潺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