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黎娟花;胡文生;党亚梅;梅尚英

关键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 帕罗西汀, 氨磺必利
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60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进入单用帕罗西汀组(n=30)或帕罗西汀合并氨磺必利组(n=30)接受为期8周治疗,分别在0、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A-17)评定临床疗效,使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程度有差异,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焦虑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能有效产生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的开放性喉外伤患者4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中40例患者愈合良好,2例无明显效果转院治疗.结论:开放性喉外伤应急时治疗,要尽量保留喉部功能,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确诊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冠心疏通胶囊治疗,观察组使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情况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患者,采用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黄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13-2014年牡丹江市神经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20例临床症状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心理支持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多次反复进行.

    作者:刘喜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研究

    目的:探析血液透析的风险与护理管理.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山市三乡医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护理前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医患纠纷、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实施,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蓝桂美;魏翠云;杨陪;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危重患者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选取重庆渝北人民医院2011年03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75例,2011年03月-2012年12月115例分为对照组,2013年01月到2014年09月260例分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实施两组患者的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和转运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明确急救诊断、急救存活率,以及转运存活率、急诊抢救存活率与住院后2h内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来说,实施“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启万;李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脂肪肝41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鹤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所有41例脂肪肝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6%.结论:本病应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同时积极控制原发病,治疗期间需注意调整饮食方案以纠正营养失衡.

    作者:徐庆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剖宫产切口憩室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诊治的25例子宫切口憩室并予药物治疗的患者,按不同药物治疗分组,其中A组10例采用妈富隆治疗,B组12例采用达英治疗,C组3例予曼月乐宫腔放置,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3个月,3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共同作用对剖宫产切口憩室所致的月经期延长有效,分析中似乎有稍高剂量的雌孕激素可增加用药期间疗效的趋向,停药后疗效降低.宫腔放置曼月乐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月经流量,缩短出血天数.对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以上药物治疗不失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喻;王明波;李琼;王晓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39例儿童孤独症家庭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儿童孤独症的家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9例孤独症患儿,对家长进行培训对其进行家庭治疗分析.结果:39例患儿中35例改善为显著可上幼儿园或上学,3例患儿明显好转,1例患儿轻微好转,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早期发现患儿有语言发育迟缓还存在言语上的交流障碍,应考虑到患儿是否患有孤独症的可能,尽早去医院确诊,对患儿采用家庭治疗是现今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家属耐心细致的对患儿进行训练及照顾是使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惠东县白花镇卫生院收治的中度哮喘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0)采用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n=20)采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晨晚间呼气流量峰值(PEF)和一秒率(FEV1%).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症状评分、晨晚间呼气流量峰值(PEF)和一秒率(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荼碱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中度哮喘,缓解症状,可以作为治疗中度哮喘的一种用药方案.

    作者:朱文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针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House-Brackmann,MHBN)和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和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针法治疗面神经炎患者具有良好效果,能促进面神功能恢复,改善面肌功能.

    作者:豆运香;徐翠英;曹淑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50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50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下修补术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已确诊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无张力组,各25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修补术和传统无张力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复发率为8%,明显低于无张力组16%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总有效率96%显然高于无张力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术较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总有效率高,疗效肯定.

    作者:陈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凤冈县中医院门诊收治的63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63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治疗后患者出现胃脘灼痛、便溏、恶心呕吐症状的人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邹贵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2013年1-6月164例出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设为对非干预照组,2013年7月-12月179例出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设为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上抗菌药物应用率下降了20.35%,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下降了41.26%,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提高了11.67%.初次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36.57%;术后用药时间≤48h的比例提高了38.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通过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确保我院患者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建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2959例住院患者,其中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共112例,78例早期使用大坏内酯类抗支原体感染并联合使用激素治疗为观察组,与早期未使用激素的对照组44例的疗效、病程、并发症进行比较,以评价早期使用激素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7天显效、缓解及无效的病例数分别为52例(66.7%)、18例(23.1%)及8例(10.3%).对照组显效、缓解及无效的病例数分别为12例(27.3%)、13例(29.5%)及19例(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2.5±4.4)d与对照组(19.8±7.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可迅速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普润;胡湘;钟乐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漏患者20例,回归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单纯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生长激素、再次手术及腹腔引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等不同的处理,探讨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不同处理方法2周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处理,引流及接触梗阻是关键,且内镜下鼻胆管引流与生长激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邓大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牙体缺损光固化治疗106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牙体缺损的光固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6例162颗牙,对其进行牙体缺损的光固化治疗.结果:经我院光固化治疗后患者牙龄成功修复66例100牙,良好40例62牙.结论:光固化治疗修复牙体,使牙齿具有良好的色泽及透明度,具有美观性.

    作者:王宝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5年02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骨转移疼痛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镇痛起效时间为(2.23±0.03)d,短于对照组的(20.33±2.2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转移疼痛治疗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满意,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作者:马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平塘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需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硬膜外麻醉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的并发症发生率4.0%,较对照组36.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骨科患者具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罗朝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RGD修饰的靶向紫杉醇脂质体对肝癌HepG2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整合素受体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对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效果.方法:分析制备的肽(RGD)修饰脂质体的血清稳定性、电位、粒径、形态等,通过实验研究紫杉醇脂质体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结果:RRGDLPs和脂多糖(LPs)的包封率均超过80%.RGD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50%血清的透光率基本达到100%.HepG2细胞摄取的紫杉醇脂质体的比率比普通脂质体高.在肿瘤细胞的存活率当中,RGD修饰紫杉醇脂质体达到21%,普通紫杉醇脂质体达到41%,紫杉醇溶液达到52%.结论:脂质体经过RGD修饰后,在某种程度上将肿瘤细胞摄取脂质体的能力提高.

    作者:林榕生;罗荣诚;李海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增城市小楼镇卫生院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使用硝苯地平缓释剂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不影响糖脂代谢,使用安全性较高.

    作者:罗伟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