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红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产妇均接受欣母沛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宫腔填纱治疗,分析两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用药后出血量、用药后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等产后出血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接受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有助于产妇出血量的减少.
作者:陈秋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风险及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病施行非心脏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和手术类型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观察不同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0岁以下患者(40例)未出现并发症风险,50~69岁患者(4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70~ 80岁患者(4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0/40),不同年龄组之间并发症风险存在显著差异;择期手术患者心率加快及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3.3%;急诊手术患者心率加快及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11.7%.择期手术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患者(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心脏病病情及手术类型合理选择手术麻醉方式,密切监测高龄患者术中、术后心脏情况,是降低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杨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245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纳米碳组,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情况及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改变情况.结果:纳米碳组一过性低钙血症症状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3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率0,常规组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PTH暂时性减低发生率11.11%低于常规组2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永久性减低纳米碳组未发生,常规组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证实纳米碳组检获误切甲状旁腺率4.44%明显低于常规组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纳米碳负显影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可起到辨认和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作者:吴恢升;肖瑜;郑昶;王先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的原因,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00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病窦等;误诊原因为患者因心脏症状而就诊,缺乏对房颤为主的心律失常的正确认识;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结论: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为心血管病较为常见,因而对患者应行全面、系统的问诊与查体,对其病情正确分析,联合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以避免误诊.
作者:陈永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手术组,分别给予中医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复位效果、住院基本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骨折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基本情况均明显优于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中医治疗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但中医治疗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较低、并发症较少.
作者:梁剑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评价MPO及p-选择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心血管危险事件中的预测性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81例为观察组,从门诊体检时随机选取健康人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MPO,p-选择素水平及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p-选择素,MPO浓度高于对照组,当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的时候,二者水平均轻度升高,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时,即心肌梗死即将出现或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血浆MPO,P-选择素明显升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P/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中MPO与p-选择素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血浆MPO及p-选择素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初期血栓形成及存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患者的炎症标志物分析,早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起到诊断性帮助.
作者:张琳;董智强;岳乐;李蓓蓓;王百鹤;赵晓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分别行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实验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共计发生2例(5.7%),低于对照组的8例(22.9%)(P<0.05).结论: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而言,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后者具有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常宏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青光眼降低眼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方法:将62例62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31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后眼压均小于治疗护理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同对照组治疗护理后和同组治疗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青光眼降低眼压药物治疗临床上具有良好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眼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焦虑、抑郁发生率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治疗时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减轻不良心理影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庭利;肖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D二聚体水平.研究发生转移的结肠癌和未发生转移结肠癌患者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和临床分期与D-二聚体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为52.00%,而对照组检出率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结肠癌患者(P< 0.05).结肠癌Ⅱ、Ⅲ、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依次递增,各分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病情相关,病情越严重,D-二聚体水平越高.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患者为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K+远远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观察组为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凌静;许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GQOLI-74评分和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COPD时采用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志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门诊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精神科门诊确诊的精神病患家属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自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问卷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实施干预,避免家属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作者:周莉;邓屏;宋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中心进行康复护理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 (P<0.05);干预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6.07%明显优于对照组74.51% (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护理工作当中加入循证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吴睿;汪小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者25例为实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同时期正常妊娠孕妇25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孕妇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该方法在子宫瘢痕妊娠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孕妇的子宫肌层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I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中15例孕妇诊断为单纯妊娠囊型,6例为混合回声包块型,4例为部分位于宫腔型妊娠,表现出不同的超声特点.结论: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临床价值高,可以早期诊断出疾病位置、大小、子宫肌膜厚度等情况,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游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管腔类器械应用超声清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500件管腔类器械清洗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管腔类器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件管腔类器械接受常规清洗,观察组250件管腔类器械接受超声清洗,比较两组器械清洗质量.结果:观察组管腔器械清洗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腔器械清洗检测结果差异性较大,观察组管腔器械清洗检测结果差异小.结论:基层医院管腔类器械应用超声清洗的效果显著,能全面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褚林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诊断性刮宫后接受妈富隆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黄体酮胶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的阴道控制出血和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停药复查患者的肝、肾功能,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对肝、肾功能伤害小,安全性高.
作者:郭芳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行心肺复苏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与开始复苏时间、复苏地点及通气方式的关系.结果:90例患者经心肺复苏后,有26例心肺复苏成功,64例复苏死亡,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8.9%.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通气方式无明显关系,而开始复苏时间≤5 min、院内行复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开始心肺复苏、院内行心肺复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作者:金睿;杨秀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处理宫内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因早孕终止妊娠后宫内胚胎残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清宫术,观察组行宫腔镜检查并宫腔镜下刮宫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清除效果.结果:观察组宫内胎物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并宫腔镜下刮宫术处理宫内残留的效果显著.
作者:郑芳;吴培芬;杜莲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口鼻内镜与间接喉镜下切除腺样体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意愿分为A组与B组各80例,A组采用鼻内镜作为治疗辅助措施,B组采用间接喉镜作为治疗辅助措施,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正常通气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对照比较.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100%;B组治疗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中出血量、通气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术后2、4、12周疗效指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鼻内镜以及间接喉镜下针对患儿腺样体予以切除的疗效、术后出血量、并发症以及通气恢复时间等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按照患儿的临床指征选择适合术式,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映儒;张洪;魏云;张旭戈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