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何杰;王顺超;王宏

关键词: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手术同开颅手术相比,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更高安全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

    目的: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260例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1:1比例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陶容;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型固定,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固定术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杨德兵;黄纯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CPT-11与5-FU/CF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钙(5-FU/CF)方案对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根治术后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规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基础上加用CPT-11联合5-FU/CF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后1年和3年的存活人数、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结直肠癌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1年和3年的存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T-11联合5-FU/CF方案对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根治术后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郑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160例初产妇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其分组,主要分为A、B、C、D4组,每组各40例,4组分别给予0.075%、0.1%、0.125%以及0.1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mL舒芬太尼镇痛,观察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结果:A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中B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15%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够发挥出更好地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饶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与对照组的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较对照组的11.1%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潘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视频教育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和家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属的教育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前术后做常规健康教育:口头教育、发放小册子.观察组在此基础实施视频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考核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考核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视频健康教育能可以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自我护理技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梁晓瑜;谭杏贤;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胸部损伤21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胸部损伤患者21例对其临床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及胸腔穿刺和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部损伤患者21例中单纯胸腔闭开引流11例,开胸修补10例.治愈17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熟悉胸部创伤的病理生理变化,掌握胸部创伤的诊断及处理要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是处理胸部伤的关键.

    作者:白淑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107例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平均手术时间为(17.68±9.04)min;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75%,平均手术时间为(31.52±3.17)min.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手术配合效果显著,平均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彭久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骨科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骨科腰椎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接受骨科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患者手术中采用异体库存血输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回输血液量、未输异体库存血与输异体库存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手术治疗后的红细胞(RBC)指标、血红蛋白(Hb)指标以及红细胞比容(HCT)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骨科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血液流失量以及库存血的具体使用量,降低因异体血液输入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刘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45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麻疹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高峰集中在3~4月份,共28例(62.2%).发病年龄中婴儿人数多19例(42.2%),其中8月龄以下15例(33.3%).有疫苗接种史4例(8.9%),无疫苗接种史22例(48.9%),接种史不详19例(42.2%).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麻疹黏膜斑、全身皮疹.发热3~5d后出现典型皮疹,19例(其中成人1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23例患者(婴幼儿及儿童18例)出现心肌酶谱异常,21例患者出现血象升高.39例患者检测麻疹抗体IgM阳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支气管肺炎、肝炎、心肌炎、结膜炎.经治疗39例患者好转出院,6例自动转上级医院诊治,经随访均治愈.结论:8月龄以下婴儿发病率及成人发病率有所上升,早诊断及早治疗患者愈合良好.加强易感人群计划免疫及在流行期间对易感人群进行复种可有效预防麻疹大规模爆发流行.

    作者:敬晓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治疗后存活率、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比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比例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清醒时间(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β内啡肽(β-EP)和血乳酸等观察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在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有助于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宁碧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早期的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应用于药品拆零调配工作中.结果: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拆零后药品滞销,导致部分药品报损、药品拆零调配操作缺乏规范性等,基于上述问题我院制定药房药品拆零调配操作规范、强化拆零药品的包装管理,不断加强对药房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实施上述对策后,本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对策解决问题,是提高药房工作质量,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并治疗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施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恢复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清除患者体内毒物,促进患者机体恢复.

    作者:李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5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65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偏大,住院时间及透析时间明显较长(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与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鲁文辉;陈小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街头无偿献血过程中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血库进行街头无偿献血的研究对象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献血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对献血期间的护理干预满意度、抽血操作时间和献血后观察时间、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献血期间的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血操作时间和献血后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程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手术同开颅手术相比,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更高安全性.

    作者:何杰;王顺超;王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62±19.6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47±1.67)d,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完整切除率为95.24%;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7.45±34.5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12±3.63)d,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其完整切除率为66.67%.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较高,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

    作者:陶爱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B超、钼靶X线及MRI对乳腺癌密度分级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B超、钼靶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密度分级的表现,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5年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临床触诊检查怀疑乳腺癌病例共156例均行B超、乳腺钼靶、MRI检查,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Ⅲ类、Ⅳ类及Ⅴ类.比较三者对恶性征象肿块的检出率和微钙化(microcalcication)的敏感性,以及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率的差异.结果:156例通过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共143例,MRI、乳腺钼靶和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分别为92.3%和84.6%;83.9%和76.9%;79.7%和73.1%.B超、乳腺钼靶和MRI 3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与其分别单独使用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和钼靶可组成黄金搭档,作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手段.在上述3种检查方法中MRI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佳,但特异性差.而MRI+B超+钼靶3种方法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特异性.

    作者:管燕;毛有胜;欧阳伊雯;潘悦;罗雪莹;陈伟财;何劲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后回家康复,同时遵医嘱定期复诊,向对照组患者提供基本医疗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随访2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肌肉失用性萎缩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为97.3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78%;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肌肉实用性萎缩发生率为18.4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4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仁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临床降压及调脂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压治疗方案,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调脂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及血脂等各项实验指标,治疗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结束所有患者血压与血脂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联合调脂治疗疗效显著,其中他汀类药物能在有效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浓度与活性降低的基础上,使血脂的含量降低,联合降压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玉光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