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
目的:研究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毒病原谱情况,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此病.方法:将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进行病毒学检测,同时应用逻辑回归法对患儿的临床病史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博卡病毒(HboV)检出率为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20%,人轮状病毒(HRV)为18%.结论:HboV感染率高,合并基础疾病是主要危险因素,而月龄则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雷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260例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1:1比例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陶容;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流程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急救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7%;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急救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营养和锻炼在促进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11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均为本中心在2013年5月-2015年3月管理,将其根据产后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养与锻炼指导,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产后健康指导,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体重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体重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营养和锻炼在促进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改善其血糖控制情况.
作者:张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根据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与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与BI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吴燕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160例初产妇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其分组,主要分为A、B、C、D4组,每组各40例,4组分别给予0.075%、0.1%、0.125%以及0.1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mL舒芬太尼镇痛,观察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结果:A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中B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15%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够发挥出更好地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饶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60名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晓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内扎外剥术在楚雄地区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混合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给予PPH结合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40例给予单纯的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远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楚雄地区治疗混合痔的患者采用PPH结合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许永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比较保留输卵管与切除输卵管手术治疗有胎心搏动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9月2日-2013年9月2日收治的94例B超提示有胎心搏动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47例,行保留输卵管手术;对照组47例,行切除输卵管手术,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2d、术后4d、术后6d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及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随访2年宫内妊娠率及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分别为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次异位妊娠率比较,观察组:9%,对照组: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胎心搏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保留输卵管临床疗效可,安全性高.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明显提高将来宫内妊娠率.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B超提示有胎心搏动异位妊娠应采取保留输卵管手术.
作者:李秋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1.37±6.28)mL,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8.24±7.02)m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清除血肿较彻底,脑组织损伤小,且手术安全性高.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及宫颈细胞学检测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的500例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2月-2015年6月门诊诊治,对其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测和阴道镜进行诊断,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宫颈细胞学检测和阴道镜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测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500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316例,低级鳞状上皮病变(LSIL) 104例,高级上皮病变(HSIL) 63例,宫颈癌(SCC) 17例;阴道镜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9.6%;单纯宫颈细胞学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及宫颈细胞学检测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较高,其诊断结果和病理学检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作者:廖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术前肌注特耐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疗效.方法:126例接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3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注特耐止痛针,术中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照组术前肌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1h、3h3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第1天和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联合术前肌注特耐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具有较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萧聪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3%,较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较对照组的18.5%明显降低(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王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加肋间神经阻滞对剖胸手术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剖胸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加肋间神经阻滞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的肋间神经阻滞手术治疗,患者肋骨断端不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止痛效果、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剖胸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加肋间神经阻滞,能够缓解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晓明;林更生;洪益凯;刘旭华;张秋;黄党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对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本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0例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临床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等.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86.67%高,复发率3.33%为则明显比对照组的16.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均表现正常.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来看,对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梁厚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接受口腔检查的220例儿童为研究资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给予口腔综合保健,对两组儿童的正确刷牙情况、刷牙次数、掌握保健知识情况及龋齿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刷牙方法正确率为91.82%,优于对照组的73.64%(P<0.05);观察组儿童的刷牙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度为98.18%,优于对照组的83.64%(P<0.0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为3.64%,优于对照组的31.82%(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可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并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作者:张华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阿奇霉素+沙丁胺醇,对照组沙丁胺醇,比较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X线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77%和74.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安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静脉推注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30例,均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律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不良反应发生共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经过适当用药不良发应消失.结论: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
作者:喻福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探讨生化检验指标组合在早期慢性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早期慢性肾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肾小球滤过、微量白蛋白以及脲酶等进行检查,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对早期慢性肾病检出率.结果:针对早期慢性肾病的检查中,采用肾小球滤过、微量白蛋白以及脲酶等检测方式,确诊患者为57例,检出率为95%.结论采用生化检验指标组合方式,对早期慢性肾病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肾病的合理分期、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依据.
作者:汤兴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优化门诊流程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3月-9月应用常规门诊流程,观察并记录每天的门诊看病情况.结果:经过精益管理优化门诊流程后,患者挂号、就诊、收费、取药、检查的等待时间明显少于优化管理前.患者对医院各部门的满意情况,优化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优化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益管理在优化门诊流程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虹霞;张友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