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王坤

关键词:股骨骨折, 微创手术,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3%,较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较对照组的18.5%明显降低(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妇产科的护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法的效果.结果: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1.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提高(P< 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黄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舒适护理

    目的:对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癌症化疗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患者.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书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采用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喋呤片+硫酸羟氯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妙汤加减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9%(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RA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疾病活动性.

    作者:刘冬生;袁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胸部损伤21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胸部损伤患者21例对其临床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及胸腔穿刺和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部损伤患者21例中单纯胸腔闭开引流11例,开胸修补10例.治愈17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熟悉胸部创伤的病理生理变化,掌握胸部创伤的诊断及处理要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是处理胸部伤的关键.

    作者:白淑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5例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5月以来至今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5例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123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余2例中转开腹.结论:在临床之中急性阑尾炎是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阑尾炎患者自身状况选择自己较为适合的治疗措施进而保证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就目前阶段而言,手术治疗是治愈阑尾炎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闵泽;马浩;陈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收的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论:临床干预以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要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要比对照组低(P<0.05);临床干预以后,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住院天数以及费用明显降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徐显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60名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晓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采用血管超声的目的,在于针对一些高危人群,发现血管狭窄,选择进一步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通过参考实验数据对血管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认识到这种技术具有无创性、重复性以及准确性、经济性的特点.对于相关疾病可以提早发现,准确诊断.

    作者:卢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ICU昏迷危重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昏迷危重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110例ICU昏迷危重患者为研究资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气垫床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8.18%,优于对照组的78.18%(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9.10%,优于对照组的73.64%(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潮湿感、翻身间隔时间及Ⅰ期压疮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昏迷危重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有效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同时可有效预防压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肖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个性化优质护理预防压疮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长期卧床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卧床治疗期间出现压疮的人数、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治疗期间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压疮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汤光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14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采用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中非常满意32例,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有效率96.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例数17例,满意23例,不满意17例,有效率70.2%.比较发现观察组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护理方案是一种有效改善患者临床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的护理方案.

    作者:王绍芳;陶愈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刺血拔罐双天宗穴治疗乳痛症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双天宗穴治疗乳痛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0例.观察组予刺血拔罐双天宗穴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乳核散结片,4片/次,3次/d,连续服用3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房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拔罐双天宗穴治疗乳痛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映飞;郭智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玉屏风滴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西药(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慢性湿疹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防治所接收的90例慢性湿疹,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各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病症积分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4.4%、24.4%,均低于对照组的20%和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滴丸治疗慢性湿疹,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患者依从性良好.

    作者:肖常青;邓景航;罗育武;王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加肋间神经阻滞对胸部手术止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加肋间神经阻滞对剖胸手术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剖胸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加肋间神经阻滞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的肋间神经阻滞手术治疗,患者肋骨断端不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止痛效果、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剖胸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加肋间神经阻滞,能够缓解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晓明;林更生;洪益凯;刘旭华;张秋;黄党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1.37±6.28)mL,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8.24±7.02)m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清除血肿较彻底,脑组织损伤小,且手术安全性高.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析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患者心电信号行持续24 h记录,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该心电数据分析,制作24 h心电散点图.以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搏这5个诊断结果分为5组,把4组心律失常结果和心电散点图检测的结果比较,得出各组B线斜率与两者的符合率,从而展开分析.结果:室上性期前收缩组和室性期前收缩组、心房颤动组及差异传导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房颤动组和差异传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应用,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作者:王美如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61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较多,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第1代和第2代发生ADR的比率高.在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和皮肤损伤ADR发生率高,经过积极处理,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多,及时停药处理可改善不良症状,在临床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综合方案治疗脑梗塞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综合方案治疗脑梗塞效果观察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方案的异同分为观察组(针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脑梗诊治护理组)各46例,依据临床结果观察分析临床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对于脑梗塞患者的诊治康复实践.结果: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针刺综合康复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评分(FMA)运动功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均优于常规脑梗诊治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综合方案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神经功能.

    作者:普虹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肺挫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评价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疗效,寻找改善严重肺挫伤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并转入重症医学科予以治疗的36例严重肺挫伤病患(观察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方案予以救治,同期选择36例严重肺挫伤痛患(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观察两组病患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较之对照组有效率的80.56%,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67% (P< 0.05);观察组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通气时间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严重肺挫伤病患临床指征,提升其生存率.

    作者:罗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与对照组的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较对照组的11.1%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潘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