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舒适护理

李书敏

关键词:舒适护理, 癌症, 化疗
摘要:目的:对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癌症化疗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患者.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阶段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恢复阶段,将其划分为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以及慢性恢复期4组,患者分别为24例、17例、13例、26例.分析脑梗死不同恢复期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的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以及慢性恢复期在风证、火热证、瘀证以及气虚证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痰证以及阴虚阳亢证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中期风证以及瘀证中重型高于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络出现率恢复早期以及中期重型高于轻型,大肠出现率恢复中期与慢性恢复期重型高于轻型,肺出现率慢性恢复期重型高于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间的不同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存在密切关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揭示出脑梗死的具体发病规律.

    作者:杨江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微创开颅手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60.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再出血及并发症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理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及再出血情况的发生.

    作者:唐海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62±19.6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47±1.67)d,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完整切除率为95.24%;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7.45±34.5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12±3.63)d,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其完整切除率为66.67%.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较高,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

    作者:陶爱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

    目的:心理护理在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260例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1:1比例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陶容;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综合性护理对鼻内镜术后病人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鼻内镜术后病人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1:1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法,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友文;杨虹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胸部损伤21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胸部损伤患者21例对其临床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及胸腔穿刺和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部损伤患者21例中单纯胸腔闭开引流11例,开胸修补10例.治愈17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熟悉胸部创伤的病理生理变化,掌握胸部创伤的诊断及处理要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是处理胸部伤的关键.

    作者:白淑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收的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论:临床干预以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要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要比对照组低(P<0.05);临床干预以后,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住院天数以及费用明显降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徐显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阿奇霉素+沙丁胺醇,对照组沙丁胺醇,比较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X线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77%和74.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安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舒适护理

    目的:对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癌症化疗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患者.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书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3%,较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较对照组的18.5%明显降低(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王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对革命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意义及建议

    军人社会优抚制度是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对长期住院伤残军人而言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伤残军人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对本院集中供养的24名革命伤残军人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罗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60名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晓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方法,保障手术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制定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规范的护理措施.结果:评价本组6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仅1例出院后8个月因跌伤致股骨近端骨折,后再次入院手术治愈,其余病例均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假体脱出、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通过我国髋关节置换的评定标准可以看出:52例患者的分数取得了优良,优良率84.54%,优良6例,17~20分;很好(5级)13~16分,8例;好(4级)10~12分,4例;尚可(3级)7~9分,4例;差(2级)4~6分,0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进行规范的手术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以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92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玉芯;代淑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局麻联合术前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疗效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联合术前肌注特耐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疗效.方法:126例接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3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注特耐止痛针,术中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照组术前肌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1h、3h3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第1天和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联合术前肌注特耐止痛针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具有较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萧聪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手术同开颅手术相比,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更高安全性.

    作者:何杰;王顺超;王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早期的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应用于药品拆零调配工作中.结果: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拆零后药品滞销,导致部分药品报损、药品拆零调配操作缺乏规范性等,基于上述问题我院制定药房药品拆零调配操作规范、强化拆零药品的包装管理,不断加强对药房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实施上述对策后,本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对策解决问题,是提高药房工作质量,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后回家康复,同时遵医嘱定期复诊,向对照组患者提供基本医疗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随访2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肌肉失用性萎缩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为97.3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78%;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肌肉实用性萎缩发生率为18.4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4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仁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比较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人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国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异种器官移植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检测

    猪来源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但存在猪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人体宿主的风险,包括含有3种亚型的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s):PERV-A,PERV-B和PERV-C.异种器官移植的检测应包含筛选猪群的来源(PERV-A和PERV-B和PERV-C表达水平的检测)和受体的筛选(区分PERV之间的转递性和嵌合性).这些测有助于降低PERV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并对提高异种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牟丽莎;白图雅;谢崇伟;蔡志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