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营养和锻炼对促进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康复的意义

张丹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个体化, 营养, 锻炼, 产妇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的营养和锻炼在促进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11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均为本中心在2013年5月-2015年3月管理,将其根据产后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养与锻炼指导,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产后健康指导,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体重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体重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营养和锻炼在促进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改善其血糖控制情况.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开颅手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60.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再出血及并发症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理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开颅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及再出血情况的发生.

    作者:唐海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CPT-11与5-FU/CF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钙(5-FU/CF)方案对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根治术后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规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基础上加用CPT-11联合5-FU/CF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后1年和3年的存活人数、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结直肠癌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1年和3年的存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直肠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T-11联合5-FU/CF方案对患有高危Ⅱ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在根治术后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郑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戴喜花;冷坷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PH结合内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研究

    目的: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内扎外剥术在楚雄地区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混合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给予PPH结合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40例给予单纯的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远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楚雄地区治疗混合痔的患者采用PPH结合内扎外剥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许永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流程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急救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7%;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急救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92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玉芯;代淑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接受口腔检查的220例儿童为研究资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给予口腔综合保健,对两组儿童的正确刷牙情况、刷牙次数、掌握保健知识情况及龋齿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刷牙方法正确率为91.82%,优于对照组的73.64%(P<0.05);观察组儿童的刷牙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度为98.18%,优于对照组的83.64%(P<0.0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为3.64%,优于对照组的31.82%(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可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并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作者:张华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方法,保障手术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制定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规范的护理措施.结果:评价本组68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仅1例出院后8个月因跌伤致股骨近端骨折,后再次入院手术治愈,其余病例均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假体脱出、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通过我国髋关节置换的评定标准可以看出:52例患者的分数取得了优良,优良率84.54%,优良6例,17~20分;很好(5级)13~16分,8例;好(4级)10~12分,4例;尚可(3级)7~9分,4例;差(2级)4~6分,0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进行规范的手术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以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为9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RSI、RFS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方式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咽痛等症状.

    作者:叶秋丽;钟志国;罗磊玲;郝林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治疗后存活率、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比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比例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清醒时间(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β内啡肽(β-EP)和血乳酸等观察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在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有助于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宁碧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邹幼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61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较多,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第1代和第2代发生ADR的比率高.在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和皮肤损伤ADR发生率高,经过积极处理,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多,及时停药处理可改善不良症状,在临床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内科急救患者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探讨内科急救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600例内科急救患者均为本院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生命体征检查和静脉通道开放等院前急救措施,评估其院前急救效果,同时对比患者急救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本组600例内科急救患者通过采取院前急救措施,显效292例,有效296例,无效(即死亡)12例.本组急救显效率为48.7%,急救成功率为98.0%;同时,急救后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情况均显著优于急救前,急救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强化内科患者院前急救,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提高内科急救成功率,对于改善内科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志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子宫切除重量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腹腔镜和阴式手术的共同特点.

    作者:范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异种器官移植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检测

    猪来源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但存在猪传染性病原体感染人体宿主的风险,包括含有3种亚型的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s):PERV-A,PERV-B和PERV-C.异种器官移植的检测应包含筛选猪群的来源(PERV-A和PERV-B和PERV-C表达水平的检测)和受体的筛选(区分PERV之间的转递性和嵌合性).这些测有助于降低PERV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并对提高异种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牟丽莎;白图雅;谢崇伟;蔡志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雾化吸入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单纯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憋与咳嗽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上,给予婴幼儿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可短时间内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对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本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0例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临床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等.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86.67%高,复发率3.33%为则明显比对照组的16.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均表现正常.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来看,对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梁厚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B超、钼靶X线及MRI对乳腺癌密度分级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B超、钼靶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密度分级的表现,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5年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临床触诊检查怀疑乳腺癌病例共156例均行B超、乳腺钼靶、MRI检查,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Ⅲ类、Ⅳ类及Ⅴ类.比较三者对恶性征象肿块的检出率和微钙化(microcalcication)的敏感性,以及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率的差异.结果:156例通过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共143例,MRI、乳腺钼靶和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分别为92.3%和84.6%;83.9%和76.9%;79.7%和73.1%.B超、乳腺钼靶和MRI 3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与其分别单独使用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和钼靶可组成黄金搭档,作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手段.在上述3种检查方法中MRI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佳,但特异性差.而MRI+B超+钼靶3种方法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特异性.

    作者:管燕;毛有胜;欧阳伊雯;潘悦;罗雪莹;陈伟财;何劲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4.62±19.6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47±1.67)d,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完整切除率为95.24%;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7.45±34.5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12±3.63)d,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其完整切除率为66.67%.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较高,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

    作者:陶爱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查漏补种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意义

    目的:探讨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随机抽取本县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将每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个行政村;选择行政村区域内居住<7岁的儿童.所有儿童均行常规的预防接种,观察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工作.结果:对照组调查目标儿童178名,建证142人,建证率79.8%,建卡137人,建卡率77.0%;观察组调查目标儿童194名,建证194人,建证率100.0%,建卡191人,建卡率98.5%;观察组建证率及建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麻风(麻疹)疫苗、乙脑减毒疫苗、A群流脑疫苗以及甲肝减毒疫苗接种率及合格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免疫实施免疫接种的查漏补种工作可以明显的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

    作者:颜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