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芳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合并症和生活方式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潜伏期的关系,减缓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官方2008年8月-2009年2月收集明确高血压病史的心、脑血管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以自制量表,用访谈方式收集患者的高血压发病年龄、生活饮食习惯、合并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时间等资料.结果: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潜伏期均随高血压始发年龄的增加相应缩短,经相关分析,潜伏期与高血压始发年龄呈线性负相关.血压经常波动对潜伏期有明显的影响,无明显波动潜伏期为(24.96±12.92)年,血压明显波动潜伏期为(17.28±10.13)年(P<0.05).生活方式、合并症等对高血压也有明显影响,危险因素越多,潜伏期越短(P<0.01).结论: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生除积极有效控制高血压外,还必须综合其他防治措施(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由于许多患者对自己的血压监测不力,因此在防治心脑血管病中,开展高血压普查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谢辉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羟考酮控释片与氨酚羟考酮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奥施康定控释片与氨酚羟考酮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羟考酮缓释片与氨酚羟考酮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 %CI 0.54~ 1.52,P=0.14),两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95%CI 0.20~1.70,P=0.32).结论:羟考酮缓释片与氨酚羟考酮镇痛效果相当,且两者不良反应相差不大.
作者:李璐;刘一;钱文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层厚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的120眼进行研究,其中30例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30例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选取30例正常人60眼作为对照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相来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层的厚度.结果:NDR组与正常组相比下象限RNFL变薄(P<0.05),其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NRDR和对照组比较RNFL厚度均下降,NPDR组相比NDR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增加(P<0.05).结论:OTC可以准确的观察到RNFL厚度逐渐降低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的过程.
作者:谢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左卡尼汀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左卡尼汀联合无创各45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7d及14 d的缓解率分别是82.22%、95.55%与对照组的66.66%、86.6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死亡率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气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左卡尼汀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韦中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例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患者,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分析其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显著低于护理前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3.3±4.2)分.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评分.
作者:张承艳;李全贵;张元;罗恋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总结复治肺结核超短程化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30例进行研究,均采用超短程化疗治疗,化疗方案分别为2HREZS/6HRE、2DREZO/6DRO、2DREZV/6DRV、5DRbEZM.,观察4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C组、D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满疗程时,其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以及利福布丁对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超短程化疗的疗程理想,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陈志良;崔省珍;简仁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颤等快速心律失常,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快速心律失常(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远东;蓝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随着我国现代化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纸塑包装灭菌物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相关医疗环节中,但其在方便利用的同时,也易出现一些不良事故,影响到灭菌物品使用的安全性,湿包问题就是其中的一大潜在威胁.本文作者就纸塑包装物品湿包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解决和控制湿包问题的作用,以提高物品的灭菌质量.
作者:曾梅许;洪天真;陈小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前、后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接受治疗后,1~2h、24 h后的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均得到了完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完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孟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在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运用DSA筛选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在DSA下行血管成形术,通过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CTP)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以及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进行支架放置一共73个,患者在支架放置后其血管内径明显增加,同时患者手术前其患侧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明显高于健侧,椎间隙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也明显低于健侧,患者术后其椎动脉起始段的PSV基本恢复正常,椎间隙段的大峰值时间(PI)值也有明显提升,通过对供血区域相应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在术后其灌注参数也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患者的动脉支架植入后可见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优化患者的机体状况.
作者:陈向林;胡扬真;毛振敏;胡列计;廖国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评析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12例,将112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有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联合呼吸兴奋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3d之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
作者:邓石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为9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益肾健骨汤联合西药治疗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陈辉;王新杰;袁盛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抢救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抢救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作者:黄远芳;叶芳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HFMEA)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9例,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10例,分别采取HFMEA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的计算风险系数(RPN值),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高风险因子RPN值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 0.05).结论:将HFMEA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秀娥;王华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不孕不育症家庭男性成员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不孕不育家庭中的104例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以同时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04例已育男性作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5).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经济条件、病因方、家庭来源地、受教育程度、治疗时间等.结论:不孕不育家庭男性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况,临床应重视对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便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王笑红;汤惠霞;汪小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在会阴侧剪中高频电剪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常规的会阴侧切,观察组产妇则采用高频电剪进行会阴侧剪,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侧剪时间、疼痛度以及伤口愈合时间、产妇的满意度.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侧剪时间、疼痛度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会阴侧剪中采用高频电剪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手术相关指征,同时提升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孙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蓝光治疗照射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苯巴比妥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苯巴比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疸治疗箱进行间断性的蓝光照射治疗.结果: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低于对照组的82.22% (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55.56%(P<0.05);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后,血清胆红素与治疗前相比较,都存在明显的下降,粪胆素都存在明显的上升(P<0.05).结论: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采用蓝光治疗照射,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
作者:陈锡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中药灌肠、针灸在治疗急性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继发于上消化道穿孔或化脓坏疽性阑尾炎的弥漫性腹膜炎病例8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分别为:单纯开腹手术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开腹手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及针灸组、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及针灸组.通过分析各组的数据来评价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治疗成功.与非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单纯开腹手术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相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手术结合术后中药灌肠及针灸)的治疗方法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明显加快了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敏超;陈祖彦;邓新盛;梁艳娟;罗丽华;杨崧;梁凤娴;梁伟兵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和兰索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66%)高,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内pH值、治疗后复发情况两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和兰索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两种有效药物,但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叶冠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于本院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刘合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