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芳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部位及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实验检查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1月治疗的患者300例,观察不同采集部位和标本溶血等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采集部位和标本溶血等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严格执行血液采集标本标准规范,可切实提高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重庆开县新生儿听力缺陷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新生儿听力缺陷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耳声发射分析仪(OAE)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对开县的13 86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新生儿和高危组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患病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新生婴儿应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筛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刘及江;刘艳;苟华;王锋;汪祖益;王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疗法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保暖、胃肠减压、对症处理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新生儿抚触疗法,对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胃肠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儿胎便排净时间、吸允吞咽建立时间、插胃管时间及经口全肠道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尽快建立吸允吞咽功能,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阚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角色扮演法(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专业的160名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则选用角色扮演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等,进而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经角色扮演法教学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扮演法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等.
作者:许永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评价无张力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疝气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9例,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手术,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56%、21.8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率分别为20.52%、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疝气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适用于各类疝气患者手术治疗.
作者:周克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防治方法对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组)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组),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佝偻病患病情况以及6个月时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血钙水平.结果: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佝偻病患病率、血清25-羟维生素D及血钙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维生素D3 400 IU,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作者:孟晶;焦喜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卢少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者,对其门诊或住院期间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够合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58.33%,其中注射剂的使用率为62.8%,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率为8.5%,医生的处方存在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不明确、品种选择不当、用法用量不当、联合使用不当等不合理现象.结论:本院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临床医生应当加强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及管理.
作者:陈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同时施加内分泌治疗,口服氟他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抗原下降情况和大尿流速、生活质量评分和前列腺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1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以及双侧睾丸切除术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加以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更好.
作者:杨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比较利用微波、药物以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门诊收治的18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复方莪术油栓治疗组以及宫颈环形电切治疗组,每组60例,分别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发展归为轻、中、重三种类别,每组中轻、中、重度均为20例.观察每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对于轻、中度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复方莪术油栓治疗以及LEEP刀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重度宫颈糜烂患者,LEEP刀手术治疗效果要优于微波治疗以及复方莪术油栓治疗,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颈糜烂的治疗,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轻中度宫颈糜烂可选用物理微波或复方莪术油栓进行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可选用LEEP刀进行治疗.
作者:陆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研究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探索寻求一种对老年糖尿病初期患者有效、安全及依从性良好的胰岛素制剂,提高、改善目前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R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在治疗12周以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降血糖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晚22时血糖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锐30R治疗初诊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发生相应的低血糖等不良情况,疗效较好,且患者未出现抵抗状态,接受情况较好,低血糖反应比例较低.
作者:李军;许业柱;袁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儿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以及采取的相应防范措施.方法:从临床特殊药品、治疗中潜藏的风险、医疗设备中潜藏的临床护理风险、护理文件中潜藏的风险、生物污染中的临床护理风险以及医疗护理中知情权的临床护理风险,对小儿科临床风险进行详细阐述,同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必须要明确小儿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并制定一个完善的临床护理风险计划,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小儿科临床护理风险降至低.结论:根据小儿科临床护理风险,要完善小儿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使防范意识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小儿科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张天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探讨锁定钢板对骨折治疗的价值.方法: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15例、良好13例、不佳0,整体资料有效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且治疗效果显著15例、良好9例、不佳4例,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5.7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稳定性强、创伤小、愈合效果好.
作者:蒙显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后期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分都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痛苦,保证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作者:谭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我省的10所三甲以上医院的妇产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10所医院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医院的实习生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医院的实习生则选用PBL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技能等,进而探讨PBL教学方法的优势及不足.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技能等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时,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技能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于淑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针对糖尿病健康教育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选取糖尿病患者70例,依照护理手段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与否将所有病患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显示,观察组均占据较大的优势;在健康教育各项能力患者的满意度中,观察组为94.29%,远高于对照组(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控制预后疾病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更好达到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于爱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接受治疗的肺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行培美曲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率为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室(ICU)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焦虑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静脉注射,分析比较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情况.结果:给予右美托咪定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用药后2h、10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心率、平均动脉压较用药前逐渐下降,用药后8 min和15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各时间观察点无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缓解ICU焦虑患者焦虑状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付磊;温建立;王远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AECOPD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好转5例,其总有效率为8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2例、7例、6例及63.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两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个指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春英;周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干细胞移植抗衰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年龄在45 ~ 79岁的健康人群作为实验者,术前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先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采用1.0×108的干细胞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完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再采用1.0×10 7的干细胞静脉滴注,控制干细胞滴速在20滴/min,整个围手术期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气指标监测,术后留观24 h,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水平,并观察实验者治疗前后皮肤、肌肉、睡眠、食欲等情况.结果:本组35例实验者在干细胞移植治疗3个月后,皮肤变得光滑、有光泽,男性肌肉及女性乳房变得紧实,睡眠、精力及食欲等也均得到显著改善,仅2例无明显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4例(11.43%)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发热,2例全身不适,未引起其他严重不良后果.治疗前SOD为(0.4±0.3),治疗后SOD为(0.9±0.4),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移植抗衰老效果确切、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望在抗衰老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悦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