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LISA法检测伤寒杆菌抗原的临床应用

宁克勤

关键词:伤寒, 伤寒杆菌抗原, ELISA法, 快速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在临床诊断伤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血培养法检测428例疑似伤寒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标本,对临床确诊的35例进行比较.结果ELISA法阳性率94.3%,血培养阳性率48.6%.结论ELISA法比血培养法灵敏,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痢疾患者的饮食疗法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痢疾主要是以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损伤脾胃肠腑所致.临床症状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现代医学细菌性痢疾属于本病范畴.此类疾病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脾胃肠腑功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近2年来我们收治痢疾90例,其中湿热痢57例,疫毒痢9例,寒湿痢11例,阴虚痢5例,虚寒痢3例,休息痢5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5人,食疗组年龄在6~70岁,男31例,女14例.对照组年龄在7~67岁,男29例,女16例.食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作者:郑美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20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以卵巢功能失调引起子宫内膜变化为主要原因,属中医崩漏病症范畴,笔者从1993年起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本病120余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年龄13~53岁之间,其中20岁以下者50例,21~44岁者32例,45~53岁者38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长达3年,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多的异常性子宫出血.子宫出血时间达10 d以上,2周以内者50例;2周至1个月内者50例;1个月以上者20例.出血量以用妇女卫生巾包数为计,每次月经用3~5包者76例,6~10包者44例.

    作者:陈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血管重构是近年来高血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认为其形成机理是:血流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重塑.本文作者就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概念、病理改变、形成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陈启兰;金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黄临床应用举隅

    大黄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涤荡六腑,安和五脏等功效.其疗效非凡,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内服外用皆宜的一味良药,历代医家对大黄推崇备至,在民间人们把它作为疗疾保健的珍品.目前对大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黄的药理作用已超越了传统用药范围.适应证正在逐步扩大,不但对急、重、危的病症起到立竿见影作用,而且对慢性及虚证也有很好疗效.近几年在临床应用大黄举隅如下:

    作者:田复祥;田硕;温存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4例坐位肌注柴胡注射液致晕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1临床资料我所于1999年3月30日至4月30日间,坐位肌注柴胡注射液178人次,发生晕厥14例,占7.8%,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35岁.晕厥发生时间:6例发生在注射过程中,8例发生在注射后10min内,14例病人经处理2~10 mm内好转.事后追问:1例有晕针史(注射药物不详),其余均无过敏史及晕针史.

    作者:陈玉霞;林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DSI与普通胃肠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分析比较

    本文作者报道数字化成像(Digial Spot Imaging)系统,简称DSI,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12 805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数字化点片成像钡餐的优点,它与普通X光机常规钡餐检查的比较,肯定了DSI操作方便,图像清晰,点片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常规检查点片,尤其是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尹志明;何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味参芪地黄汤对大鼠系膜细胞分泌IL-1、IL-6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地黄汤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泌IL-1、IL-6的影响,并用雷公藤多甙作为对照.结果加味参芪地黄汤能显著抑制经LPS刺激的大鼠系膜细胞对IL-1和IL-6的分泌,而雷公藤多甙仅对IL-1的分泌有抑制.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干预活化的系膜细胞分泌炎症介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龚学忠;贾秀琴;李雪梅;聂李平;李明;刘立昌;张永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糖生物学研究与传统中医药发展

    糖生物学糖工程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化学中后一个巨大的科学前沿.有人预计如同20世纪是蛋白质、肽类、氨基酸与核酸时代一样,21世纪将是糖和多糖生命科学的时代,糖生物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将给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1多糖是中医药发挥独特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药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是中药大国,中药的发源地.常用中药多达5 000余种,而多糖是许多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近年来提取出多种中药多糖,如:黄芪多糖、商陆多糖、当归多糖、茯苓多糖、牛膝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猕猴桃多糖、淫羊藿多糖等等.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甚广,从免疫药理的角度看,是一类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能明显调节T、B、CTL、NK和MФ等细胞功能,促进Ig类抗体含量的提高,促进IL-2的产生和IL-2R的表达,能诱导IL-6和TNF的产生,有的还具有抗辐射、抗肝细胞坏死、抗病毒及增强抗癌药物疗效等作用,多糖作为广谱免疫调节剂在多种疾病治疗上得到了应用.多糖是中药发挥独特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而且中药多糖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6].

    作者:吴志奎;王蕾;蔡永春;陈智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LISA法检测伤寒杆菌抗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ELISA法在临床诊断伤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血培养法检测428例疑似伤寒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标本,对临床确诊的35例进行比较.结果ELISA法阳性率94.3%,血培养阳性率48.6%.结论ELISA法比血培养法灵敏,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宁克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脾胃消化病临证治验纂要

    “万物皆生于土,脾胃者后天之根本,人之所赖以生者也”,“人之一身,脾胃为主。

    作者:黄明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自拟解痹胶囊治疗痹证疗效观察

    痹证是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炎.笔者近5年内自拟解痹胶囊治疗痹证35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大64岁,小18岁,平均年龄41.4岁;病程长12年,短2个月,平均病程3.1年.1.2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RA)的诊断标准,并参照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昆明学术会议修定的标准分期.①晨僵在半小时以上;②小关节、单个或多个关节肿胀在6周以上;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或关节变形;③RF阳性,ESR增快;④X线表现符合类风湿性关节改变.

    作者:王芳;庞梅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刺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经络和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一直用于指导我国针灸治病的临床实践.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针灸治疗的机理、经络现象的实质等问题从大体解剖到分子水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作者仅就针刺的影像学研究成果作一综述.1 PET功能影像的原理和针刺研究现状正电子发射型CT(PET)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它用影像学的方法表达生理条件下的血流量、氧耗量、糖代谢、蛋白质合成及各种受体的数量、分布和功能并用数学模型给出定量资料,将人的思维行为同脑的化学联系起来,以探讨、解释和定位人脑的功能活动.

    作者:徐文贵;贾少微;高凤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强心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剂.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41例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71例,采用强心汤(病情较重且心功能在Ⅲ级以上者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心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优于对照组(74.3%).结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吴子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补肾调冲汤加减治疗继发性闭经56例

    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曾来潮而又中断达3月以上未行经者,表现为低雌激素或黄体功能不足的一种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的妇科多发疑难病证.笔者自1993年10月至2000年5月共诊治56例继发性闭经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中医月经病专科门诊.本组病例中,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垂体性闭经,如垂体肿瘤、席汉综合征;代谢性疾病所致闭经,如糖尿病性闭经,甲状腺功能失调性闭经,肾上腺疾病性闭经.而主要以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泌乳综合征、口服避孕药停药后闭经、下丘脑-垂体性闭经、营养失调性闭经、精神因素导致闭经.

    作者:陈义春;吴隆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气道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是左心室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器官代谢与功能需求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多见的危重症,发病率高,如何维持患者的血氧气分压于安全水平,直接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本院ICU病房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1例,取得明显疗效,主要体会如下.

    作者:谢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囊肿性痤疮临床观察

    1995年8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并与单纯西医疗法的36例患者作随机对照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笔者在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收集并确诊为囊肿性痤疮的患者.需排除孕妇和患有严重肝胆疾病和胃病的患者.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6~36岁;病程半月至3年余;囊肿数1~8个;囊肿大者2 cm×3 cm,小者0.5 cm×1.0 cm.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5~33岁;病程半月至2年余;囊肿数1~8个;囊肿大者2 cm×2 cm,小者0.5cm×1.0 cm.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囊肿大小、囊肿个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作者:曹雪辉;王敏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

    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及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属门诊患者,皆符合慢性胃炎的胃镜或活检病理诊断标准,在胃镜直视下均见胆汁返流,胃内大量的含有胆汁的胃液或胃壁上附有较多的含有胆汁的粘液,或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状或水样从幽门口返流入胃.镜下胃粘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以胃窦部粘液为甚.并经实验室检查、B超等排除了胆囊、胆道、肝、胰等疾病.非手术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小者21岁,大者66岁,平均44.5岁;病程1年以内14例,1~3年29例,4~5年25例.并发十二指肠炎者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幽门口炎28例,胃溃疡3例,食管炎6例.

    作者:王明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谈禤国维治疗脂溢性皮肤病临床经验

    禤国维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业医3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于1999年9月~2000年12月随禤老侍诊,颇有心得,尤其是在治疗脂溢性皮肤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举3例以同道.

    作者:江光明;范瑞强;池凤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谈中西药物合用中的不合理使用

    本文论述了临床上中西药不合理使用的几种情况,指出临床医生使用药物时,要从功效、主治、药物组成成分、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大限度地避免盲目中西药并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吴依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刺膻中穴治疗支气管哮喘61例

    笔者1996年~1998年针刺膻中穴治疗支气管哮喘61例,收效较为满意.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1例患者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在3岁至65岁.病程半年至1年5例,1年至5年12例,5年以上44例.1.2诊断标准①发作时胸闷,呼气延长,重者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可闻哮鸣音,患者被迫坐起,张口抬肩,出现三凹征,紧张,烦燥,汗出.重者两肺可出现干湿性罗音.②胸透片示;肺透明度增加,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征.

    作者:张云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