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兰;金庆文
大黄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涤荡六腑,安和五脏等功效.其疗效非凡,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内服外用皆宜的一味良药,历代医家对大黄推崇备至,在民间人们把它作为疗疾保健的珍品.目前对大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黄的药理作用已超越了传统用药范围.适应证正在逐步扩大,不但对急、重、危的病症起到立竿见影作用,而且对慢性及虚证也有很好疗效.近几年在临床应用大黄举隅如下:
作者:田复祥;田硕;温存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经络和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一直用于指导我国针灸治病的临床实践.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针灸治疗的机理、经络现象的实质等问题从大体解剖到分子水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作者仅就针刺的影像学研究成果作一综述.1 PET功能影像的原理和针刺研究现状正电子发射型CT(PET)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它用影像学的方法表达生理条件下的血流量、氧耗量、糖代谢、蛋白质合成及各种受体的数量、分布和功能并用数学模型给出定量资料,将人的思维行为同脑的化学联系起来,以探讨、解释和定位人脑的功能活动.
作者:徐文贵;贾少微;高凤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我们在临床上使用天眩清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发作期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尤其在症状改善与康复时间方面更为明显.现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3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VBIV诊断按文献[1]标准,并选择经临床、颈椎片及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确诊为VBIV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大80岁,小38岁,平均57岁;对照组共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大60岁,小47岁,平均54岁.病程长20年,短1 d.
作者:彭向东;黄玉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高血压血管重构是近年来高血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认为其形成机理是:血流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重塑.本文作者就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概念、病理改变、形成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陈启兰;金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论述了临床上中西药不合理使用的几种情况,指出临床医生使用药物时,要从功效、主治、药物组成成分、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大限度地避免盲目中西药并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吴依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ELISA法在临床诊断伤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血培养法检测428例疑似伤寒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标本,对临床确诊的35例进行比较.结果ELISA法阳性率94.3%,血培养阳性率48.6%.结论ELISA法比血培养法灵敏,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宁克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万物皆生于土,脾胃者后天之根本,人之所赖以生者也”,“人之一身,脾胃为主。
作者:黄明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生物学糖工程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化学中后一个巨大的科学前沿.有人预计如同20世纪是蛋白质、肽类、氨基酸与核酸时代一样,21世纪将是糖和多糖生命科学的时代,糖生物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将给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1多糖是中医药发挥独特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药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是中药大国,中药的发源地.常用中药多达5 000余种,而多糖是许多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近年来提取出多种中药多糖,如:黄芪多糖、商陆多糖、当归多糖、茯苓多糖、牛膝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猕猴桃多糖、淫羊藿多糖等等.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甚广,从免疫药理的角度看,是一类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能明显调节T、B、CTL、NK和MФ等细胞功能,促进Ig类抗体含量的提高,促进IL-2的产生和IL-2R的表达,能诱导IL-6和TNF的产生,有的还具有抗辐射、抗肝细胞坏死、抗病毒及增强抗癌药物疗效等作用,多糖作为广谱免疫调节剂在多种疾病治疗上得到了应用.多糖是中药发挥独特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而且中药多糖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6].
作者:吴志奎;王蕾;蔡永春;陈智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国血糖分析仪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手工法和仪器自动测定法.由于前者耗时,繁琐,工作人员的操作误差、随机性大,不适合一些医院大批量测定而选用后者.当前一些医院添置了不同型号的血糖仪并在同时使用,甚至有些科室自备血糖仪测定,其结果的可比性如何?为此我们选用三种不同型号的血糖测定仪,对我院门诊病人的血糖进行平行测定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5年8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囊肿性痤疮60例,并与单纯西医疗法的36例患者作随机对照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笔者在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收集并确诊为囊肿性痤疮的患者.需排除孕妇和患有严重肝胆疾病和胃病的患者.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6~36岁;病程半月至3年余;囊肿数1~8个;囊肿大者2 cm×3 cm,小者0.5 cm×1.0 cm.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5~33岁;病程半月至2年余;囊肿数1~8个;囊肿大者2 cm×2 cm,小者0.5cm×1.0 cm.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囊肿大小、囊肿个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作者:曹雪辉;王敏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痹证是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炎.笔者近5年内自拟解痹胶囊治疗痹证35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大64岁,小18岁,平均年龄41.4岁;病程长12年,短2个月,平均病程3.1年.1.2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RA)的诊断标准,并参照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昆明学术会议修定的标准分期.①晨僵在半小时以上;②小关节、单个或多个关节肿胀在6周以上;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或关节变形;③RF阳性,ESR增快;④X线表现符合类风湿性关节改变.
作者:王芳;庞梅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单纯疱疹病毒(HSV)能引起多种疾病,且潜伏在神经节内,经常容易复发,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作者着重就国外有关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尤其对单纯疱疹病毒各种动物模型的建立、应用以及利用动物模型进行免疫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李红毅;范瑞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参肤二妙散坐浴湿敷治疗肛门湿疹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22例,女10例,年龄小17岁,大74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10 d~3年,平均6.2个月.其中急性湿疹4例,占12.50%;亚急性湿疹2例,占6.25%;慢性湿疹26例,占81.25%.原发性湿疹12例,继发性湿疹30例.全部病例均行镜检未发现蛲虫、滴虫及霉菌.
作者:祝水国;王瑞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地黄汤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泌IL-1、IL-6的影响,并用雷公藤多甙作为对照.结果加味参芪地黄汤能显著抑制经LPS刺激的大鼠系膜细胞对IL-1和IL-6的分泌,而雷公藤多甙仅对IL-1的分泌有抑制.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干预活化的系膜细胞分泌炎症介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龚学忠;贾秀琴;李雪梅;聂李平;李明;刘立昌;张永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原发于支气管-肺的癌(简称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都有明显升高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报道,1997年全世界死于癌症的共有623.5万,肺癌占19%,其中发达国家有66万,发展中国家55万.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三位[1].因此,如何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宫晓燕;李磊;江海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及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属门诊患者,皆符合慢性胃炎的胃镜或活检病理诊断标准,在胃镜直视下均见胆汁返流,胃内大量的含有胆汁的胃液或胃壁上附有较多的含有胆汁的粘液,或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状或水样从幽门口返流入胃.镜下胃粘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以胃窦部粘液为甚.并经实验室检查、B超等排除了胆囊、胆道、肝、胰等疾病.非手术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小者21岁,大者66岁,平均44.5岁;病程1年以内14例,1~3年29例,4~5年25例.并发十二指肠炎者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幽门口炎28例,胃溃疡3例,食管炎6例.
作者:王明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左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是左心室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器官代谢与功能需求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多见的危重症,发病率高,如何维持患者的血氧气分压于安全水平,直接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本院ICU病房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1例,取得明显疗效,主要体会如下.
作者:谢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易发展成AMI,故对于UAP的治疗很受临床重视.我们用硝酸甘油联合水蛭粉治疗UAP,取得良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7例均为1997年至2000年间住院病人,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6.2±13.6)岁,其中初发型心绞痛5例,恶化型心绞痛16例,自发型心绞痛6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4±13.1)岁,初发型6例,恶化型18例,自发型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心绞痛分型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丁秀芝;胡寿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房电极放置方法、部位,起搏心脏,有利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定位.方法11例预激综合征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度量本人11倍改良中指同身寸,观察食管P波形态;起搏夺获心房、心室能力;左侧位观察导管大约在左房的位置.结果11例患者显效10例(90.9%),有效1例(9.1%),无效0例.结论本法作为左房电极替代冠状窦电极是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准确性、可靠性较强的好方法.
作者:黄绍烈;胡大一;丁燕生;郭艺芳;杨明;张宝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剂.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41例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71例,采用强心汤(病情较重且心功能在Ⅲ级以上者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心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优于对照组(74.3%).结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吴子德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