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易斯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神经内科病患,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6例(改良护理)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针对护理中的中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对策。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为25(96.15%),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为19(73.07%),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相关疾病知识认识度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应针对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改良。结论:在临床神经内科护理中必须要加强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的防范工作,并且针对所存在的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良,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巫利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讨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关处理方式。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发生手术室护理不安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本组82例发生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含规章制度实施力度不够24例(29.27%)、护理人员责任感缺失13例(15.85%)、管理体制不健全35例(42.68%)以及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10例(12.20%)。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管理的制度化,及时的消除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对于减少护理差错以及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急性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经验,及对预后的影响,以此对患者入院前急救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农药中毒一般资料,对48例中毒患者院前急救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救治方式,把4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直接送院救治,观察组入院前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碘解磷定用量等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农药中毒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元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脂肪肝患者的价值作用。方法择取2012年-2015年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经过终检查确诊的脂肪肝患者38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得知38例患者中37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1例误诊为肝囊肿,诊断准确率达到97.37%,与终检查结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显示25例为肝区回声病变,4例局部脂肪缺失,5例脾增大,4例局灶性脂肪肝。结论对脂肪肝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案有利于及早获得明确诊断,诊断准确性较高,同时具有诊断费用低、无创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陆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的优化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会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前,组间QDL评分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前后组内比较有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惠红;张卫勤;马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心境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紧张-焦虑、精力-活力等各项得分以及心境总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各项得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心境健康,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秀清;彭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5年1~9月置入抗高压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220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贴(10×12cm)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实验组采用施乐扣联合3M透明敷贴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常规维护后比较两组患者抗高压PICC导管的脱管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导管部分脱出和导管脱落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乐扣联合3M透明敷贴是预防抗高压PICC导管并发症的更有效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姣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长期牙齿保健教育对口腔卫生习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县某中学的1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参与者给予为期1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分别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发放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并对参与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150名中学生的的患龋率、充填率、牙石检出率和菌斑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名中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育前,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中学生实施长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口腔保健意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情况。
作者:张金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院也处于快速的发展中,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是社会和医院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效率,还能增强医院在同行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医院档案管理现状以及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创新策略。
作者:魏易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疗法的44例作为研究组,实施二甲双胍疗法的44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疾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好转42例,对照组疾病好转35例,两组疾病效果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血糖指标,增强疾病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罗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护理方式,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2015年入院治疗的44名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选择其中22名作为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另外22名患者作为对照,只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一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自述腰部疼痛程度减轻,腰部可活动度增加,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自述疼痛程度整体上高于对照组,可活动度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两项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病患终出院时间,干预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护理运用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早期治疗中,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恢复速度快,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宫利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中牙体预备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本科室80例牙齿缺陷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两组患者年龄15~28岁,平均年龄(21.5±1.2)岁。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牙体预备方法,观察修复成功率与满意度,采用两种烤瓷贴面牙体预备,分别为I型、与U型,使用双重树脂粘接,观察4~20个月,对不适应症进行调整,终观察修复后牙齿美观度。结果:观察组修复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中应用牙体预备方法能够保证牙体固定位置,增强牙体美观度,并发症少,修复率高,满足了患者牙体美容需求。
作者:佟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09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63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膝关节损伤治疗方法;观察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开放手术;通过对比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以突出关节镜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膝关节损伤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膝关节损伤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关节镜治疗,可以将膝关节损伤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改善,终显著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文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通过对15例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实施B超、CT检查发现,B超检查确诊率为86.7%(13/15),CT检查确诊率为93.3%(14/15),两组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统计无区别,P>0.05。10例患者实施保守疗法,4例患者囊肿消失,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预后随访半年病症未复发。结论: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借助B超、CT联合的方式检查,可提高疾病诊断率。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病发时间、囊肿大小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疾病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陈云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64排CT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肺癌患者CT图像进行筛选,其中有48例患者结节灶小于2个,根据48例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和结节的性质、大小、边缘等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有结节60个,其中有8例为恶性;结节直径在0.5cm以上恶性可能性大于结节直径0.5cm以下;同一肺叶结节恶性可能性大于其他肺叶结节;转移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相比,边缘更光整。结论:64排CT能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做出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缪玉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患者的合理的营养护理方案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共300例,分析病人采用的营养护理方案,并研究营养护理的效果。结果病人在营养护理后,营养情况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对于慢阻肺的营养护理优势明显,能够在该病的早期护理治疗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的提高的高效措施。
作者:徐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系统化心理护理对梅毒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梅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疗效。结果:护理4周后,干预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心理护理应用于梅毒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不良情绪,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崔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4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前后治疗临床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对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护理组的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症状改善、各类指数方面均有明显好转,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干预护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症状及预后,延缓动脉硬化过程,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群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即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1.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水平都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偏瘫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谈守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和满意度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0月7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2014年3月-2014年11月7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后,产程明显缩短,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自然分娩产妇提供优质护理,能有效增加患者满意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感染,护理质量提高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
作者:鲍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