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张婷;李金瑞

关键词:胃肿瘤,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胃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45~101分,平均(69.92 ±9.85)分,单题平均得分为(2.80±0.39)分,不确定性因素得分为29 ~71分,平均(45.32±8.18)分,复杂性因素得分为14~35分,平均(24.61±4.14)分.处于低程度不确定感的患者6例占5%,中等程度者108例占90%,高程度者6例占5%.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的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别为(80.12±8.31),(64.08±5.33),(64.82±4.86)分,其两因子不明确性因素得分分别为(52.83±8.31),(40.78±5.01),(41.79±3.51)分,复杂性因素得分分别为(27.29±3.72),(23.30±3.91),(23.03±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81,50.10,17.27;P <0.01);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患者的应对方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因子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需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与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8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得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8周后HAMD得分为(13.00±3.13),(6.15 ±2.50)分,HAMA得分分别为(9.20±2.31),(4.80±2.12)分;对照组干预4,8周后HAMD得分分别为(15.05 ±2.89),(8.00±2.73)分,HAMA得分分别为(11.20±2.55),(6.60±1.47)分,两组HAMD及HAMA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3.13,-2.15,-2.23;P<0.05).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在社会适应、遵嘱服药、定期复查等方面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71,-2.44,-3.33;P<0.05).结论 全程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为抑郁症患者全面康复提供依据.

    作者:尤红;刘虹;崔卫华;杨林霖;辛博;刘小玉;马香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知晓和需求情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以提高一线护士对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的认知.方法 随机抽取山西省汾阳医院临床护士3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普通病房护士中接受过培训的占28.37%,特殊病房护士中接受过培训的占85.52%.372名临床护士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培训方式中,以宣传小册方式和讲座授课方式需求高,分别占67.74%和56.45%.通过各种宣传、板报、讲座、网络等方式进行培训后,临床护士对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从34.14%提高到9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724.6,P<0.01).结论 通过进行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知晓率及认知,是预防、避免和治疗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心爱;张海燕;田苗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关节置换术中巧用脑外护皮膜回收袋制作隔离防护挡板

    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常常发生血液、骨渣四处飞溅现象,主要在摆锯的使用、假体的击打植入、脉冲冲洗器的使用时.可以说这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贯穿整个手术过程,此时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工作中,常遇到因术者对防护眼镜佩戴的不适应,或助手、洗手护士因侥幸心理未佩戴防护用具而发生血液溅入脸部皮肤或眼内.鉴此,笔者本着节约的宗旨,就地取材,采用手术所用到的脑外护皮膜中弃之不用的回收袋做手术野的防护隔离挡板,经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萍;张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因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该术式能恢复和重建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症状,改善脊髓供血状况,缓解或解除脊髓受压的症状,现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退变性疾病,如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造成的脊髓压迫性损害.早期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肩疼痛,甚至复发等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刘心;赵岩;李波;刘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传染病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

    目的 分析患者对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服务的满意度,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于2012年6,9,12月份第2个周三的上午进行调查,每次发放问卷200份,对3个时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6个维度平均满意度分别为医院环境87.22%,挂号候诊79.17%,诊疗90.14%,辅助检查80.89%,取药和交费82.97%,投诉78.71%.医院环境和诊疗3个时点满意度均较高;挂号候诊和投诉满意度均逐步提高;辅助检查、取药和交费较6月份均有所提高,3个时点各维度比较除投诉维度(x2=4.683,P>0.05)外,医院环境、挂号候诊、诊疗、辅助检查、取药和交费,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310,10.718,7.278,59.704,31.840;P <0.05);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低的条目为“当您有意见时,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平均满意度67.21%.结论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改善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把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医院管理的终目标,不断促进医院管理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

    作者:吴建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肢体残端采血的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因交通或建筑作业意外及人为纠纷伤害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肢体离断伤因短时间内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减少而引起全身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使多器官功能受到损害致重度失血性休克,能否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是急救的关键.但因患者静脉塌陷,常致采集血样失败,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阻断休克的进展,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机.近期我科通过由肢体残端采集血样成功配血后,及时进行大量输血,挽救了2例患者生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癫痫患儿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临床癫痫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脑电活动情况、治疗中断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率15.5%,治疗中断率6.9%,对照组分别为81.0%,36.2%,2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03,6.47,7.62;P <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异常脑电活动、减少治疗中断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培;廖沛光;姚慧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哀伤护理对孕期畸胎死胎引产产妇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哀伤护理对孕期畸胎、死胎引产产妇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畸胎、死胎需要进行引产的孕妇150例为引产组,正常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正常分娩组,分别给予哀伤护理和常规护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别在引产和分娩后第1,6,42天进行抑郁状态测量,比较两组产妇抑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引产或正常分娩后第1,6,42天,引产组产妇的抑郁率分别为50.6%,30.6%,14.0%,正常分娩组分别为23.4%,16.0%,12.0%,在第1,6天两组抑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786,11.768;P<0.01),在第42天两组抑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畸胎、死胎产妇产后抑郁情况严重,给予哀伤护理对改善产后抑郁情况有帮助.

    作者:黄小林;蓝院琴;付义霞;陈小荷;蒋玉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络操群组运动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络操群组运动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个社区开展中医经络操运动干预6个月,其中1个社区为实验组,采用经络操群组运动干预,另1个社区为对照组,采用个体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采用运动行为自我评价、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价两组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行为自我评价、DMQL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行为得分(37.00±8.367)分,DMQLS的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纬度和总分分别为(51.33±4.358),(51.13±3.937),(50.70±3.098),(50.13 ±3.902),(249.30±8.918)分;对照组各项得分分别为(31.00±9.229),(47.93±1.946),(47.27±2.212),(46.63±2.684),(46.63±2.812),(234.03±6.139)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8,3.902,4.690,5.434,4.441,7.732;P<0.05);实验组运动干预后生活质量除疾病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分均较干预前高,对照组除疾病、满意度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分较干预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络操群组运动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变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雅娟;沈勤;叶会玲;陈国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指套在整理编写出院病历目录中的应用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全过程的记录.也是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健康档案.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病历对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整理编写出院病历目录是指将出院病历按规范要求排列,然后按页码填入目录表,要求书写字迹清晰、不能涂改、目录正确.

    作者:张妤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困难气管插管预测方法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气管插管适用于任何确实需要气道管理的状况,如需要全身麻醉行手术治疗或危重症患者需要重症监护者时的一项操作技术.近年来国内护士学者多关注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特别是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1-3],而国外学者则较关注在对于困难气管插管的预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的定义,困难气管插管(difficult tracheal intubation,DTI)是指无论是否存在气管病变,经规范化培训的麻醉医师借助普通喉镜直视下显露声门困难,需要反复多次插管者[4].

    作者:刘传永;厉瑛;桂莉;张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11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经过积极护理和处理措施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控制率为90.9%.结论 对肺癌PICC置管并发症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控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曹仲茹;刘畅;李玉婷;闫晓明;封常美;王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手卫生状况调查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 编制合适的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手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量表,进行信效度检测,为下一步的调查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作准备.方法 应用文献检索分析、专题小组讨论及专家咨询法制定量表,采取系统抽样法抽取300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调查1个月后对首次参与患者随机抽取50例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 终量表包含洗手的意识、洗手的指征、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的方法、患者不愿洗手因素及患者洗手方式5个维度共34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2,洗手的意识为0.813,洗手的指征为0.909,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的方法为0.846,患者不愿洗手因素为0.853,患者洗手方式为0.898.将量表的34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KMO值为0.807,Bartlett's球形检验近似x2值为1282.1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特征根≥1提取6个公因子,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9.41%.实验验证分析表明各个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的重测信度r均大于0.8,信度比较好.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量表编制要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测评MHD患者手卫生状况的分析.

    作者:张耀全;顾美红;胡宏;夏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家长陪同在小儿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儿麻醉诱导期优质护理服务中增加家长陪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接受全麻下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将89例麻醉诱导期由家长陪同的患儿作为实验组,89例由护士直接带人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血压与脉搏的变化,麻醉诱导时的情绪状况,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80.9%平静、合作,13.5%不安、尚能合作,5.6%焦躁、哭闹;对照组患儿52.8%平静、合作,36.1%不安、尚能合作,18.1%焦躁、哭闹;实验组麻醉诱导时的情绪状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10,P<0.05).麻醉诱导前,实验组血压、脉搏较基础值升高20%以上的患儿分别为34.8%,43.8%;对照组分别为58.4%,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55,11.045;P <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术前情绪反应与对术前护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长陪同能够有效缓解麻醉诱导期患儿与家属双方的焦虑情绪,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晶;刘敏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学历护士对棒式玻璃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认知情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不同学历护士对棒式玻璃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120名护士,采用自制“体温计破碎后汞处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分别对汞处理的整体认知、汞基本知识、汞的危害、汞泄露后的处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20名护士对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的总体认知得分(37.53±8.89)分,其中中专学历护士(42.63±9.15)分、大专(30.43±4.47)分、本科(40.15±7.33)分,不同学历护士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094,P<0.01).不同学历护士对汞基本知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汞的危害认知及对汞泄漏后处理办法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汞基本知识这一维度包括5个条目,不同学历人员得分均较高,中专护士得分低,大专护士居中,本科护士得分高;其中对于“汞是有毒的重金属”,所有人员均选择了3分,表明不同学历护士对此都非常熟悉.汞的危害这一维度包括6个条目,得分均降低,各条目中专护士得分高,大专护士居中,本科护士低;汞泄露后处理办法汞的危害这一维度包括10个条目,中专护士得分高,大专护士居中,本科护士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历护士对体温计汞相关知识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对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的总体认知较低,加强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汞泄露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完善体温计破碎后处理流程,提高对汞危害的认识,逐渐推进无汞化医院进程将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惠;李晓宇;李冰;张瑶;杨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胶质瘤术后化疗的护理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5%~50%,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全切,术后容易复发,预后差,生存期短.临床回顾性分析已证实术后放化疗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传统静脉化疗到达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来对116例胶质瘤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后在肿瘤腔内留置Ommagy化疗囊,术后2周开始用盐酸尼莫司汀行静脉全身化疗及瘤腔局部化疗,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陈聪;王钦玉;戢翰升;汪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22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及时实施激素冲击治疗、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甘露醇静脉点滴等治疗.护理人员细心观察患者药疗后的反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坚持完成各疗程的药物治疗.结果 22眼经药物治疗后随诊1~6个月,视力提高13眼,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激素性胃肠道反应3例;烦燥、失眠1例;肌内注射部位疼痛13例.结论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支持,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患者视力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颖;马小青;庞秀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气管内套管消毒的研究进展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用以解除和防止患者上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方便给氧或机械通气的临床常见手术.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套管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及时合理的套管消毒护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国内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及评价不一,现将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气管内套管清洗消毒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吴丽君;梁冬;吴少君;郭泽霞;李小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胃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45~101分,平均(69.92 ±9.85)分,单题平均得分为(2.80±0.39)分,不确定性因素得分为29 ~71分,平均(45.32±8.18)分,复杂性因素得分为14~35分,平均(24.61±4.14)分.处于低程度不确定感的患者6例占5%,中等程度者108例占90%,高程度者6例占5%.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的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别为(80.12±8.31),(64.08±5.33),(64.82±4.86)分,其两因子不明确性因素得分分别为(52.83±8.31),(40.78±5.01),(41.79±3.51)分,复杂性因素得分分别为(27.29±3.72),(23.30±3.91),(23.03±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81,50.10,17.27;P <0.01);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患者的应对方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因子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需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张婷;李金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3~4类手术患者术前访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由9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患者术前访视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活动后因访视内容不完善而发生缺陷的目标达成率为233.3%,进步率为77.8%;因术前未访视而发生缺陷的目标达成率为161.5%,进步率为91.3%;因术中物品及应急措施准备不充分而发生缺陷的目标达成率为130.0%,进步率为92.9%.QCC活动前缺陷发生次数为86例次,缺陷发生率为43.0%,QCC活动后发现缺陷12次,缺陷发生率为6.0%,与改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179,P<0.01);活动前后9名圈员对QCC小组无形成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患者术前访视质量有效,同时提高了圈员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技巧、护理品质意识和脑力开发.

    作者:喻晓芬;洪敏;蒋怡;戴小熠;胡弦琴;张琴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