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黄培;廖沛光;姚慧慧

关键词:癫痫, 小儿, 循证护理, 治疗依从性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癫痫患儿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临床癫痫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脑电活动情况、治疗中断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率15.5%,治疗中断率6.9%,对照组分别为81.0%,36.2%,2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03,6.47,7.62;P <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异常脑电活动、减少治疗中断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多功能便携式野战救护架的设计与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大量伤情复杂、病情危重的伤员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通道安全、通畅是救治伤病员的工作重点.在伤员转运途中为避免造成管路阻塞、导致管路脱出、莫非滴管倒置致空气进入引起气栓等,要求医护人员与伤病员同步移动并高举液体,否则可能对伤病员均造成再次伤害.为适应灾害救援、野战救护伤员发生密集、伤情严重,地理环境复杂,野外、战地条件下进行抢救及治疗医疗救治的需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设计出一种便携式输液架,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文珍;吴育云;支晨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哀伤护理对孕期畸胎死胎引产产妇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哀伤护理对孕期畸胎、死胎引产产妇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畸胎、死胎需要进行引产的孕妇150例为引产组,正常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正常分娩组,分别给予哀伤护理和常规护理,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别在引产和分娩后第1,6,42天进行抑郁状态测量,比较两组产妇抑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引产或正常分娩后第1,6,42天,引产组产妇的抑郁率分别为50.6%,30.6%,14.0%,正常分娩组分别为23.4%,16.0%,12.0%,在第1,6天两组抑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786,11.768;P<0.01),在第42天两组抑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畸胎、死胎产妇产后抑郁情况严重,给予哀伤护理对改善产后抑郁情况有帮助.

    作者:黄小林;蓝院琴;付义霞;陈小荷;蒋玉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知晓和需求情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以提高一线护士对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的认知.方法 随机抽取山西省汾阳医院临床护士3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普通病房护士中接受过培训的占28.37%,特殊病房护士中接受过培训的占85.52%.372名临床护士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培训方式中,以宣传小册方式和讲座授课方式需求高,分别占67.74%和56.45%.通过各种宣传、板报、讲座、网络等方式进行培训后,临床护士对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从34.14%提高到9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724.6,P<0.01).结论 通过进行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知晓率及认知,是预防、避免和治疗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心爱;张海燕;田苗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22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及时实施激素冲击治疗、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甘露醇静脉点滴等治疗.护理人员细心观察患者药疗后的反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坚持完成各疗程的药物治疗.结果 22眼经药物治疗后随诊1~6个月,视力提高13眼,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激素性胃肠道反应3例;烦燥、失眠1例;肌内注射部位疼痛13例.结论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支持,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患者视力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颖;马小青;庞秀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康复锻炼计划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康复锻炼计划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康复锻炼计划,将7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康复锻炼计划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书面康复锻炼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等资料,指导患者自我锻炼.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判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 本研究70例患者中,61例患者完成了1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失访9例,失访率为12.8%.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3.5%,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63,P<0.05);术前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分别为,生理功能(55.4±11.2)分,生理职能(49.6±7.5)分,躯体疼痛(78.1±10.5)分,总体健康(67.5±14.5)分,活力(72.3±12.2)分,社会功能(77.0±18.1)分,情感职能(68.6±23.2)分,精神健康(78.9±10.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3,4.321,3.012,2.102,2.412,2.210,2.120,2.321;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实施康复锻炼计划,能达到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显著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素碧;刘康;陈柯;张杰敏;杜励;陈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恒温恒湿系统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恒温恒湿系统(MR850湿化系统)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MR850湿化系统,对照组采用普通呼吸回路系统,比较两组在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倾倒冷凝水、吸痰时间、管道护理等护理工作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VAP发生率对照组为46.67%,实验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P<0.05);吸痰时间对照组为(7±3)s/次,实验组为(5±2)s/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4,P<0.01);实验组患者在痰液的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及在倾倒冷凝水、添加湿化水、管道护理等护理工作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恒温恒湿系统应用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好,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平波;骆敏霞;顾惠娟;栾丹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两种尿激酶间歇溶栓法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堵塞后用尿激酶间歇溶栓两种再通手法的有效性、便捷性和经济成本.方法 选择血栓性完全堵塞的PICC置管患者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两组均采用尿激酶间歇溶栓,对照组用“三通-负压吸引”的手法,实验组用“注射器-负压吸引”的手法,比较两种手法抽吸10次的操作时间,溶栓结果,导管再通时间,耗材数量和经济成本,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管再通率实验组为96.15%,对照组为9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7,P>0.05);PICC导管再通时间实验组为(26.88±18.30) min,对照组为(79.52 ±74.35) min,耗材所发生的直接经济成本实验组(82.25±0.61)元,对照组(90.86 ±4.0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2,3.44,10.59;P <0.01);护士感觉实验组操作难度和手的疲劳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激酶间歇溶栓法用“注射器-负压吸引”的手法优于“三通-负压吸引”的手法.

    作者:乔爱珍;陈玉静;马威;段丽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法律问题的研究进展

    精神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由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碍[1].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常会出现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逃跑等暴力行为.为避免患者的暴力行为伤及自身或他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治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常采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虽然使用保护性约束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患者的危险行为,但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层出不穷,而且随着我国卫生法制的不断健全,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据资料显示,精神科医疗争议中5%以上都涉及保护性约束问题[2].因此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了解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高精神科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现就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法律问题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韩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激光佐治婴幼儿肺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激光疗法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改善通气、对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50/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 (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22,P<0.01);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漱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3.3±0.8),(3.5±0.9),(2.8±0.6),(5.3±2.1)d;对照组患儿分别为(5.1±0.9)(5.3±1.1),(4.1±0.8),(8.6±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70,8.955,9.192,7.492;P <0.01).结论 激光疗法佐治婴幼儿肺炎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治疗,该治疗方法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小珍;罗盛华;黄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回形针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夹闭延长管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常用的护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穿刺次数,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一般可以保留3~5d,长可保留1周,然而,因静脉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有一个小缺口,在使用若干天后,常会造成小夹子的丢失,从而造成留置针封管完毕后,无法夹闭延长管.鉴此,我科使用回形针代替小夹子夹闭延长管,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杨菲;张天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手卫生状况调查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 编制合适的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手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量表,进行信效度检测,为下一步的调查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作准备.方法 应用文献检索分析、专题小组讨论及专家咨询法制定量表,采取系统抽样法抽取300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调查1个月后对首次参与患者随机抽取50例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 终量表包含洗手的意识、洗手的指征、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的方法、患者不愿洗手因素及患者洗手方式5个维度共34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2,洗手的意识为0.813,洗手的指征为0.909,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的方法为0.846,患者不愿洗手因素为0.853,患者洗手方式为0.898.将量表的34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KMO值为0.807,Bartlett's球形检验近似x2值为1282.1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特征根≥1提取6个公因子,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9.41%.实验验证分析表明各个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的重测信度r均大于0.8,信度比较好.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量表编制要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测评MHD患者手卫生状况的分析.

    作者:张耀全;顾美红;胡宏;夏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特需高端查体客户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构建特需高端查体客户的护理服务体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简化入院护理评估,设置体检计划及合理流程,专职人员全程陪同,采用多种方式宣教及严格评价检查准备效果等措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通过高端查体客户接受入院评估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特殊检查的准备效果来评价服务体系建立前后的效果.结果 新的服务体系建立后,和建立前相比,入院评估所需时间由8.2 min减少到3.2 min;住院时间由8d缩短到1.8d;满意度由96.44%提高到98.1%.新的服务体系建立后,未发生因客户遗忘注意事项而延误检查的事件,检查注意事项知晓率达到100%;胃肠镜肠道准备效果,由之前的1.71提高到3.43.结论 通过构建特需高端查体客户的护理服务体系,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护理文件书写时间,提升了检查前准备的效果,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作者:李慧;丰荣;胡宇翔;刘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85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不确定感成长量表(GTUS)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8.06±12.02)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44.22±6.43)分,其中客观支持(9.33±3.13)分,主观支持(27.32±3.8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7.57 ±2.12)分;个人成长得分(153.72±16.35)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与个人成长得分存在负相关(r=-0.164,P<0.05),社会支持得分与个人成长得分呈正相关(r =0.180,P<0.05),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个人成长水平越高(r=0.165,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系统的、专业性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促进患者获得个人成长.

    作者:张素娟;王维利;潘庆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胃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45~101分,平均(69.92 ±9.85)分,单题平均得分为(2.80±0.39)分,不确定性因素得分为29 ~71分,平均(45.32±8.18)分,复杂性因素得分为14~35分,平均(24.61±4.14)分.处于低程度不确定感的患者6例占5%,中等程度者108例占90%,高程度者6例占5%.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的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别为(80.12±8.31),(64.08±5.33),(64.82±4.86)分,其两因子不明确性因素得分分别为(52.83±8.31),(40.78±5.01),(41.79±3.51)分,复杂性因素得分分别为(27.29±3.72),(23.30±3.91),(23.03±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81,50.10,17.27;P <0.01);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患者的应对方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因子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需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张婷;李金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复发性垂体腺瘤再次手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复发性垂体腺瘤再次手术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57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复发性垂体腺瘤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应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瑞燕;侯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3~4类手术患者术前访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由9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患者术前访视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活动后因访视内容不完善而发生缺陷的目标达成率为233.3%,进步率为77.8%;因术前未访视而发生缺陷的目标达成率为161.5%,进步率为91.3%;因术中物品及应急措施准备不充分而发生缺陷的目标达成率为130.0%,进步率为92.9%.QCC活动前缺陷发生次数为86例次,缺陷发生率为43.0%,QCC活动后发现缺陷12次,缺陷发生率为6.0%,与改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179,P<0.01);活动前后9名圈员对QCC小组无形成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患者术前访视质量有效,同时提高了圈员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技巧、护理品质意识和脑力开发.

    作者:喻晓芬;洪敏;蒋怡;戴小熠;胡弦琴;张琴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关节置换术中巧用脑外护皮膜回收袋制作隔离防护挡板

    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常常发生血液、骨渣四处飞溅现象,主要在摆锯的使用、假体的击打植入、脉冲冲洗器的使用时.可以说这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贯穿整个手术过程,此时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工作中,常遇到因术者对防护眼镜佩戴的不适应,或助手、洗手护士因侥幸心理未佩戴防护用具而发生血液溅入脸部皮肤或眼内.鉴此,笔者本着节约的宗旨,就地取材,采用手术所用到的脑外护皮膜中弃之不用的回收袋做手术野的防护隔离挡板,经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萍;张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因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该术式能恢复和重建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症状,改善脊髓供血状况,缓解或解除脊髓受压的症状,现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退变性疾病,如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造成的脊髓压迫性损害.早期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肩疼痛,甚至复发等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刘心;赵岩;李波;刘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络操群组运动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络操群组运动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个社区开展中医经络操运动干预6个月,其中1个社区为实验组,采用经络操群组运动干预,另1个社区为对照组,采用个体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采用运动行为自我评价、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价两组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行为自我评价、DMQL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行为得分(37.00±8.367)分,DMQLS的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纬度和总分分别为(51.33±4.358),(51.13±3.937),(50.70±3.098),(50.13 ±3.902),(249.30±8.918)分;对照组各项得分分别为(31.00±9.229),(47.93±1.946),(47.27±2.212),(46.63±2.684),(46.63±2.812),(234.03±6.139)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8,3.902,4.690,5.434,4.441,7.732;P<0.05);实验组运动干预后生活质量除疾病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分均较干预前高,对照组除疾病、满意度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分较干预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络操群组运动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变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雅娟;沈勤;叶会玲;陈国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癫痫患儿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临床癫痫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脑电活动情况、治疗中断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率15.5%,治疗中断率6.9%,对照组分别为81.0%,36.2%,2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03,6.47,7.62;P <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异常脑电活动、减少治疗中断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培;廖沛光;姚慧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