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清渝;宁静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门体侧支分流是临床医师关注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曾用经脾或门脉注入放射性核素测定肝硬化病人的门静脉循环状态,去观察门体静脉分流程度[1.2],但有一定创伤性,较难在临床应用,我们采用经直肠注入99mTCO4-显像的方法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柏查氏综合征共13例病人做门静脉循环状态的检测,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惠祥兴;谈兵;赵卫平;张健;汪鸿志;梁浩;张恩君;刘雁玲;田嘉禾;何国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方法:对1024例60岁以上老人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发现退行性瓣膜病319例(检出率31.35%),其中主动脉瓣268例,二尖瓣51例.造成主动脉瓣狭窄9例,关闭不全174例;二尖瓣狭窄2例,关闭不全42例.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累及部位主动脉瓣主要于闭合缘的中心结、主动脉瓣环及基底部;二尖瓣多见于后叶瓣环、二尖瓣叶及腱索.结论:本病将成为一组老年人常见的瓣膜病.
作者:竺清渝;宁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1年至1999年12月,对3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施行了手术,现对手术时机选择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6岁,病史长20年,短6天,主要症状: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侧肩部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其中有轻度黄疸6例,合并胰腺炎4例.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有时可扪到肿大而触痛的胆囊,Murphg征阳性.术前并存其它病者15例,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肿气肿、肝硬化、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颈部结石嵌顿26例.
作者:梁宗潮;孙蜀汉;张元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尤其在山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及医学知识的缺乏使产后出血占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其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资料与方法本文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检测,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28-79岁,均因头痛、头晕等症状前来我院就诊.其中 21例有严重头痛、晕厥、短暂失语、偏瘫等症状.检查所用仪器为德国DWL公司之Multi-DopX2(台式)彩色经颅多普勒仪.在检查中,患者先取坐位,将探头置于枕骨大孔处,分别探查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颅内段频谱,然后,让病人取仰卧位,将探头置于患者(双侧)颞区声窗分别检测左、右、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必要时由眶窗再行探测颅内段频谱,频谱自动显示于仪器屏幕并自动计算各项血流参数.
作者:刘娟;刘绍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8-1999年以晚期肺癌入院进行化疗且出现体温38℃临床医师疑有感染但未查出明显感染病灶的病例32例,其中磷癌7例,腺癌8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无病理报告15例(经CT检查诊断),共计32例.转移部位:多部位转移8例,脑转移4例,骨转移4例,纵膈转移8例,并胸腔积液3例.肺部肿块大小平均值25mm2.1.2治疗方法方案:顺铂剂量为30mg/m2,异长春花碱剂量为25-30mg/m2,其近期缓解率达76%[1],化疗同时或其后给予特尔立150 μ g7-10天或吉粒芬150 μ g或7-10天、或生白片、或黄芪注射液60ml10-30天.
作者:邹红玲;张玲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检测屠宰猪血清中旋毛虫特异性抗体(Ab),实现屠宰猪工场旋毛虫疫情监测的快速及现代化,让人们吃上放心肉.方法:自行研制的一步快诊试纸条法及快速-ELISA法.结果:对北京市某屠宰场390头猪用两法进行了旋毛虫抗体流行情况调查,显示两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快速-ELISA法显示阳性结果的28份血清中,25份血清一步快诊试纸条法也显示阳性结果,而一步快诊试纸条法具有简便、快速、立即可取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现场旋毛虫疫情的监测.结论:一步快诊试纸条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及现场应用,具有快速诊断旋毛虫感染的价值.
作者:温艳;张月清;何妮;司树晖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腹部损伤为主,多发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5例以腹部为主多发性损伤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扫描,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0.3%、86%和80.9%.手术治疗139例,非手术治疗56例,死亡21例.死亡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ISS评分51-75之间,7例均死亡.结论:损伤累计器官越多,并发症和死亡率越高.全面正确的处理是提高腹部为主多发性腹部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昱;肖文俊;陈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断端或骨折血肿与外界相通,故细菌容易侵入骨折处及邻近组织,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感染,导致骨髓炎.所以在处理开放性四肢骨干骨折时,尤其注意以下儿点.
作者:冯宝龄;王友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64岁,既往身体健康,1999年8月27日下午4:50分,因心前区剧痛3小时送入急诊科就诊,查T36℃,P10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呼吸稍促,精神差,痛苦面容,大汗淋漓,急诊心电力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抬高与直立T波相混,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V1至V5导联段明显降低和T波倒置,为急性心肌缺血表现.立即输氧,建立静脉通路5%葡萄糖250ml加硝酸甘油10mg静滴,每分钟18滴.行心电监护,半小时后,病情加重,出现心跳停止搏动,面色青紫,呼吸停止,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加压吸氧,随即胸外直流电电击除颤,首次除颤电能为200焦耳,同时配合胸外按压,2分钟病员面色青紫有所好转,心率逐渐恢复.在随后2小时内出现8次心跳骤停,均经各种复苏抢救成功.
作者:刘国芳;王翠荣;刘思洋;刘玉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女,农民,62岁.因左小腿外伤12小时,于1999年12月6日7Pm来我院门诊预防性注射TAT,患者既往身体健康,询问药物过敏史不详.在门诊注射室常规做TAT过敏试验,结果判定为弱阳性,采用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将0.1mlTAT加等渗盐水0.9ml皮下注射,注射15分钟病人感到全身不适,憋气,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出冷汗,随之四肢抽搐,血压下降为11/8KPa,考虑为TAT过敏引起的休克.即给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静注,同时氧气吸入,保暖,20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继之血压13/9Kpa,能量合剂静滴,观察3小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李香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原因较多.而脐带绕颈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1999年我院对340名新生儿脐带绕颈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找出佳分娩方式,减少了新生儿窒息,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孙梅红;徐建文;耿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外科自1980年至今,已对70多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采用十二指肠输液维持早期营养,通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十二指肠输液管的准备和放置选用内径1.5mm,长90cm医用透明塑料管作十二指肠输液管,冲洗干净后一端插入胃管末端旁孔内,酒精浸泡消毒,术晨将胃管及十二指肠输液管'同经鼻腔插入胃内.另备硬糖一个,装入橡皮指套内,丝线扎紧,放酒精浸泡消毒,术中备用.
作者:吴压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严密观察主要生命征变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尤其是开放性颅脑损伤,当接诊患者时,尽量使伤者头部保持静置,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有活动性出血时,即用钳夹出血点止血或行简单消毒后伤口包扎;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主要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大汗淋漓、脉搏快且细弱或触摸不清,血压低或测不到.
作者:袁晓霞;缪际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为防止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探讨切实有效的辅助治疗和措施.方法:对34例大肠痛根治术后行DDP、5-FU 腹腔内灌注,与38例根治术后静脉化疗比较.结果:腹腔组5年复发率(32%)明显低于静脉组(63%),5年生存率(68%)明显高于静脉化疗组(34%).腹腔组全身毒性反应明显低于静脉组.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及肝脏转移和治疗颇有意义.
作者:潘琦;陈福春;林加宝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显著缺乏所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本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滕玉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21岁,无孕产史.因下腹胀痛半年,加重1月,于1999年6月4日入院.结婚7月,婚后黄色水样自带增多,有腥臭味.于1999年1、2月闭经2月,此后月经规律,量少.于入院前半年出现下腹坠胀不适,至入院前1月腹部胀痛明显加重,伴头晕、眼花、极度乏力.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热、盗汗等症状,二使正常.
作者:崔芸;马谦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能量合剂(A.T.P20mg、Co-A 100u和肌苷0.2g加入10%G.S500mL)引起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树春;赵炳;桂鸿斌;宋铭祥;李林辉;唐秀华;刘玉芬;王春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必须经过手术才能治愈.长期以来,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处理裂孔和排除视网膜下液,排液也成了许多视网膜脱离手术必不可少的步骤.近年来,我科在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所行的巩膜冷凝、环扎、外加压不排液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对我科86例视网膜脱离所行的视网膜复位术,其中不排液70例,排液16例进行临床分析、疗效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黎铧;张书林;王树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AMI恢复期晚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TC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100例AMI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的QTCD,并与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恢复期VDA与QTCD明显相关.结论:AM1度过早期危险期后QTCD仍明显增大者,应警惕DVA的发生.
作者:程彦华;张绪洪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