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性四肢骨干骨折处理原则

冯宝龄;王友峰

关键词:
摘要: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断端或骨折血肿与外界相通,故细菌容易侵入骨折处及邻近组织,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感染,导致骨髓炎.所以在处理开放性四肢骨干骨折时,尤其注意以下儿点.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尤其在山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及医学知识的缺乏使产后出血占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其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T3T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们用放射免疫检测了4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清T3T4的水平.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消化性溃疡组47例(男39例,女8例)均我院住院患者,其中无并发症23例,并发出血17例,并发幽门梗阻者7例,年龄23-69岁,平均43.7岁.对照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均为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年龄30-67岁,平均42.1岁.方法:受检者采取抽晨空腹血2ml,分离血清在-20℃冰箱待测.放免试剂合由山东省潍坊3C公司提供,均按说明书操作,测定仪器为上海日化仪器厂生产的SN682型全自动γ计数器各组数据均以F±S表示,组间C α较进行t检验.

    作者:张冬菊;张玉英;邢翠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慢心律中毒洗胃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1例抢救体会

    慢心律又名美西律,是Ib类抗心律失常药,即钾外流促进药.在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与利多卡因相似,不良作用亦与利多卡因相似,即过量可致血压下降,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等;在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眩晕、运动失调、震颤等反应.现将我科抢救慢心律中毒洗胃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1例报告如下:

    作者:严桂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高原藏族酒精性肝病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发达中国家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西方国家ALD发病率高达84%,酗酒者患肝硬化是正常人的6.8倍,死亡率居第3位[1].在亚洲各国,尽管肝炎病毒所致的各种肝病占主要地位,但随着生活条性的改善和经济发展,尤其在高原寒冷缺氧环境,藏族居民有普遍饮酒嗜好,酒精性肝病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探讨酒精性肝病与肝炎病毒的易感性及其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形态学区别,收集本院(海拔3658m)从1970年至1999年间经肝穿病理诊断ALD合并病毒性肝炎(ALDwith chronic virus hepatitis,ACH)171例病理资料,并从先阅片复诊,作如下分析.

    作者:孙克勤;王学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人到老年,因为其内脏各器官的功能,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生理活动均会逐渐降低,各种慢性疾病也明显增多.从我院去年891例市直属50岁以上在职及离退休老干部健康检查显示,83%均发现身体有疾病,65岁以上的老人不同程度都患有慢性病,同时合并各种疾病.说明分析老年人心理特点对做好老年人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苑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为防止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探讨切实有效的辅助治疗和措施.方法:对34例大肠痛根治术后行DDP、5-FU 腹腔内灌注,与38例根治术后静脉化疗比较.结果:腹腔组5年复发率(32%)明显低于静脉组(63%),5年生存率(68%)明显高于静脉化疗组(34%).腹腔组全身毒性反应明显低于静脉组.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及肝脏转移和治疗颇有意义.

    作者:潘琦;陈福春;林加宝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与脐带绕颈分娩相关因素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原因较多.而脐带绕颈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1999年我院对340名新生儿脐带绕颈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找出佳分娩方式,减少了新生儿窒息,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孙梅红;徐建文;耿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性病病原体的检测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我院性病门诊拟诊为NGu患者.年龄20-60岁,部分病人经均不规则抗菌药物治疗,就诊时反复发作,挤压尿道未见脓性分泌物溢出,但有不同程度的NGu症状.1.2标本采集用灭菌棉试子蘸取生理盐水,插入尿道2-3cm,转动一圈,停留30秒取出,立即涂片.

    作者:王霞;吴淑霞;孙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和猝死,国内研究报告2年生存率65%[1],而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确诊为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半数以上在1年内死亡[2].心脏移植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供体缺乏及费用昂贵等原因不易广泛开展,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新方法.β受体阻滞剂因负性肌力作用,在扩张型心肌病尤其在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一直被列为禁忌,1975年瑞典学者Waagslein等首次报告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随后一系列关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广泛开展,基本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树德;刘振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药离子透入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止痛汤以离子透入疗法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6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42例作对照,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爱华;王玉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腰穿放液冲洗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经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血性脑脊液.86例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17-69岁.全部病例发病急,2/3的病人在从事激烈运动及用力过度中发病,如搬、抬重物,用力排便等.发病时病人突然剧烈头痛,冷汗,恶心呕吐,半数以上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4小时后有不同程度的发热.86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A组46例,B组40例.

    作者:杜玉峦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这2种物质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ET)明显增多,血清氧化氮(NO)明显下降.结论:内皮2(ET)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个重要的损伤因素,而一氧化氮(NO)是个重要的抗损伤因素.

    作者:罗义;张渝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抢救体会

    中间综合征(IMS)是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抢救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之后,出现的以面部、舌咽部、颈部、四肢近端肌群和呼吸肌肌力减弱或麻痹为特点的一组临床表现,因其发生于急性胆碱能危象之后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之前而得名.我们遇到了3例,均抢救成功.

    作者:高焕云;朱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护理

    肺动脉瓣狭窄(PS)是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多采取手术治疗.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经皮穿刺把球囊扩张导管置于狭窄的肺动脉瓣处,借球囊充盈后产生的膨胀力将肺动脉瓣扩张,故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康复快、年龄不限,且疗效显著.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应用PBPV治疗PS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公培娟;朱爱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双侧巨大黄素囊肿1例

    患者李某,女27岁,G1P0,因停经36周,左上腹及剑突下疼痛1天于1999年12月7日入院.患者以往月经规律,身体健康,妊娠6个月首次产前检查时行B超检查示:单胎中孕,左侧卵巢囊肿为8×7×7cm;右侧卵巢囊肿为8×7×6cm,建议手术治疗,病人拒绝,嘱其定期复查.包块增长迅速,近1天出现左上腹及剑突下疼痛而入院.

    作者:曲秀萍;李波;刘世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C肽释放试验对治疗2型糖尿病人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为临床选用胰岛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连续口服2种以上降糖药物3个月以上、持续FBG>11.1mmol/L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8岁,测定口服75克葡萄糖负荷的血浆C肽.结果:(1)糖尿病组糖负荷后30′、60′、120C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56例糖尿病人中,不司血糖、病程、年龄的比较:①FBG>11.1mmol/L组与FBG<7.8mmol/L组比较,糖负荷后各时相C肽水平明显降低.②病程>10年组与病程<5年组比较,糖负荷后各时相C肽水平明显降低.③年龄>60岁组与年龄<40岁组比较,糖负荷后各时相C肽水平明显降低.(3)各组并发症、应用胰岛素的比较:在FBG>11.1mmol/L组,病程>10年组及年龄>60岁组,有并发症者占>75%,需要胰岛素治疗者占>55%.结论:(1)继发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分泌胰岛素不足可能是药物治疗失效的主要原因.(2)病程在10年以上,年龄超过60岁,FBG持续大于11.1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早采用胰岛素治疗.

    作者:张国英;翟文秀;陈海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判断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测定118例急腹症患者(急性重型胰腺炎20例,急性轻型胰腺炎36例.1992年亚特兰大标准)和50例健康受试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白介素-6、白介素-8、C反应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浓度.结果:上述各标志物对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的准确度依次是:IL-6为90.0%、86.1%和87.5%;IL-8为90.0%、80.6%和83.9%;β2-M为60.0%、83.3%和75.0%;CRP为80.0%、61.1%和67.9%;Amy为90.0%、83.3%和85.7%;Lip为100.0%、91.7%和94.6%.结论:CRP和β 2-M不宜用作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的指标.联立Lip(或Amy)和IL-6(或IL-8)测定能达到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的目的,且联立Lip和IL-6(或IL-8)测定比联立Amy和IL-6(或IL-8)测定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联立Lip和IL-6测定优于联立Lip和IL-8测定.

    作者:俸家富;冯大雄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环丙沙星与氧氟沙星体外抗绿脓杆菌活性的临床观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因具抗绿脓杆菌活性,已单独或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于多种绿脓杆菌所致感染的治疗.为给临床准确选药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30株临床分离绿脓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报告如下:

    作者:谷兴秀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症,其特点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伤后应激性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淑珍;孙青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FC治疗牙齿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甲醛甲酚液简称(FC)为广泛使用的根管消毒药物,本文作者用其治疗牙齿敏感症与75%氯化钠甘油糊剂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凡是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能引起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的酸痛,而患牙无中等以上缺损的,用尖锐探针可在牙面上查到敏感点的就诊病人130例,男70例,女60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0岁.将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78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用FC,对照组使用氯化钠糊剂.

    作者:孔庆新;张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