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用药思路

刘端勇;李家荣;赵海梅;程绍民;左志琴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虫类药, 用药思路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性、反复发作的过程,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未明,发病广泛,病程长,致畸和致残率高,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RA的方法很多,其中虫类药使用广泛,且历史悠久.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调经筋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7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调经筋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观察要求病例72例,应用基础取穴、调经筋以及经筋取穴手法配合自拟舒筋活络汤熏洗,观察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情况.结果:参照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15例,良38例,可17例,差2例,优良率73.6%.结论:应用调经筋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海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通痹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痹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通痹合剂组:给予通痹合剂治疗;柳氮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服药6月后.采用国际As评价组推荐的疗效标准ASAS20,观察病情活动指数、病人总体评价、总体肿胀关节指数、患者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实验室炎性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通痹合剂组满意率为82.5%,柳氮磺吡啶组满意率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肿胀关节总数,2组治疗后备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胸廓活动度、Schober、指地距、脊椎左屈、脊椎右屈、脊椎后仰等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脊椎左屈、脊椎右屈、枕墙距,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痹合剂治疗AS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

    作者:刘晓玲;李拥军;刘琼;陈纪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健脾清肺汤结合超短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89例

    笔者自2002年~2008年采用超短波结合自拟健脾清肺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良好,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门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89例,男49例,女40例;年龄45~75岁,平均63岁;病程3月~20年;其中3例伴冠心病,6例伴高血压,1例伴2型糖尿病,2例伴慢性胃炎.

    作者:张慧;梁启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消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皮肤科常见病,笔者自2008年6月以来应用自拟消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住院患者,共12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15~53岁,平均31.8岁;病程3月~6年,平均2.55年.对照组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16~52岁,平均32.3岁;病程3月~5年,平均2.45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仁斌;王飞;张海燕;时文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对照组用达英-35联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愈显率为5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愈显率为35.4%.2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愈显率为5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愈显率为35.4%.2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积分即开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周积分开始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燕;王艳;姜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张凤山教授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

    张凤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风湿病专家.张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各种风湿病,在学术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笔者曾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罗丽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制定调查表格,对广州市瑞宝街社区9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研分析.结果:以气阴两虚型和湿热内蕴型居多,分别占所研究证型的占43.67%和24.80%,而肾阳不足型、肝肾阴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分布比例相对较少.气阴两虚证,病程在5~15年居多,年龄多为50~75岁,并发症多且重,此型在临床上常见.湿热内蕴证,病程短,平均为2年,年龄不限,多有糖尿病并发症.肾阳不足证,病程10年,年龄60岁以上居多,并发症增多.肝肾阴虚证,病程多在6~12年,年龄多在50~65岁,并发症增多且重.阴阳两虚证,病程多在15年以上,年龄在70岁以上居多.结论:在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还是以气阴两虚型和湿热内蕴型为主,在临床辨证论治时要多考虑用益气养阴,清热祛湿的方药.

    作者:杨水清;叶红;章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从脾胃湿热论治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溃疡好发于唇、颊、舌缘黏膜,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病程具有自限性,约1~2周可自愈.普通人群发病率高达20%,居口腔黏膜疾病的首位.由于该病反复发作,溃疡处有明显灼痛感,影响进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从脾胃湿热论治,取得良好疗效,体会如下.

    作者:林乃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Hunt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早期给予抗病毒及皮质激素治疗,发病7天后开始电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弥可保,取穴阳白、颧髎、牵正、翳风.结果: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Hunt综合征疗效显著.62例病例中,半年后随访59例,随访丢失3例,随访率为95.2%.实验组后遗症发病率为33.3%,对照组为6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可减少Hunt综合征后遗症的发生.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Hunt综合征可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洪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气润肠汤通便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润肠汤的通便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失水性燥结便秘小鼠模型观察该方的促排便作用;采用小鼠小肠推进试验和阿托品引起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模型,观察该方对肠道推进的影响.结果:益气润肠汤有加快小鼠粪便的排出、增加粪便排出的次数和粪便重量的作用;益气润肠汤方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有加快作用,对阿托品引起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结论:益气润肠汤有促进排便和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

    作者:余幼鸣;梁学艳;王汝俊;巫燕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加味身痛逐瘀汤结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唑来磷酸治疗,对照组予唑来磷酸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骨痛分级程度均有下降,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经对症处理能缓解.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结合唑来磷酸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内外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1例

    笔者自2004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附属医院门诊患者,共82例.男79例,女3例;年龄30~65岁;病程半年~10年;初次发作14例,2次发作29例,多次发作39例;发作时部位位于第一跖趾关节34例,踝关节19例,膝关节11例,指关节2例,腕关节2例,肘关节1例,多关节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林玉;范翼湘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通过测量其足踝体积和关节肿胀评分,并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VEGF mRNA表达量,评价痹痛灵颗粒的治疗作用.结果:痹痛灵颗粒可明显降低造模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评分,抑制关节滑膜组织VEGF mRNA过量表达.结论: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关节滑膜vEGF mRNA过量表达.

    作者:吴素玲;汪悦;夏卫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肠炎32例

    笔者自2000年3月以来,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肠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中心门诊的患者,共32例.年龄16~68岁;病程8月~1年者8例,2~3年者20例,3年以上的4例.诊断参照<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 [1] 中有关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大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其主症以腹痛腹泻为主,尤以食后或食辛辣油腻食物而诱发,严重者日达数十次之多,酷似菌痢;排出物为果酱样或黏冻样稀便;腹痛多在胃脘以下.

    作者:王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清心安神颗粒治疗抑郁症4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清心安神颗粒(组成:法半夏、胆南星、陈皮、茯苓、白术、枳壳、黄连、栀子、竹茹、远志、酸枣仁、合欢皮、生龙骨、郁金等).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姜林芳;张凤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倪毓生主任医师治疗乳房病经验介绍

    乳房病为现代女性多发疾患,中医药在治疗乳癖、乳核、乳痈、乳漏等病变,特别是乳癖、乳核方面,有独特优势.倪毓生为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谨将倪主任治疗乳房病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方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清热解毒凉血汤治疗痤疮58例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凉血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42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汤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作者:苗凌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法防治化疗后外周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应用奥沙利铂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化疗同时使用神经妥乐平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神经毒性发生率治疗组为24.6%,对照组为5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 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和肝肾毒性(肝功能、肾功能),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气活血法降低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发生率疗效肯定,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研究及推广.

    作者:孙一予;贾英杰;黄敏娜;陈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武连仲教授运用极泉穴治疗上肢挛萎经验介绍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专家,业医40载,学验俱丰,成功运用极泉穴的不同针法,有效治疗中风者上肢挛萎状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春燕;张春红;武连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加味一贯煎抗脂肪肝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一贯煎抗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高脂饲料和乙醇)造成大鼠脂肪肝模型后,使用加味一贯煎大、小剂量分别进行治疗,观察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形态.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液生化中的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严重,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的空泡;而加味一贯煎高、低剂量组中的血清TC和TG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细胞内的空泡也明显减少.结论:加味一贯煎抗实验性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效果.

    作者:王昆;陈永祥;黎华;龚月鹏;周寒;吴红;饶家秋;王凤洲;褚春薇;王瑶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