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ieulafoy病8例临床分析

张继美;曹国樑;王旭

关键词:
摘要: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文献报道不多,为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现就我院1990年1月至2001年5月确诊的8例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A组);与同期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B组)比较.结果:A组死亡率、致残率均低于B组,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损伤小,疗效可靠,易在临床上开展.

    作者:聂正夫;杨炼球;胡友权;王世清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人类微小病毒B19在流产组织中的检测情况及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通过分析自然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流产组织检测人类微小病毒B19(B19v)的结果,探讨B19V感染与人类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的流产组织各34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B19V.结果:自然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的B19v检出率分别为29.4%(10/34)和0,两组PCR-B19v结果的差别具有极显著性(卡方检验,P<0.001).结论:自然流产病人流产组织B19V的检出率显著性高于人工流产组,提示B19V感染可能是导致人类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宋鸿儒;薛承岩;周晓慧;郭艳巍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超声引导下乳腺占位病变的自动活检

    在乳腺占位病变中,要取得病理组织以往主要通过手动负吸,局麻手术切除及术中快速冰冻取得.近年,随着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技术的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占位病变的自动活检以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快速、准确、取材充分等特点得到推广与应用.本组讨论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1年7月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肿块的自动活检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良志;徐松定;谢亚萍;胡爱珍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Dieulafoy病8例临床分析

    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文献报道不多,为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现就我院1990年1月至2001年5月确诊的8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美;曹国樑;王旭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蜂类螫伤致休克1例报告

    患者男,58岁,被蜂类螫伤10分钟伴不省人事5分钟,急诊入院,入院检查R25次/分,P90次/分,BP40/OmmHg,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大腹皮对肠道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腹皮对肠道内毒素移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大腹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腹皮组、阿托品组及对照组,分别给大鼠灌服大腹皮水提液、阿托品或蒸馏水1h后,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大腹皮组大鼠肠道传输显著增强(P<0.01),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品组肠道传输显著减弱(P<0.01),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腹皮可通过促进肠道传输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移位.

    作者:朱金照;冷恩仁;张捷;许其增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手术中套管针穿刺失败原因探讨

    套管针输液法因其独有的优越性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手术中输液的病人,采用套管针输液是提高病人输液护理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艳侠;徐淑侠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内窥镜下经鼻进路行脑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

    随着内窥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作用不仅在鼻及鼻窦疾病的诊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延伸到了眼、颅等相关学科.同时,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自1999年4月至2001年7月在内窥镜下经鼻进路对15例脑垂体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桂风;周飞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门静脉高压胆道手术时大出血处理的探讨

    本地区曾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目前60岁左右的病人,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门脉性肝硬化,可在胆道手术中发现静脉充盈扩张,触之即出血,从而增加了胆道手术中的难度.我院在1996-1999年急诊胆道手术中发现严重出血4例,其中1例死亡.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及经验教训,并对术中大出血处理方法作一探索,报告如下.

    作者:石建平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微波治疗感染根管的细菌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微波消毒感染根管前后的细菌培养及临床疗效评价,分析微波在治疗感染根管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根尖周病的患牙常规消毒,根管治疗作为对照,采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40例根尖周病的患牙消毒后,一次根充,观察临床效果并作细菌培养.结果:细菌学观察结果表明微波对根管内细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微波对感染根管的治疗疗效可靠,可代替药物消毒缩短疗程.

    作者:张玉幸;刘颖;张廷发;张卫红;吴新建;杨圣辉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什么是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发生率低,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1991年及1992年由pedro Brugada及Josep Brugada先后报道了8例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经心肺复苏术存活者,其特点均为年轻人,均未发现有心脏结构的改变,心电图V1-V3导联,ST段抬高,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复苏抢救时可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作者:那开宪;郑自慧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整体护理

    通过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理状态、护理体验、辅助检查等基本情况的估计,提出了护理问题/诊断,制定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对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使病人安全渡过危险期,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周亚雯;左丽宏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浅谈护士形象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近年来,在推进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对护士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形象.人患病后,其心理和行为发生一系列变化,满足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结构应不断更新与完善.

    作者:左曙蓉;黄春华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老年人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

    老年人在其疾病的进程及治疗中,容易发生低钠血症,由于老年人临床症状少,且无特异性,低钠血症有可能被忽视,随着低钠血症加重,使患者原有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故及时发现,十分重要.本文分析我院老年病科35例低钠血症的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赵克洪;李曙平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延迟诊断分析

    将我院已证实的23例强直性脊柱炎中7例延误诊断的原因作~分析.1 材料与方法23例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7-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下腰部疼痛、部分伴有坐骨神经痛、睡眠障碍、晨僵、行走困难.

    作者:杨效经;钱学江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1100例剖宫产原因分析

    剖宫产虽然解决了难产,保证母儿安全,同时也可增加感染和出血,个别危及生命.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本文通过对我院10年间共1100例剖宫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控制剖宫产率的可行办法.分析如下.

    作者:谢萍;张秀琼;胡良惠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慢性心肌梗塞电重构的离子和分子机制

    室性心律失常不仅容易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脏,而且更容易发生在慢性心肌梗塞后重构的心脏,这类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泵衰竭,在进行程序电刺激时很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目前的学说认为这些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是由于心肌梗塞后某些特定区域的心肌细胞电活动改变所致[1].

    作者:马杰;陆再英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婴幼儿患者的手术室护理

    我院在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为5天至12岁的婴幼儿患者施行手术223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针对要幼儿患者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萧莉;萧玲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尿毒症所致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血浆部分离子的浓度变化

    肾脏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有关尿毒症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K',低Na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且其症状的严重程度随BuN、Cr浓度的增高相一致.但对C1的改变未见报道.我们对22例尿毒症患者血浆中Tco2、K+、Na、Cl、BUN和cr进行了测定,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彦君;揭荣刚 刊期: 2001年第19期

  • 龙岗区2001年麻疹疫情现况分析

    本文对龙岗区2001年1-8月486例麻疹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全区医疗卫生单位临床上报的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

    作者:陈海玲 刊期: 2001年第1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