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告知方式对儿科输液室患儿家属认知效果的影响

徐宏;张娟;吴心琦

关键词:认知, 告知方式, 儿科输液室, 患儿家属
摘要:目的 通过不同的告知方式,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儿科输液室患儿家属对输液期间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在某三甲医院儿科输液室输液的98名患儿的家属,对其进行输液期间相关内容的不同方式的告知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告知方式对患儿家属了解效果的影响.结果 应用新开展告知方式后,患儿家属对所有24项告知内容的了解程度均增加.原有告知方式与新开展告知方式患儿家属对告知内容知晓情况的比较显示,当日负责输液的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的相关费用、试敏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初步处理方法等15项告知内容前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仅通过口头或文字告知方式,儿科输液室患儿家属对在输液期间的某些注意事项知晓率低,采用多种不同的告知方式后,使其更好地了解了告知内容,有利于保证输液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PICC置管致血栓与微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肠外营养支持在我国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 tunnel catheter,CVTC)和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综合考虑各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对输液部位的选择观念更新了:只要输液大于6~10d或输高渗透压液体及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首选PICC.

    作者:高勇;杨秀芳;彭南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胸外科肿瘤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胸外科肿瘤住院患者在心理、护理服务、基础护理、健康教育、需护理方面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50名胸外科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胸外科肿瘤患者护理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对护士的心理关怀需求高占92.6%、技术操作需求占96.6%、但解除疼痛成了患者迫切的需求,需求高占100%、对护士责任心需求占94.6%、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出院指导需求高,占91.2%,此外,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占88.5%、病房环境的需求也较高占87.8%,基础护理中除基本生活护理外,在病情需要时,患者及家属希望护士能指导或协助翻身及有效咳嗽的需求高占93.2%.结论 护士应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通过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宾;徐静静;谭小辉;张丽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舌体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

    目的 探讨舌体消融、舌根牵引、舌骨悬吊等舌体手术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效果与手术护理要点.方法 对41例行舌体手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硬腭截短术的OSAHS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功能训练和健康指导.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血压及治疗效果.结果 4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前主诉症状明显好转.18例患者术后3个月呼吸紊乱指数由(56.2±19.3)下降至(18.4±17.3),血氧饱和度由(71.9±12.1)%上升至(81.9±7.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7.6;P<0.01).结论 舌体手术治疗由于舌体肥大和舌后坠引起的舌后区阻塞的OSAHS患者是行之有效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苏红;李志杰;张京秋;苏海英;单园园;孟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CU成人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意外或患者有意地拔除气管插管,包括患者自我拔管及意外脱管.UEE为ICU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国外报道UEE的发生率占气管插管的3.4% ~ 22.5% [1-2],国内约为5.4% ~ 15.5%[3-5].UEE虽然不会增加病死率,但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低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及上呼吸道的损伤[6],不但延长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时间及停留在ICU的时间和住院天数,还大大增加了费用的负担[6-7].本文就ICU成人气管插管患者UEE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作者:黎丽芸;谢银均;孙宏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例胰岛素瘤合并A型血友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患者男,32岁,因反复意识不清8个月,进食或输注含糖液后,可以缓解.于2011年3月1日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入院后查血糖为2.6 mmol/L,C-肽2.3 ng/ml.胰腺灌注CT:胰腺钩突部小结节样明显强化灶,大小约0.5 cm ×0.8 cm,考虑胰岛素瘤的可能性大.为行手术治疗转入我科,查凝血酶原时间(PT)11.1s,PT% 100.7%,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0.96,凝血酶原时间(APTT) 45 s;考虑为血友病A,请血液科会诊,建议先行Ⅷ替代治疗.患者夜间定时加餐,于3月2日行入凝血因子Ⅷ治疗,定时复查APTT及凝血因子Ⅷ活性,于3月9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粘连松解、胰岛素瘤切除术.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引流液色、量、性状;继续Ⅷ因子替代治疗,协助适量活动,加强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及抑酸治疗,定时监测血糖及凝血功能.术后恢复良好,于3月24日带管出院.

    作者:张书燕;徐雪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茵栀黄口服液用于预防早产儿黄疸的效果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在预防早产儿黄疸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24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1例,两组除常规的保暖、喂养和血糖监测外,治疗组采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 ml,每日2次.比较两组早产儿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早产儿产后当天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1,2,3天治疗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对降低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作者:邬燕平;刘凤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产科扁平化、包干制工作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构建并实施产科扁平化、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为产科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以2009年产科传统护理工作模式下的2 4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扁平化、包干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下的2 9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实施护理工作流程再造、改革排班模式、加强可靠的保障系统、探索绩效考核积分制模型等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前后两组住院患者满意度(82.13%比87.26%)、出院患者满意度(92.56%比98.82)、基础护理满意度(84.21%比96.60%)及健康教育满意度(90.15%比99.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32,5.96,8.85,7.81;P<0.05).结论 实施扁平化、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各方面满意度,为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开辟了崭新而有效的途径.

    作者:陆文娟;田梅梅;苏晓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

    患者男,54岁.因皮疹6个月、发热1个月于2010年6月收入院.患者6个月前开始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皮疹,为颗粒状,中间稍凹陷,呈实心,无水泡.曾在外院皮肤科就诊,诊断及治疗不详,无明显效果.1个月前开始持续发热,体温高时为40℃,发热前感寒战,使用退热药物后才可以退热.近日感胸闷气促,无胸痛,无咽痛、咳嗽、头痛、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近日在外院已确诊HIV阳性,入院诊断为:AIDS,发热待查.人院查体:T35.7℃、P 72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意识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强3指,舌面、口腔内黏膜未见白斑,无肝掌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晰,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阳性,双下肢不肿.

    作者:肖艳玲;罗先武;冯玲;梁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应用于产科护理人员的效果

    目的 通过培训与实践,让护理人员理解与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方法 选择本区3所二级医院的40名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的护理人员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0名护士培训前对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方面的认知、理解与应用总体情况得分为(30.91±14.59)分,培训后为(51.30±7.71)分,两组比较差异为(t=7.81,P<0.05);对照组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需求得分为(15.30±2.72)分,实验组为(13.2±4.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结论 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在护理人员中通过培训与实践能使其理解与应用.

    作者:蔡桂芳;刘玲;李秋莲;胡雁;陈婷婷;黄蔚萍;陆霞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武汉市社会福利院2006年导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养老服务管理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当前养老护理的现状,从标准化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应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建立养老服务质量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机构内部架构等方面的内容,对养老护理管理逐步迈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彭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告知方式对儿科输液室患儿家属认知效果的影响

    目的 通过不同的告知方式,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儿科输液室患儿家属对输液期间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在某三甲医院儿科输液室输液的98名患儿的家属,对其进行输液期间相关内容的不同方式的告知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告知方式对患儿家属了解效果的影响.结果 应用新开展告知方式后,患儿家属对所有24项告知内容的了解程度均增加.原有告知方式与新开展告知方式患儿家属对告知内容知晓情况的比较显示,当日负责输液的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的相关费用、试敏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初步处理方法等15项告知内容前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仅通过口头或文字告知方式,儿科输液室患儿家属对在输液期间的某些注意事项知晓率低,采用多种不同的告知方式后,使其更好地了解了告知内容,有利于保证输液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徐宏;张娟;吴心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位颈内静脉穿刺固定法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经中位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人路安全的固定方法,找出简单有效的护理途径.方法 总结经皮中位颈内静脉穿刺2800例患者资料,在穿刺成功后,不断改进导管固定方法.结果 缝合周定夹局部疼痛112例,蝶形粘贴固定夹2例,蝴蝶固定圆盘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2,P<0.05);缝合同定夹刻度消失3例,蝶形粘贴固定夹0例,蝴蝶固定圆盘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5,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夹蝶形粘贴,是一种合理、简便、安全的上腔静脉置管固定方法.

    作者:高蕾;王忱;德琳;张旭彩;赵丽;彭阳;吴乙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影响护士情绪劳动的压力源分析及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管理者通过对影响护士情绪劳动的压力源进行干预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对18名护士进行调查,对影响护士情绪劳动的各种压力源予以干预,使其在与患者互动的过程中与组织情绪表现协调,每月对护理投诉、患者满意度、各项质控指标进行考核,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各项护理质控指标合格率均较干预前上升,护理投诉仅为3例,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9.23%,与干预前9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8,P<0.01).结论 管理者通过对护士情绪劳动的干预、控制,将情绪劳动与科室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茂娟;韩诗雨;郭梅芳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程序化标准化安全管理在一日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科学管理模式,确保一日手术安全顺利有序.方法 用程序化标准化制定一日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配合步骤,建立5个流程及标准,达到安全顺畅的效果.结果 实施一日手术658例,未出现手术延误.结论 程序化标准化是一日手术安全顺畅快捷的管理保障.

    作者:王涛;曲薇;孙建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5例组织工程医用补片阴道成形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医用补片阴道成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为1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施行组织工程医用补片阴道成形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无明显合并症,人工阴道弹性及深度均满意,性生活满意.结论 组织工程医用补片阴道成形术安全有效,手术简单创伤小,做好住院期间护理配合及出院宣教对手术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红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流程管理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的效果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对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的影响.方法 评估院前急救出车现有流程,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全方位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流程管理.比较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结果 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由(2.68±0.94) min缩短到(2.04±0.7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管理前后,除2~3 min时间段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流程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中,能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出车效率.

    作者:余惠;谭惠仪;曾凤兰;伍艮玉;李书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evise-Pfs)、癌症生命质量评定量表(QLQ-C3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肺癌患者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98例肺癌患者中18.4%轻度疲乏,59.2%中度疲乏,22.4%重度疲乏;疲乏总分(5.18±1.61)分,行为疲乏(5.66±2.22)分,情感疲乏(5.36±2.26)分,躯体疲乏(5.69±1.97)分,认知疲乏(4.11±1.81)分;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得分(51.02±19.67)分属于中等水平,功能维度中情感功能(80.95±16.01)分,认知功能(81.97±19.98)分得分较高,症状条目中经济困难(58.50±27.52)分得分较高;是否有宗教信仰及不同病程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9,F=3.251;P<0.05);而不同职业状况、年龄、临床分期患者在QLQ-C30个别维度中也存在差异;患者疲乏总分与整体健康状态及疲乏症状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425,0.303;P<0.01).结论 癌因性疲乏是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疲乏程度,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儿童和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96例,应用儿科生存质量量表系列普适性核心量表第4版(PedsQLTM4.0)和自行设计的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别于介入治疗前24h、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测定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分析其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PedsQLTM4.0量表总分治疗前(67.38±15.31)分,治疗后1个月(76.55±11.37)分,治疗后6个月(80.47±9.69)分.患者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援助对患者生存质量总分有影响(t分别为-3.26,2.58,2.73,2.54,2.37;P<0.05);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家庭管教方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生理领域方面有影响(t分别为2.92,3.40,-1.51,-2.86,-3.66;P<0.05);患者年龄、患者自理能力、家长认知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领域有影响(t分别为-2.31,1.80,- 1.40,2.64;P<0.05).结论 先心病患者自身因素中的年龄与自理能力,家庭因素中的家庭关系、家庭管教方式、家长认知与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援助均对其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应对其及其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林平;李玲;高学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体温计测温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红外耳温仪和汞柱式体温计测温之间的关系,为红外耳温仪测温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204例住院患者的左右耳温和口温,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耳温和口温及左右耳温之间的差异.结果 耳温高值、均值、低值与口温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8.703,-6.970,-4.111;P<0.01);左耳温(36.889 7±0.363 54)℃与右耳温(36.927 5±0.350 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92,P<0.01);耳温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口温,稳定性比口温好;耳温均值和口温的相关性好(r=0.758,P<0.01).结论 红外线耳温仪可广泛应用于住院患者体温测量,但需测量双耳取平均值,且耳温的结果判断标准与口温不同.

    作者:俞海萍;彭幼清;毛颖;郭海燕;张启颖;史晴玮;张晓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研究进展

    患者跌倒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且造成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例如摔伤、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医疗纠纷[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跌倒成为住院患者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3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跌倒已经成为其首要原因.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的费用已达到每年2000万[2].在老年痴呆病房跌倒发生率为13.125次每1000张床位[3口].跌倒也是我国住院患者报道多的不良事件,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其生理、心理、病理、药物、环境、文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发生跌倒[5-7].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综述如下.

    作者:田素斋;曹雯雯;唐丽梅;高俊香;赵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