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阳通利方治疗慢性肾衰30例疗效观察

廖竹芬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慢性, 复方丹参注射液, 温阳通利方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阳通利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合内服温阳通利方(处方:熟附子、桂枝、干姜、大黄、白术、炙甘草、黄芪、茯苓、泽泻、猪苓、益母草)治疗;对照组以常规对症处理合肾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合温阳通利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桃红四物汤新用

    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祛瘀之功,被医家推崇为调经要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笔者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每奏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作者:张泽玫;林永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方治验3则

    1手汗李某,女,23岁,2002年5月初诊.手汗5年,伴口渴引饮,每天饮水超过2 000ml,仍觉口干口渴,小便量少,每天1~2次,手汗甚多,四季皆如此,恶寒,两手发凉,饮食可,二便调,舌暗、苔白,脉紧.证属肾阳不足,卫阳不固.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方用栝萎瞿麦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炮附子、通草、炙甘草各6g,黄芪、瞿麦各12g,茯苓15g,知母、当归各10g,桂枝8g,赤芍、白芍各5g,细辛3g,浮小麦3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渴减尿增,手汗明显减少,守方又进7剂,病愈.

    作者:郑虎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及连冰粉治疗小儿口疮

    笔者应用白及连冰粉治疗口疮,效果显著,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白及15g,黄连9g,冰片2g.上药碾成极细粉末,过130目筛后装瓶备用.令患者先用蒸馏水或淡盐水漱洗口腔后,取药粉约2g,分撒在口腔溃疡处,每天1~2次,5天为1疗程.

    作者:张秋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控制颅内压、调控血压、防治感染等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络方(药用黄芪、当归、石菖蒲、赤芍、地龙、红花、甘草、水蛭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高切值、低切值、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TC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邹先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赖振添教授治疗毒蛇咬伤经验介绍

    赖振添教授认为,毒蛇咬伤中医辨证可分为风毒、火毒、风火毒.根据不同类型的毒蛇咬伤后出现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风毒(神经毒)者,治宜活血祛风;火毒(血循环毒)者,宜清热解毒、凉血解毒;风火毒(混合毒)者,则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合用.同时重视急救处理,及早注射抗蛇毒血清.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方咏;张晓波;赖振添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圆形统计分析法探讨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P<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3时59分31秒,死亡时间在上午6~8时间段有相对的集中趋势(P>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高振和;何明丰;梁章荣;莫少庸;张继平;张英俭;申放;陈子星;蔡丽云;香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门氏活化汤配合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门氏活化汤配合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以门氏活化汤(由当归、丹参、鸡血藤、穿山甲、水蛭、地龙、红花、桃仁、黄芪、桂枝、白芍、木耳、天麻、僵蚕、全蝎、甘草等组成)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用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月.主要观察近期疗效及复发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访6月后,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20.0%;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73.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紧张指数(VAS)、步行至疼痛发生所需时间(t)、奥氏功能丧失指数(ODI)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除VA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t、ODI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36项健康调查(SF-36)各项积分值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社交功能(SF)、情绪角色(RE)等积分值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氏活化汤配合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减少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作者:梁伯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阿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阿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无水酒精亚甲兰复合液穴位注射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2年,治疗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7.7%;对照组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50.0%.2级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东雁;陶玉东;贺天喜;张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冲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9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冲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口服补肾活血冲剂(由何首乌、天冬、赤芍、丹参、地龙、桑寄生、山茱萸、生地黄、川芎、红花等组成)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牛黄降压丸治疗.8周为1疗程.观察主要症状疗效、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血压、左室肥厚参数、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35例,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11%、100%.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30例,无效29例,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67%、51.67%.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58.89%、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31.67%、7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左室肥厚各项参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冲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可逆转左室肥厚,阻止血栓形成,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作者:田军彪;苗华为;耿丽梅;刘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徐蓉娟教授辨治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浸润性突眼经验介绍

    徐蓉娟教授认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浸润性突眼应按活动期、非活动期分期辨治.活动期中医分为风毒肝火,上攻眼目型;肝郁脾虚,痰饮积聚型;阴虚火旺,气滞痰凝型辨证;非活动期分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型;阳气亏虚,痰瘀阻滞型辨证.结合心理治疗以增加疗效.

    作者:李红;葛芳芳;徐蓉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癌中医体质辨证探讨

    肺癌整个病程中体质对其病机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作用.从体质类型决定肺癌的易感性;体质因素决定肺癌的证候类型;体质决定肺癌变化转移规律;体质类型与肺癌的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同宝;张征;蔚敏;黎敬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逍遥散新用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笔者用于治疗因肝血虚所致的黧黑斑、喜唾涎沫及不寐证,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马红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中益气汤治验3则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下陷所致之发热、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病症.笔者临证灵活运用此方治疗各种杂病,均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熊竹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中医证治探讨

    糖尿病肾病(DN)肾小球硬化由肾消迁延日久发展而来,提出肾小球硬化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积证相类,可归属肾积范畴.认为气阴两虚、肾络亏虚日久,化生痰瘀,变生肾积,为肾小球硬化之本.痰瘀痹阻肾络,为肾小球硬化之质;痰瘀互生互结,又为病情恶化之因.临证防治宗且攻且补之则,立益气养阴、祛瘀泄浊之法,以康肾片治疗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冯天保;谢桂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黛合西瓜霜喷涂治慢性直肠炎

    笔者运用中药青黛合中成药西瓜霜混合药末局部喷涂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满意,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取西瓜霜喷剂1支,按1:1比例与青黛混匀,取一内径0.5cm、长约17cm的硬质导管连于喷嘴上.嘱患者治疗前排空大便,在直肠镜下充分暴露病变部位,用0.1%新洁尔灭棉球反复消毒3次,导管头对准病灶将药末直接均匀喷于病变部位,每天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疗程.

    作者:肖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杨豪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介绍

    杨豪教授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以气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以益气为主.根据气虚的类型及标本缓急辨证论治,在益气升阳基础上,分别采用利水渗湿、化痰行水、辛润通络、逐瘀破结、化痰行瘀法,临床以经验方颈康细粒剂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程少丹;安丙辰;杨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鳖甲煎丸组用鳖甲煎丸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强力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及层粘蛋白(LN)及鳖甲煎丸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后鳖甲煎丸组HA、PCⅢ、L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鳖甲煎丸组治疗后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显著减轻.结论:鳖甲煎丸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用于临床.

    作者:赵治友;姚真敏;钟庆平;朱飞燕;吴彩珍;吕圭源;汪国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化痰祛瘀法治疗男性抗精子抗体不育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男性抗精子抗体(AsAb)不育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男性AsAb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口服化痰祛瘀方药(由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胆南星、柴胡、茯苓等组成),对照组30例口服强的松.疗程为3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法治疗男性AsAb不育症安全有效,无副反应.

    作者:李凯英;姚艺雄;莫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滋阴熄风颗粒治疗帕金森病早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滋阴熄风颗粒治疗帕金森病(PD)早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P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滋阴熄风颗粒(由炙龟板、丹参、鹿角霜、山茱萸、山药、杜仲、川芎、生地黄、珍珠母、白芍、天麻、炙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用美多巴治疗.2组均以2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组疗效相当.但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震颤改善进步率为91.5%,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步率为84.1%,对照组分别为78.1%、67.4%,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滋阴熄风颗粒治疗PD早期的临床疗效与美多巴相当,并且安全有效.

    作者:汤湘江;雒晓东;蔡业峰;黄培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按摩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在防治IB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须提高研究和设计的科学性.

    作者:曾益宏;战晓农;陈志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