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肝右叶萎缩1例

张克新;张孟荔;刘彤;吴金华

关键词: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0岁.因咳嗽1周,发热2天而到门诊检查.体温39℃,脉搏100次/min.既往健康,首次行肝脏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肝脏表面光滑,形态异常,肝裂明显,肝脏左叶增大,左叶内血管显示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内部回声未见异常;肝右叶明显缩小(附图),回声增强,不均匀,血管显示不清,未见肝胆管扩张与占位病变.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等待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血液透析),对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血白蛋白、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结果: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肝功能有所好转.血白蛋白由(32.25±3.14)g/L升至(35.12±3.56)g/L,P<0.05;总胆红素由(526.27±124.26)μ mol/L降至(286.28±120.52)μmol/L,P<0.001,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分别由(23.47±3.54)mmol/L和(10.21±4.23)μ mol/L降至(354.71±69.58)mol/L和(198.76±58.69)μ mol/L,P<0.001和P<0.01.患者分别在治疗6、1、3次后行肝移植存活.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重症肝炎有益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作为移植前的准备.

    作者:曾红兵;宋丽芳;孙世澜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肝移植新四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初探

    目的:探讨新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分A、B两组各5例,分别采用新三联与新四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对比A、B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肾、肝功能相关性.结果:试验组(B组)较对照组(A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均有显著性下降,同时CsA的肾肝毒性亦明显减轻.结论:新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两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宁;朗韧;陈惠德;杨翔;邱繁荣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价值

    监测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比仅仅测定某时刻的血压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患者血压水平及降压药物的疗效,因此,日益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重视和欢迎.

    作者:赵龙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肝病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各种肝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法,检测了10例正常对照,130例肝病患者血浆中的HCY(男87例,女43例).结果:男性肝病患者的血浆HCY分别为:(16.06±9.34)μ mol/L和(15.28±10.68)μ mo1/L,正常对照组HCY为7.52±4.00μ mol/L,肝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作为肝损害的一个早期指标.

    作者:周秀敏;林菊生;唐望先;张文英;袁顺玉;艾莉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单侧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体会

    自1996年6月-2001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单侧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和闭合性胫腓骨骨折9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梁;秦焕玉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56例住院新生儿死亡分析

    对我科1997年元月-2001年6月死亡的56例新生儿的死因做回顾性分析,以便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提高人口生存质量而制定有效防治方案.

    作者:佐拉;王茵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边疆基层医院开展成份输血的体会

    1998年我院开展成份输血以来共输各种成份血2270个单位,接受治疗患者5687人次,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了血液的浪费,提高了血液的有效利用率,达到了病人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输血技术的发展,填补了边疆基层医院单位开展成份输血的空白.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岩;杨江民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选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口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2次口服,共4周.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及药物不良反应,结合实验检查评估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98例完成治疗观察,两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缬沙坦组显著低下卡托普利组(3.8%比13.0%).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降压疗效相似,但前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作者:吴学明;华文进;李春庆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用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期)患者及进行动物实验的研究,旨在观察温针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方面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采用整体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用温针及单纯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各32例.实验采用温针及激素疗法治疗RA模型大鼠各15例.结果:临床治疗,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6.88%,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4.38%,温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治疗后,温针组在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痛及压痛数、血沉、IgG、IgM等方面的改善优于针刺组,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D3、CD4、CD8、CD4/CD8的改变,温针组优于针刺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IgA、C3、CIC、双手平均握力等方面温针组与针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研究表明,温针组治疗前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激素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及激素疗法,且无任何副作用并对免疫系统紊乱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岚;段成芳;陈敏;李锋;曲伟;朱颖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中耳乳突术中对裸露面神经的观察和处理(附248耳报告)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中耳手术的安全性.方法:于中耳乳突术中,有意识在8-20倍显微镜下仔细探查248耳的面神经骨管,观察有无损伤、破坏及面神经骨管裂缝.结果:248耳中,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术前有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16耳,共99耳.面神经裸露率为39.9%,面瘫发生率为6.4%.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中,虽神经裸露,但神经鞘膜均完整.其中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破坏,面神经裸露72耳86.7%.术前面瘫的16耳,面神经损伤均发生在水平段.结论:无面瘫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有面神经骨管已受破坏,面神经裸露于手术区.在中耳手术中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作者:秦学玲;张瑞林;李春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注射海洛因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特点与外科治疗

    目的:为探讨注射海洛因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5-2002年收治8例注射海洛因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随访4个月-7年,对其形成机制、特点、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失访外)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无复发,1例发生跛行,无1例截肢.结论:此类患者常于破裂出血时才就诊,应通过动脉造影等及时诊断与抢救;在强制戒毒、彻底清创、保留正常软组织为血管床的前提下,据不同伤情选择动脉侧壁修补、股深动脉结扎、自体浅静脉移植修复以及股动脉结扎术,并以肌瓣包裹、通畅引流,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曦明;陈庄洪;徐永年;蔡贤华;罗芝荣;黄继锋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3例Dieulafoy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中Dieulafoy病较为罕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合并Dieulafoy大出血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合并Dieulafoy大出血病人2例,胃底Dieulafoy大出血病人1例,均经过手术确诊,治愈2例,死亡1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昌;李文彦;马晓飞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拧剪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

    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31例部分或全部脱出子宫颈外口子宫粘膜下肌瘤,应用拧剪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哈丽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膀胱内良性畸胎癌1例报告

    患者,女性,28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加重1周,于2001年6月18日入院.曾在多家医院求治,均诊断为尿路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尿常规WBC-直在(+)/HP以上.入院后B超检查,膀胱右后壁可探及-3.9×2.4cm的非均质高回声团块影,内为强回声及小无回声区,边缘不规整,周边可见斑片状及条索状强回声,不活动.

    作者:金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浅谈肺包囊虫手术切口的选择

    肺包囊虫病是我区的常见病,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治疗上,多采用手术的方法,以摘除内囊达到治愈的目的,故手术切口的选择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过去对肺包囊虫的患者手术切口为患侧后外侧切口切去一根肋骨,也有的医生不切肋骨,但切口较大,摘除内囊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蔡德元;魏文革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体会

    我院自2000年对18例前列腺切除病人的术后采用硬膜外泵自动给药进行术后镇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信;王志林;刘寒茹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一氧化氮、内皮素在创伤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全身和局部多因子、多介质参与的进行性发展的复杂过程,多种介质如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氧自由基、组胺、血栓素、缓激肽、心肌抑制因子、前列腺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均参与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与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强的血管活性物质,生物学作用极其广泛,是调节血管基础紧张性的中心介质,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深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英刚;黄宗海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999感冒灵治疗感冒50例临床观察

    感冒为临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陕西中医学院附院感染病科应用999感冒灵治疗感冒,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常占杰;牟之新;李日向;黄鹂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过氧化氢诱导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用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n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凋亡.方法: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9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500μmol/L的H2O2作用65h;500μmol/L H2O2的作用6h、12h、24h、36h、48h、65h后用透射电镜定性观察凋亡细胞,并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经200μmol/L,400μmol/L,500 μ mol/L作用65h后RPE细胞凋亡数为(1.9000±0.9944),(5.1000±1.4491),(7.3000±1.2517),与对照组(0.3000±0.483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646,10939,15.953,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RPE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均可诱导出典型的RPE细胞凋亡形态,500μ mol/LH2O2作用24h,36h,48h,65h后RPE细胞凋亡数为(1.1000±0.9944),(1.8000±0.6325),(3.9000±1.2867),(5.5000±1.5811)与对照组(0.2000±0.421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013,3.578,8.274,11.852;P值分别为0.049,0.001,0.000,0.000.结论:H2O2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的凋亡,并且RPE细胞的凋亡呈现出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

    作者:李文生;温俊;姜德咏;丁建光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胆系手术牵拉反应防治的临床观察

    目前,胆系手术在术中因牵拉反应引起的胆心反射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和减少麻醉意外,对100例胆系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别应用氟芬合剂+阿托品0.5mg,胆囊颈部用1%普鲁卡因封闭,防治术中的牵拉反应,避免胆心反射发生,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

    作者:罗学宇 刊期: 2002年第21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