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东;许维丹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法对治疗功能性无排卵患者的促排卵作用.方法:将60例无排卵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补肾调冲法则,以自拟补肾益冲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黄精、紫河车粉、鹿角胶、续断、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香附)和活血调冲汤(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皂角刺、泽兰、赤芍、牡丹皮、穿山甲、党参、菟丝子、枸杞子、黄芪)按月经不同阶段治疗;对照组以克罗米芬、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经周期.B超观察排卵情况、血雌二醇(E2)、孕酮(P)及主卵泡增长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E2和P水平显著提高,主卵泡直径明显增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0个周期,痊愈率达76.7%;对照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2个周期,痊愈率达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法具有较好的促进E2和P正常分泌、使主卵泡直径增大和诱发排卵的作用.
作者:王霞灵;单志群;叶燕萍;黄诚;曹大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参考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包括胃肌电活动、胃肠测压、胃排空等)和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胃泌素等)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中医辨证分型与二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叶;罗云坚;黄穗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老年性痴呆瘀血阻窍从其理论源泉及生理病理角度分析瘀血的来源,探讨了瘀血阻窍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病理以及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认为瘀血阻窍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
作者:董洪涛;金渊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肝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用自拟中药降酶汤加肝太乐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保肝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变时间快为3天,对照组为7天;谷丙转氨酶(ALT)开始下降时间,治疗组早为7天,对照组为10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酒精肝疗效确切,降酶汤改善肝功能疗效好.
作者:何亦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张学文教授认为,肝经郁热、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是脂肪肝发病的重要病机,其病位主要在肝,包括其经,涉及脾胃;治疗上以清肝解郁、活血凉血、疏肝理气、化瘀散结为主,创立了清肝活血饮,临证时随证加减,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酮解毒汤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用清酮解毒汤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酮转阴所需的时间和5天内酮症的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的变化以及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2组血酮转阴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5天内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长激素(GH)、皮质醇(C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而治疗组GH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清酮解毒汤能明显降低生长激素水平,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减少酮体生成,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南;左俊岭;张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穿孔,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疗效在不断提高,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国内有大量的临床总结和报道,如针刺止痛和对胃肠蠕动功能的调节,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笔者就溃疡病穿孔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及机理略谈己见.
作者:郑泽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的疗效.方法:将63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3例予常规西药加中药汤剂(由西洋参、桑螵蛸、麦冬、黄芪、益智仁、大黄、五味子、生地黄等组成)治疗.结果:多尿期持续时间及肾功能、尿常规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能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叶伟东;许维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丹参饮对冠心痛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6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120例用加味丹参饮治疗,对照组86例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6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4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9.0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55.1%,对照组39.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变化.硝酸甘油减停率治疗组91.4%,对照组67.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丹参饮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具有降血脂、降血粘作用,对心肌缺血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肠复宁口服液促进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51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7例在西药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肠腹宁口服液(由白术、大黄、木香、枳壳、槟榔、厚朴、乌药、沉香、党参、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114例仅以西药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2天内肠鸣音恢复总有效率为86.87%,对照组为58.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腹宁口服液治疗术后腹胀,能促进肠蠕动,对腹部术后肠鸣音恢复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志伟;王金霞;周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后伸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内服补阳还五汤配合后伸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配合常规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9%(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该方法内外兼治,对恢复颈椎生理功能有积极的协同作用.
作者:舒海奇;刘习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1);2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排便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括约肌功能长度显著缩短(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滞血亏是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形成的主要病机,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能明显改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
作者:余苏萍;哈楠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的远期疗效.方法:150例患者在用CO2激光消除疣体后,随机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组、肌肉注射组、空白对照组,对其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组治疗3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防止尖锐湿疣的复发有显著疗效.
作者:袁少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行气化瘀治乳癖张某,女,35岁,2000年4月11日初诊.双乳房结块胀痛3月余,经前尤甚.
作者:杨小清;黄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于1999年4月~2002年4月,以尿石通治疗泌尿系结石6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原主治阳虚水泛、心下悸、头眩、腹痛、小便不利等症.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获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作者:周克昌;周学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揭示湿热证的本质,探讨湿热证与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硒(Se)和维生素E(Vit E)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观察湿热证动物模型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及维生素E的变化情况.结果:湿热证动物模型血清锌、硒以及血浆维生素E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血清铜含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湿热证与微量元素及维生素E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立;杨运高;吴仕九;文小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作者:何红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尿石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尿石通抗炎镇痛的作用机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证候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尿石通治疗组和排石颗粒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尿石通口服;对照组给予排石颗粒冲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三烯B4(LTB4)、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67.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CRP、IL-1β、LTB4和PG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石通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缓解临床症状显著,能明显抑制病灶局部渗出和增生等炎症过程,且具有较强的外源性镇痛作用.
作者:于首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某女,64岁.因咳喘1年,加重3天,言语不清1天,于2001年11月10日入院.
作者:阎春雷;许月红;田书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