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王益谦运用莱菔子治疗小儿咳喘经验介绍

曹彦

关键词:咳嗽, 中药疗法, 莱菔子, 王益谦
摘要:介绍王益谦运用莱菔子治疗小儿咳喘经验.认为小儿咳喘其病理特点为痰热蕴肺,食滞内停.莱菔子具有化痰、清热、导滞之功,并以之为君药,随症加减,收效颇佳.并附病案以资印证.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86例,采用归脾四草汤(归脾汤加仙鹤草、茜草、紫草、旱莲草)配合强的松口服治疗;对照组76例仅以强的松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37例,良效26例,进步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7.21%;对照组显效13例,良效27例,进步1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2.3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归脾四草汤配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学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疏肝理气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

    目前对肝癌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大致可分为气滞(肝郁气滞)型、血瘀型、脾虚(或兼湿困)型、湿热(或热毒)型及阴虚(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型等,其中气滞、血瘀、痰凝为肝癌发病的主要病理.

    作者:倪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治验3则

    血府逐瘀汤源于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赤芍、枳壳、川芎、桔梗、柴胡、甘草组成.原方主治胸中瘀血兼气滞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杂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作者:徐培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癌症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癌症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C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4例服甲孕酮片;空白组不施加治疗.观察4周后进食量及体重增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进食量和体重增加稍低于对照组,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CACS患者,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可以改善食欲、增加体重,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

    作者:蔡红兵;罗荣城;杨传标;潘春华;左强;王月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肝脾同治的方法,药用太子参、白芍、乌梅、麦冬、鸡内金、沙参、茯苓、牡蛎、白术、莱菔子、甘草;对照Ⅰ组采用单纯治脾的方法,药用党参、茯苓、神曲、麦芽、山药、白术、香附、陈皮、砂仁、甘草;对照Ⅱ组采用常规西药复合维生素、多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改善厌食及其他兼症、增加体重及发锌含量、改善贫血、起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结论: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调和阴阳、恢复脏腑功能协调的作用.

    作者:肖斌;肖达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根芩连汤新用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组成.原用于治疗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兼有里热下利的太阳病变证.

    作者:敖海清;张小虎;徐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天麻地黄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地黄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天麻地黄汤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1例,并与单用氨氯地平片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降压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1).结论:天麻地黄汤配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疗效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片,提示天麻地黄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无论是降压还是改善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作者:叶妙琛;吴佳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治疗颈源性眩晕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应用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颈椎牵引、颈托固定法配合西比灵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另外,治疗组选取30例应用彩色多谱勒(TCD)观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36例,愈显率85.71%;对照组痊愈、显效26例,愈显率65.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顺应性加强,血管阻力减小,舒缩功能改善,血液灌流增加.

    作者:眭承志;程火生;江合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针疗法治疗尿潴留

    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笔者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退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徐少承老先生传授的手针疗法治疗62例,疗效颇佳,现将本法介绍于下.

    作者:温瑞书;张明泉;刘忙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均应用中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方,配合川芎嗪、酚妥拉明、654-2静脉滴注.结果: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肯定.

    作者:高永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药延缓衰老研究概况

    参考10多年来中医药抗衰老的有关文献,认为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根据不同的衰老学说,通过补益脾肾、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等方法应用中药抗衰老;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基因修复、提高免疫、改善代谢、调整神经内分泌、增强内脏功能、抗感染、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以延长机体寿命及细胞传代能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作者:邓红;唐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为太阳病蓄水证而设.笔者临证用于治疗水疝、脓疱疮等症,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放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舌下络脉诊法的研究概况

    参考近10年来舌下络脉诊法的研究文献,综述舌下络脉诊法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指出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具有特殊的优势,并对该诊法的研究作一展望.

    作者:陈群;徐志伟;柴雅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王益谦运用莱菔子治疗小儿咳喘经验介绍

    介绍王益谦运用莱菔子治疗小儿咳喘经验.认为小儿咳喘其病理特点为痰热蕴肺,食滞内停.莱菔子具有化痰、清热、导滞之功,并以之为君药,随症加减,收效颇佳.并附病案以资印证.

    作者:曹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以研究本病的证治规律.方法:观察69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同时检测其胃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对中医证候与功能检测指标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病早期以实证居多,而虚证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提示中后期以虚证分布较多;实证组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Th)与主频率(DF)、餐前主功率(DP)与餐后DF有较强的正相关;而餐前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B)与餐前Th、餐前DF与餐前B、餐后B与餐后Th呈负相关;虚证组胃排空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虚证患者存在胃排空率下降,随着消化期餐前胃动过速波节律百分比(T)的增加而下降;餐后DP与餐前DP呈正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中医证候有其独特的客观依据,和慢性胃炎的疾病变化规律相比有其独立性.

    作者:尚文璠;罗云坚;黄穗平;余绍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软肝抗纤方治疗肝纤维化4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软肝抗纤方治疗肝纤维化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以自拟方软肝抗纤方(处方:丹参、枳实、白花蛇舌草、赤芍、防己、猪苓、郁金、柴胡、莪术、炒鳖甲)治疗;对照组37例以大黄虫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软肝抗纤方能显著改善患者乏力、饱胀、纳差等临床症状,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对血清白蛋白无明显的影响;能明显降低血清透明质酸、板层素、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肽水平.结论:软肝抗纤方对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大黄虫丸.

    作者:吴秀美;刘友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继发性肝癌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中药莪术油加超液化碘油行肝动脉灌注栓塞对继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进入肝动脉,行血管造影以明确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进入肿瘤供血动脉后,予100%莪术油1ml、超液化碘油10ml行灌注栓塞治疗,每4周重复1次,每2次为1疗程;配合口服中药甘露消毒丹加减.结果:6例达到部分缓解,13例稳定,9例进展,缓解率为21.5%.无1例患者发生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结论: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继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春永;徐凯;朱迪盈;吴万垠;邓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石通治疗泌尿系统结石10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石通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予以尿石通治疗,对照组予以消石素治疗.2组均以3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7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治愈40例,有效9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66.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石通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疗效确切可靠.

    作者:李有田;李洋;李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苍耳虫外用治疗皮肤疮疡

    苍耳虫是寄居苍耳草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秋捕捉.

    作者:赵良辰;仇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80例采用西药抗生素、中药辨证分型、中药外敷综合治疗;Ⅱ组60例仅用西药抗生素治疗;Ⅲ组60例仅用中药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Ⅰ、Ⅱ、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5%、90.00%、88.30%,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明显优于单一中药或单一西药治疗.

    作者:贾贤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