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利辉;黄清苑
目的:观察电针、局部封闭与颈椎牵引配合神灯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电针、局部封闭与颈椎牵引配合神灯综合治疗(A组)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并与局部封闭、颈椎牵引配合神灯治疗(B组)65例、颈椎牵引配合神灯治疗(C组)51例作疗效比较.结果:A组疗效明显优于B、C 2组(P<0.005).结论: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能更好地消除无菌性炎症,使神经粘连得以松解,提高痛阈,解除局部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束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罗仁瀚;陈秀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疑难病.中医中药对该病的治疗疗效肯定,笔者通过多年对本病的观察治疗,提出诊治调护体会,与同道共商.1 诊断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误诊误治者颇多,临床或以腰骶疼痛而求治于骨伤科,或以尿频、尿急、尿痛而就诊于内科,或以头晕、乏力、健忘、精神抑郁而问医于神经科,或以性功能减退、不育症而滥用补品,或被庸医误诊为性病而伤其心神,当其确诊之时已迁延日久,酿成顽疾.故正确的诊断尤显重要.
作者:葛建立;刘满君;贾利辉;毛俊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介绍尤昭玲教授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宫环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特色经验.宫环出血病因病机特殊,不能祛因论治,临证常分肝郁血瘀、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论治,而血瘀胞宫为本病的实质,化瘀止血是贯穿各法的有效治法.
作者:王若光;雷磊;付灵梅;孟延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罗某,男,20岁,于2001年4月2日傍晚6时空腹进食半个菠萝,15分钟后,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菠萝,非喷射状,腹痛即如厕,昏倒在卫生间门口.急送本院,途中神志转清.诊见:头晕眼花,胸闷烦躁,阵发性腹痛,呼吸困难.查BP 10.7/5.3kPa,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腹软,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莫健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1世纪中医药学的命运将如何?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药腾飞的世纪.这不是空话、大话,我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相信历史将为我们作证,请拭目以待.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的前半页,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中医中药已奄奄一息!解放后,中国雄狮醒了,中医中药也开始复苏.反思欧美文化,在20世纪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创造了物质世界的顶峰,但给地球环保带来的灾害,将祸及子孙.资本主义文化,剥削、掠夺,只要自己活得更好,不管别人的死与活.侵略、战争,20世纪从未停息过.21世纪真正的马列主义大旗,飘扬在中华大地之上,人类未来的幸福,寄托于中华文化的发扬与推广.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人称之为第五大发明,21世纪中医中药将发展腾飞,造福于人类.这是唯物史观的前瞻而不是空想.收稿日期:2001-08-28
作者:邓铁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理不外是正虚与邪实之争,虚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邪实与气、血、痰、食、湿、火郁结为主.通过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西医治疗优势互补等重点介绍本病的治疗方法.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比单一西医或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好.
作者:陈镜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温经、除痹之功,原主治血痹证.笔者根据其益气通阳、调和营卫之功效,灵活运用治疗各类杂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1 慢性荨麻疹李某,女,56岁,1995年12月18日初诊.每年入冬后天气变冷,颜面部常出现大小不等风疹块,突出皮肤,色暗红稍灼热,奇痒难忍,抓之更甚,反复发作约10余年.曾予葡萄糖酸钙、扑尔敏、地塞米松等治疗,初时有效,不久即复发.
作者:汪波;谢小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按摩乳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 2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小儿退热按摩乳穴位按摩,对照1组行常规推拿,对照2组用小儿感冒散.分别观察总疗效、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疗效、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部分伴随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则分别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疗效好、简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李燕宁;张葆青;潘月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共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大78岁,小6岁.其中急性咽喉炎90例,慢性咽喉炎46例.临床表现均有咽痛、干咳少痰等症状,并有咽红、咽后壁滤泡增生等体征.2治疗方法加味银翘散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2g,桔梗、淡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射干、僵蚕、乌梅各10g,芦根、鱼腥草各15g,薄荷(后下)、生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服.5天为1疗程.
作者:温利辉;黄清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小儿脾常不足,且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故脾胃病多.治疗上多从脾胃论治.笔者对小儿呕吐、腹痛、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脾胃疾病,每从肝论治,多取良效.现举数例就正于同仁.1 泻肝治呕吐骆某,男,6岁,1990年10月2日初诊.患儿为独生子,平素任性易怒,食欲差,每餐进食需用1个多小时,如不合口味,即拒食并吐出,昨日因玩过度,诉说腹痛,随之呕吐频作,每天10余次,水谷难进.给服藿香正气丸及保济丸,均不见效.
作者:肖旭腾;刘洪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分型的中药;西药对照组38例,口服心痛定和复方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18.42%,总有效率73.68%,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张赐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止痢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78例,并与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53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止痢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并可防止和减少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生.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过分析颜德馨教授治疗头痛的1则验案,学习总结其临证中治疗头痛的辨证论治思想和处方用药特色,并介绍了颜教授治疗头痛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
作者:严夏;杨志敏;刘泽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采用电动牵引床腰部持续牵引,并配合腰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1例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5-56岁,平均34.6岁;病程0.5天-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及慢性劳损史.全部病例经临床和腰部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赵洪普;方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脱疽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多种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不通而导致的趾(指)脱落坏死性疾病中医在治疗脱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近10年来中医治法及选方用药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其治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作者:荣莉;王巧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治治疗偏侧面肌萎缩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肌萎灵胶囊、华奇胶囊、肌萎8号冲剂)、外治(隔药饼灸、梅花针叩刺、皮下注射)相结合综合治疗偏侧面肌萎缩症122例结果:显效39例,有效6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3.61%.结论:中药针灸综合治疗偏侧面肌萎缩症疗效肯定,为无创伤疗法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胡秋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糖肾通宝饮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64例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糖肾通宝饮和糖适平、卡托普利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糖(GLU)、24小时尿蛋白排除率(UAE)、空腹血糖(FBG)、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GLU、UAE、Cr、BUN及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糖肾通宝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宫伟星;徐国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醒冲剂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模型鼠分为脑醒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尼莫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定NOS、LPO、SOD、GSH-Px,大脑皮层作病理检查.结果:脑醒冲剂能适度提升脑组织NOS浓度,并能提高SOD、GSH-Px的活性,降低LPO水平,抑制急性缺血再灌注的大鼠脑组织出血.结论:脑醒冲剂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煜德;吴伟;陈宏珪;陈朝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张学文教授认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水不足,血虚血瘀.临床治疗当以滋阴补肾、养血活血为法,以七宝美髯丹合二至丸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晓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塞因塞用法,是临床常见的反治法之一,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笔者以塞因塞用法治疗耳鼻咽喉诸疾,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3则,介绍如下.1 耳闭李某,女,53岁.右耳内胀闷堵塞,如有物阻,耳鸣如蝉,食欲欠佳,大便时溏,胸闷,体倦乏力.有反复感冒病史.检查:右耳鼓膜内陷、增厚,光锥消失,活动度差.音叉试验AC<BC,W偏右,ST延长.听力检查示右耳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刺吸出稀白色液体少许.舌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脾气虚弱,气血不畅.治宜健脾益气通窍.方选补中益气汤合通气散加减.处方:黄芪15g,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香附各12g,当归、川芎各10g,柴胡、升麻各3g,炙甘草5g.水煎服,每天1剂.服5剂后,耳内闭塞感好转,伴有症状减轻,原方续进5剂,耳内闭塞感消失,诸症皆愈.
作者:朱凤鸣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