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斌;年文玲;孙志文;玛利亚
经典的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心肌的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其实施的不便和对机体的潜在性伤害,使得经典的缺血预处理方法在临床上不能有效的应用;根据缺血预处理发生的机制,利用药物来诱导缺血预处理的发生,产生于经典缺血预处理同样的保护效果已成为缺血预处理方法研究的主题.阿片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在心脏、血管、消化道、肾脏等组织中存在.阿片物质心脏自身合成、释放来调节心脏正常活动.阿片受体激动后,能够抑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减弱,防止钙离子超载,并通过激活内源性保护物质,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作者:段大为;刘维永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手术室每年要配合完成不同学科的手术近万例.为确保手术和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我院手术室的特点,制定了手术室室内的材料管理制度,使材料管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潘儒鸿 刊期: 2003年第18期
1治疗方法在颈部施以滚、揉、挤、推、拔、点穴等手法混合作用于颈部15min.取病变节段夹脊穴上下各1寸,取28号1.5-2寸毫针,局部严格消毒,针尖向脊椎行平刺1.5寸深,以出现酸、麻、胀痛为宜,接上海产G6805电针治疗仪,每对线左右连接,选用疏密波,频率以患者感舒适耐受为度,每次15min.
作者:詹光宗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并非罕见,但误诊率高.本文选择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该病的患者48例,对其就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加术前确诊率.
作者:姚媛;赵瑞力;王敏;马荣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系我科1997年1月-2001年9月收治的病例,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3个月-7岁,平均3.2岁.入院前病程2-14天.
作者:蔡建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多发病,约有50%育龄妇女患有此病[1].虽然临床上对宫颈糜烂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我科采用射频技术治疗宫颈糜烂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建香;唐增军;闫平;于风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SARS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东院治疗的104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临床记录.结果:104例病人中,男55例,女49例,年龄15-81岁,平均37±12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7.1%)、咳嗽(75.0%)、胸闷憋气(45%)、腹泻(25%).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下降,特别是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降低为主要特征.多数病人出现与年龄不相符合的低氧血症.X线胸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浸润影.临床治疗上应当以综合治疗、合理用药为原则.适时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减轻SARS的临床表现有重要作用.预防激素引起的并发症和全身支持治疗是SARS的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王仲;李太生;徐作军;刘正印;杜铁宽;刘继海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自国内70年代开始报道丙烯酰胺(AAM)病例以来此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但口服中毒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我院2003年3月收治外省市因误服AAM而引起中毒的患者6例,经积极抢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施建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院传染科在收治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发现驻地某部在短期内,出现多例甲型副伤寒病人,为了解疾病流行原因及尽快控制疫情发展,我院防疫人员深入疫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惠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二维坐标定位下胃冠状静脉栓塞在治疗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价值.方法:18例经内窥镜确诊的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二维坐标定位下准确穿刺门静脉右支,经门静脉主干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18例肝硬化伴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均获得成功.共穿刺20针,平均每例穿刺1.1针.其中12例患者栓塞后7-10天胃镜观察,发现原曲张胃静脉呈褐色腊肠样改变.随访6-36个月,除3例失访、1例1年后死于肝衰竭外,其余14例均存活,无复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内痔出血,2例栓塞后出现顽固性腹水接受了TIPS治疗.结论:二维坐标定位下经门静脉穿刺,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出血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常青;许东海;李洪璐;李坪;张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2000年10月-2002年9月,对不愿意手术及手术效果差患者小范围瘢痕增生,我科应用康宁克通A(美国产,40mg/ml)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增生共15例、24处.男11例、18处,年龄2-64岁;女4例、5处,年龄5-48岁.
作者:曾庆湖;林桂松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异型增生转归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态和p53、Bcl-2的表达的研究,以探讨Hp对异型增生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12例对照组和105例有随访结果的胃粘膜异型增生胃镜活检标本(高度异型增生:癌变30例、消退5例;低度异型增生:癌变18例、消退52例).全部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法(LSAB法)检测p53、Bcl-2表达情况: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p及其CagA(+)株感染状况.结果:异型增生中p53、Bcl-2的阳性表达有一致性(P<0.05),且p53的阳性表达只发生于癌变组,p53、Bcl-2的阳性表达及p53、Bcl-2评分均与异型增生程度相关(P<0.05).异型增生的Hp感染与对照组无差异,但CagA(+)株感染高于对照组.Hp(+)和CagA(+)感染病例的异型增生p53,Bcl-2表达率均分别高与Hp(-)、CagA(-)感染者.结论:在异型增生阶段,Hp及其CagA(+)株感染对异型增生的p53、Bcl-2表达有作用,对合并有Hp感染的异型增生患者进行抗Hp治疗可能会对异型增生的逆转.
作者:陈孝;王孟薇;尤纬缔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术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46例,男39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6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术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0例,单肺通气时,术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术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减少干扰手术连续性,是一举两得的麻醉管理方法.
作者:胡胜英;陈旭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核基质是由Berezney和Coffey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1].它是指间期细胞核经非离子去垢剂,高盐抽提及核酸酶消化等处理,依次去除胞核脂质,可溶性组蛋白以及染色质后的残余亚核结构,包括核孔复合体、核衬层、内纤维颗粒及残余核仁.
作者:高静;王娅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月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AngⅡ预处理组(APC组).观察缺血再灌注心肌凋亡细胞阳性率,Bcl-2及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APC组凋亡细胞阳性率及Bax蛋白表达率较I/R组明显降低(由10.32%±4.68%及19.40%±3.21%降为4.68%±1.07%及9.42%±3.68%,均P<0.01),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I/R组增高(由6.78%±2.78%增高为14.21%±2.78%,P<0.01).结论:AngⅡ预处理有抑制I/R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可影响与调控细胞凋亡有关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
作者:陈颖苇;邓元明;柯传尊;柯琴梅;冯义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及易造成各种后遗症的常见疾病.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CT可以明确HIE脑损伤病变部位和范围,作出定性、定量、定位诊断.本文对75例HIE患儿的头颅CT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峰;王慧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NAL)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前者给予0.9%氯化钠250ml+川芎嗪16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每日3次;后者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川芎嗪16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治疗后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后者(P<0.05和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NAL静脉注射,可明显促进病人症状缓解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瑞佳;关小红;胡爱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稽留流产指胚胎发育或胎儿在宫内已死亡尚未排出者.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将导致孕妇凝血机制障碍、DIC、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所对1999年8月-2002年10月收治的22例稽留流产的妇女使用米索前列醇宫颈管放置后行清宫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储祥凤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消化性溃疡出血,其失血量数小时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丢失20%以上,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以致不能充盈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使机体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应给予积极抢救,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达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
作者:常江;杨晋辉;琚坚;尤丽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伤寒论>从古到今均被历代医学推崇为经典之著,方书之祖,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法贯穿于112方之中,构成了理法方药的治疗环节,开辟了汤液治病的先河和规范.八纲辨证中有寒热辨证,在治疗方法则有清法和温法:清法即清解其热用寒凉药治之;温法即温散其寒,而用温热药治之.
作者:杨志浩;王慎明;赵恒静 刊期: 200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