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青;许东海;李洪璐;李坪;张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由于本法简便、安全,可避免手术操作的痛苦,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但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及宫腔残留等并发症,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为缩短药流后出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我们在口服米非司酮同时应用丙酸睾丸酮,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的治疗质量.方法:比较临床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GCS<8分)对照组(A组)12例与早期气管插管组(B组)13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病人预后良好率61.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4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病人急诊早期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救治生存率及预后良好率.
作者:李大鹏;陈晓雄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并非罕见,但误诊率高.本文选择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该病的患者48例,对其就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加术前确诊率.
作者:姚媛;赵瑞力;王敏;马荣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系我科1997年1月-2001年9月收治的病例,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3个月-7岁,平均3.2岁.入院前病程2-14天.
作者:蔡建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对于眼科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疱疹性角膜炎、巩膜炎及过敏性角膜炎等的治疗,目前常用抗生素加激素方法进行治疗.我院自1990年来自制氯地眼液进行相关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龙元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药亚甲蓝(MB)对内毒素休克犬血液动力学和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静脉注入诱导的8只内毒素休克犬模型,输注0.9%氯化钠复苏后,MB 2mg/kg 15min内静脉注入.经右颈内静脉放置的肺动脉导管测定基础、休克1h、复苏和MB注入30、60、120、180min血液动力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用抗cTnI单抗酶联免疫法(ESILA)测定.结果:①与基础值比较,内毒素休克犬左心室作功指数(LVSWI)明显降低(P<0.01),6只出现心功能不全(LVSWI<40g.m.m2.beat1);②MB注入明显增加内毒素休克犬平均动脉压(MAP)、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LVSWI(以30mim为明显,P<0.01;180min基本回复),并使4只心功能不全犬LVSWI增加到40g.m.m2.beat1以上;③4只内毒素休克犬有明显心肌细胞损伤(血清cTnI>0.6 μ g/L),LVSWI相对更低(P<0.05),二者明显相关(r -0.59,P<0.05);MB注入120min,5只犬血清cTnI>0.6 μ g/L,血清cTnI由(1.96±0.73)μ g/L升高到(7.14±6.22)μ g/L(P<0.01);④所有血清cTnI>0.6 μ g/L的内毒素休克犬,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结论:亚甲蓝注入使内毒素休克犬血压和体血管阻力增加,心室做功增强,但不能阻止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刘少华;许戟;张萍;徐鑫荣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稽留流产指胚胎发育或胎儿在宫内已死亡尚未排出者.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将导致孕妇凝血机制障碍、DIC、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所对1999年8月-2002年10月收治的22例稽留流产的妇女使用米索前列醇宫颈管放置后行清宫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储祥凤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随年龄增长而衰退、老化,对药物的吸收、利用、转化、排泄等功能也随之减弱,对药物的解毒能力、抵抗能力均不能同年青人相比.故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是我们的几点体会.
作者:林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包括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MVD)及p2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D-ECGF/TP、MVD和p2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研究.结果:PD-ECGF/TP阳性23例,其阳性与阴性表达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病理分级升高其阳性表达增高,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VD高度表达(>20/HP)38例,低度表达(≤20/HP)34例,其表达程度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病理分级升高其表达强度增高,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27蛋白高度表达(>50%)24例,中度表达(25%-50%)22例,低度表达(<25%)26例,其表达程度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病理分级升高其表达强度降低,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D-ECGF/TP表达在MVD表达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MVD表达程度增高PD-ECGF/TP阳性表达增高,在p27蛋白表达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ECGF/TP、MVD、p27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D-ECGF/TP表达与MVD表达有正相关,它可促进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微血管生成,PD-ECGF/TP及MVD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小冬;郭猛;李刚;李凯;王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损伤是由于四肢或躯干受某种物体撞击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不难遇到各种意外的损伤、扭伤等.关节扭伤是由外力作用使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以动脉关节,踝关节扭伤多见,历代医家尤以阐述骨伤、疡伤较为多见,对治疗软组织伤的论述较少,因大多数软组织伤者都会自行好转,如果人体遭受软组织损伤的时间长,瘀血不散,继发无菌性炎症.
作者:赖勇;资欣文;唐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Hp的可能致癌机制.方法:随机选取74例胃癌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分别检测其术后胃组织Hp感染和p53蛋白过表达情况,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估.结果:74例中有61例Hp感染、31例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2.4%和41.9%.Hp阳性和阴性者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9.2%和7.7%,两者差异显著.Hp感染和p53蛋白表达呈明显一致性,一致率为56.7%,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结果说明在胃癌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p53基因突变相关,结果支持Hp感染致基因损伤的观点.
作者:徐世平;王孟薇;吴本俨;尤纬缔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病人血脂、血糖水平对脑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2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组),32例为血糖正常者组(2组),正常对照组(3组);分别测定3组病人的空腹血糖(FPG)、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血甘油三酯(TG)以1组高,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1组的FIB含量较3组有明显差异(P<0.001);1组空腹血糖值与其APTT、FIB具有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是导致脑梗塞颅内血管病变的发病原因之一;脂代谢异常也是易发脑梗塞的因素;脑梗塞病人的血糖升高对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严重的影响,积极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对改进脑血管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杨舒;王畅;李红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我院传染科在收治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发现驻地某部在短期内,出现多例甲型副伤寒病人,为了解疾病流行原因及尽快控制疫情发展,我院防疫人员深入疫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惠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自国内70年代开始报道丙烯酰胺(AAM)病例以来此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但口服中毒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我院2003年3月收治外省市因误服AAM而引起中毒的患者6例,经积极抢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施建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2-85岁,平均73.5岁,其中48例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及癌肿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2例未实行胃镜检查(1例拒绝检查,1例病情危重,未能检查),确诊48例中胃溃疡28例,胃癌9例,食管下胃底静脉曲张4例,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食管癌1例,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43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5例,病情变化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作者:依尔格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慢性肾功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终结果,病程较长,其临床表现和病机十分复杂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可改善症状,延缓进展并使肾功得到一定恢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疗效较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能适当控制饮食.
作者:王立;吴桂芬;姜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以超声检查指标对胃底静脉曲张进行预测.方法:经超声和胃镜检查,筛选出与胃底静脉曲张相关且对其判断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结果:PVD、UV、GBBL、GBT、SPL、SPI、SPVD、AS与胃底静脉曲张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综合判断符合率为72.1%.结论:超声检查指标对肝硬化患者胃底静脉曲张判断符合率较高,可由超声检查预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
作者:张晓红;卢翠蓉;苏中振;林朝双;杨绍基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首先选择有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低宫颈评分的足月妊娠孕妇300例,分成米索组150例,催产素组150例,米索组给予米索25 μ g阴道放置,6-8h 1次,每日2次,多连用3天;催产素组每日静滴0.5%催产素,连用3天.其次再在上述试验中选择经小剂量米索促宫颈成熟后宫颈评分≥6分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人工破膜+静滴0.5%催产素诱发宫缩;对照组继续阴道放置25 μ g米索诱发宫缩.结果:首先米索组促宫颈成熟和直接引起临产的例数明显高于催产素组,而未使宫颈达到成熟的例数,米索组也明显低于催产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其次在米索促宫颈成熟的基础上配伍人工破膜+静滴催产素组(观察组)和单一米索组(对照组)比较,引产成功率、顺产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是新生儿窒息率和羊水粪染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米索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较小剂量催产素好;在宫颈成熟的情况下,配伍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较单一米索组的引产效果相同,但羊水粪染率较单-米索组低,新生儿预后较好.
作者:刘继红;章小琴;夏丽滨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前,我国剖宫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的医院已达到40%-50%[1].剖宫产术后因避孕措施不当,哺乳期怀孕达10-14周,行钳刮术风险较大,给终止妊娠对象及医务人员增加不少心理压力.
作者:李小平;王柳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本文总结了1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术中术后手术治疗的情况.方法:通过1990年-2002年诊断为阑尾炎而手术的病人中,收率与术前诊断不相符14例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误诊为宫外孕3例,黄体破裂出血4例,盲肠肿瘤3例,输卵管积脓4例.术中术后均采取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做到了误诊不误治.14例病人均痊愈.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不能因其为常见病、多发病而掉以轻心,遇到疑难病例、异常情况必须十分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本组14例中,11例为女性,故对女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更为重要.
作者:单文彬 刊期: 200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