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甲蓝对内毒素休克犬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刘少华;许戟;张萍;徐鑫荣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 血液动力学, 心肌钙蛋白Ⅰ, 亚甲蓝
摘要:目的:观察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药亚甲蓝(MB)对内毒素休克犬血液动力学和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静脉注入诱导的8只内毒素休克犬模型,输注0.9%氯化钠复苏后,MB 2mg/kg 15min内静脉注入.经右颈内静脉放置的肺动脉导管测定基础、休克1h、复苏和MB注入30、60、120、180min血液动力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用抗cTnI单抗酶联免疫法(ESILA)测定.结果:①与基础值比较,内毒素休克犬左心室作功指数(LVSWI)明显降低(P<0.01),6只出现心功能不全(LVSWI<40g.m.m2.beat1);②MB注入明显增加内毒素休克犬平均动脉压(MAP)、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LVSWI(以30mim为明显,P<0.01;180min基本回复),并使4只心功能不全犬LVSWI增加到40g.m.m2.beat1以上;③4只内毒素休克犬有明显心肌细胞损伤(血清cTnI>0.6 μ g/L),LVSWI相对更低(P<0.05),二者明显相关(r -0.59,P<0.05);MB注入120min,5只犬血清cTnI>0.6 μ g/L,血清cTnI由(1.96±0.73)μ g/L升高到(7.14±6.22)μ g/L(P<0.01);④所有血清cTnI>0.6 μ g/L的内毒素休克犬,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结论:亚甲蓝注入使内毒素休克犬血压和体血管阻力增加,心室做功增强,但不能阻止心肌细胞损伤.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残胃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

    本文就1998年1月-2002年10月间,我们收治的共47例残胃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作探讨.

    作者:陈瑞红;刘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手术室材料管理的探讨

    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手术室每年要配合完成不同学科的手术近万例.为确保手术和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我院手术室的特点,制定了手术室室内的材料管理制度,使材料管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潘儒鸿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直肠系膜淋巴结在中下段直肠癌侧方清扫中的临床评价

    直肠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直肠癌同国外相比有几大特点:年龄偏小、位置偏低、病期偏晚、病理类型及预后差.

    作者:刘立祥;高淑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改良自制多孔硬膜外穿刺针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腹腔穿刺诊断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腹部闭合性创伤的诊断.往往一针穿刺就能明确诊断.我院从1990年1月-2003年2月采用改良自制多孔硬膜外穿刺针对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诊断性穿刺,穿刺阳性率达95.6%,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银良;孙学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输尿管囊肿2例报告

    1病例报告例1:女,21岁,因尿频、尿急、尿痛5天来我院检查.超声在膀胱三角区左侧输尿管开口处查见一个时大时小、大径约为30×15mm的椭圆形环状结构,壁菲薄光滑,内为无回声,喷尿时可见其与盆段输尿管相通.

    作者:李玉友;李华斌;王东;廖军;刘燕;何俊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50例甲状腺瘤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科于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甲状腺瘤50例,采用手术治疗,经精心治疗护理,并发症少,病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手术是一种创伤,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危险.尽管患者入院前对此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即将开始之前仍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影响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混和骨科病房护士素质要求

    我科是一个混和骨科病房,固定床39张,医生6名,护士11名,是全县唯一的骨专科加烧伤科,肩负着全县各类骨折、骨疾病及烧伤患者的治疗护理,住院患者长期50名左右,在病种杂、急、危重、手术患者多的情况下,既要使危重患者抢救率、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还要对患者实施全方位、高质量的整体护理,因此,作为我院的骨科护士,必须具备一个优秀护士所具备的素质[1].

    作者:高素兰;高月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128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分析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我院3年间收治的输卵管妊娠128例,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卢杰平;刘长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粘膜下肌瘤致子宫内翻诊治体会

    1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维族,住院号3525,外阴出现肿物3天,阴道流血1个月,于2001年1月10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于今年6月份开始月经紊乱,月经周期8-9/15-20,于9月份开始自用力感觉阴道口有异物感,入院前1天,用力解小便时外阴脱出约30×20×19cm3的肿块,入院查体:T:36℃, P: 20次/min, R: 20次/min, BP: 140/80mmHg.

    作者:阿加尔布;布布尔;毛菊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新鲜冷冻血浆治疗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消化性溃疡出血,其失血量数小时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丢失20%以上,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以致不能充盈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使机体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应给予积极抢救,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达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

    作者:常江;杨晋辉;琚坚;尤丽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在肾脏病中的检测价值

    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含量增高,通常对于肝胆系统疾患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而当肾脏疾病时,血清中的γ-GT水平并不增高,尿中γ-GT明显增高.目前国内应用连续监测法直接测定正常人尿液γ-GT和在肾脏疾病及其它有关疾病时尿液γ-GT变化的报道还很少,我们报告尿液γ-GT的正常含量和与肾脏有关的疾病患者尿液γ-GT的变化,对肾脏疾病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国富;吴利先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重复异位妊娠1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1994年4月-2003年3月我院304例异位妊娠中重复异位妊娠发生情况,分析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及术中输卵管状况与重复异位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304例异位妊娠中发生重复异位妊娠10例,占3.3%,两次异位妊娠的间隔从6个月到5年,重复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与首次异位妊娠相似,诊断不难.首次异位妊娠时如果盆腔炎症重或导致异位妊娠因素未消除,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重复异位妊娠仍有可能发生.宫内节育器避孕不能有效预防重复异位妊娠.结论:输卵管炎是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

    作者:田青;陈玲;赵四清;胡小霞;欧阳娇;秦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超声多普勒脐血流探查170例临床观察

    本文应用超声多普勒脐血流探查170例住院分娩产妇,经临床观察结果,超声多普勒脐血流监护,可以通过脐动脉血流波形图或回声准确地确定脐带位置.脐绕颈阳性诊断率88.66%,阴性诊断率93.15%,准确率达90.9%.

    作者:于桂梅;吕秀芬;孙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浅谈新形势下对新上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自从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各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发生率仍有上升的趋势.如何从每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也是做好医疗纠纷防范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卢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防病治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之得当,可以治病救人,造福人类,若使用不当,则可致病,危害健康甚至生命.30年代以来,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使人们逐渐注意到对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对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生存价值.

    作者:刘桂芬;朱聿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目的:探讨二维坐标定位下胃冠状静脉栓塞在治疗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价值.方法:18例经内窥镜确诊的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二维坐标定位下准确穿刺门静脉右支,经门静脉主干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18例肝硬化伴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均获得成功.共穿刺20针,平均每例穿刺1.1针.其中12例患者栓塞后7-10天胃镜观察,发现原曲张胃静脉呈褐色腊肠样改变.随访6-36个月,除3例失访、1例1年后死于肝衰竭外,其余14例均存活,无复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内痔出血,2例栓塞后出现顽固性腹水接受了TIPS治疗.结论:二维坐标定位下经门静脉穿刺,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出血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常青;许东海;李洪璐;李坪;张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因它的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为临床上所重视,尤其是它的高复发性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目前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据我国报道高达20%-70%[1].有国外报道达30%-69%[2、3].

    作者:胡翠霞;胡建博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观察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凯西莱、甘利欣和支链氨基酸加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AST、γ-GT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优于支链氨基酸及维生素C.

    作者:赵红燕;刘凤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在移植肾纤维化中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

    目的:为探讨TGF-β1在同种异体肾脏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所致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其发病机制.方法:32例慢性排异反应失功的移植肾,经手术切除后,取肾组织做常规病理观察和原位杂交,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纤维化的肾组织TGF-β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肾脏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所致肾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崔飞伦;陈兵;王德文;彭瑞云;高亚兵;方秀斌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