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自制多孔硬膜外穿刺针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李银良;孙学军

关键词:
摘要:腹腔穿刺诊断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腹部闭合性创伤的诊断.往往一针穿刺就能明确诊断.我院从1990年1月-2003年2月采用改良自制多孔硬膜外穿刺针对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诊断性穿刺,穿刺阳性率达95.6%,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包括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MVD)及p2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D-ECGF/TP、MVD和p2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研究.结果:PD-ECGF/TP阳性23例,其阳性与阴性表达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病理分级升高其阳性表达增高,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VD高度表达(>20/HP)38例,低度表达(≤20/HP)34例,其表达程度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病理分级升高其表达强度增高,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27蛋白高度表达(>50%)24例,中度表达(25%-50%)22例,低度表达(<25%)26例,其表达程度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病理分级升高其表达强度降低,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D-ECGF/TP表达在MVD表达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MVD表达程度增高PD-ECGF/TP阳性表达增高,在p27蛋白表达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ECGF/TP、MVD、p27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D-ECGF/TP表达与MVD表达有正相关,它可促进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微血管生成,PD-ECGF/TP及MVD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小冬;郭猛;李刚;李凯;王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推拿颈夹脊电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

    1治疗方法在颈部施以滚、揉、挤、推、拔、点穴等手法混合作用于颈部15min.取病变节段夹脊穴上下各1寸,取28号1.5-2寸毫针,局部严格消毒,针尖向脊椎行平刺1.5寸深,以出现酸、麻、胀痛为宜,接上海产G6805电针治疗仪,每对线左右连接,选用疏密波,频率以患者感舒适耐受为度,每次15min.

    作者:詹光宗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浅谈结肠癌手术前后的护理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现今治疗仍以手术结合放化疗治疗为主,做好结肠癌病人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简述如下.

    作者:周淑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发病因素临床探讨

    1临床资料1.1可能与宫外孕有关的因素宫内节育器、内膜异位症病史、未婚同居、口服避孕药等.

    作者:张淑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科于1999年10月-2002年9月,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好.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邱昌群;罗政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阿片受体与缺血预处理

    经典的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心肌的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其实施的不便和对机体的潜在性伤害,使得经典的缺血预处理方法在临床上不能有效的应用;根据缺血预处理发生的机制,利用药物来诱导缺血预处理的发生,产生于经典缺血预处理同样的保护效果已成为缺血预处理方法研究的主题.阿片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在心脏、血管、消化道、肾脏等组织中存在.阿片物质心脏自身合成、释放来调节心脏正常活动.阿片受体激动后,能够抑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减弱,防止钙离子超载,并通过激活内源性保护物质,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作者:段大为;刘维永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浅谈慢性肾功衰竭的饮食控制

    慢性肾功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终结果,病程较长,其临床表现和病机十分复杂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可改善症状,延缓进展并使肾功得到一定恢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疗效较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能适当控制饮食.

    作者:王立;吴桂芬;姜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褥疮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褥疮膏系我院临床经验方,是由各种中药材制成的软膏,具有活血通络、祛腐生肌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各期褥疮.临床应用几年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巧玲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环孢霉素A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在大鼠体内代谢的相互影响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CsA)与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在Wistar大鼠体内代谢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用CsA或L-ABZ,以及CsA与L-ABZ联合用药后血中阿苯达唑及代谢产物砜和亚砜的浓度和CsA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①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②L-ABZ与CsA联合用药后,ABZ、ABZSX和ABZSN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平均驻留时间延长,清除率下降.③CsA组、CsA+L-ABZ组单次服用CsA后,两组之间CsA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连续给药3天后的CsA血药浓度,CsA组、CsA+L-ABZ组联合用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

    作者:邵英梅;赵晋明;王建华;林筱琦;温浩;栾梅香;陈实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浅谈显微镜的常规维护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属于重要的检查仪器之一,检验工作中运用显微镜的时间较多,用起来似乎容易,要延长显微镜的寿命,必须做好显微镜的保养和维护,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黄琪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组织氧合的影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二氧化碳(CO2)气腹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已引起充分重视.但二氧化碳气腹对胃肠粘膜局部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报道较少,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文观察全麻LC下CO2气腹对胃粘膜pH值(pHi)的影响,并与开腹胆囊切除中pHi比较.

    作者:李轶聪;卢继红;李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误服丙烯酰胺中毒6例分析

    自国内70年代开始报道丙烯酰胺(AAM)病例以来此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但口服中毒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我院2003年3月收治外省市因误服AAM而引起中毒的患者6例,经积极抢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施建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亚甲蓝对内毒素休克犬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目的:观察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药亚甲蓝(MB)对内毒素休克犬血液动力学和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静脉注入诱导的8只内毒素休克犬模型,输注0.9%氯化钠复苏后,MB 2mg/kg 15min内静脉注入.经右颈内静脉放置的肺动脉导管测定基础、休克1h、复苏和MB注入30、60、120、180min血液动力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用抗cTnI单抗酶联免疫法(ESILA)测定.结果:①与基础值比较,内毒素休克犬左心室作功指数(LVSWI)明显降低(P<0.01),6只出现心功能不全(LVSWI<40g.m.m2.beat1);②MB注入明显增加内毒素休克犬平均动脉压(MAP)、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LVSWI(以30mim为明显,P<0.01;180min基本回复),并使4只心功能不全犬LVSWI增加到40g.m.m2.beat1以上;③4只内毒素休克犬有明显心肌细胞损伤(血清cTnI>0.6 μ g/L),LVSWI相对更低(P<0.05),二者明显相关(r -0.59,P<0.05);MB注入120min,5只犬血清cTnI>0.6 μ g/L,血清cTnI由(1.96±0.73)μ g/L升高到(7.14±6.22)μ g/L(P<0.01);④所有血清cTnI>0.6 μ g/L的内毒素休克犬,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结论:亚甲蓝注入使内毒素休克犬血压和体血管阻力增加,心室做功增强,但不能阻止心肌细胞损伤.

    作者:刘少华;许戟;张萍;徐鑫荣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观察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凯西莱、甘利欣和支链氨基酸加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AST、γ-GT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优于支链氨基酸及维生素C.

    作者:赵红燕;刘凤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直肠系膜淋巴结在中下段直肠癌侧方清扫中的临床评价

    直肠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直肠癌同国外相比有几大特点:年龄偏小、位置偏低、病期偏晚、病理类型及预后差.

    作者:刘立祥;高淑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DDP;5-FU+MMC;PYM大剂量短疗程胸腔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剂量强度短疗程下恶性胸腔积液化疗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24例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住院病人24例,采用大剂量(DDP80-100mg;5-FU1000mg+MMC20mg;PYM24mg)短疗程(3-5天/次交替给药)联合化疗与以往同等剂量常规疗程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3/24、显效20/24;包裹及胸膜肥厚发生率:6/24;胸水CR平均住院天数23.4;胸水CR平均费用5172).对照组(有效17/30、显效3/30;包裹及胸膜肥厚发生率:20/30;胸水CR平均住院天数40.5;胸水CR平均费用8067).二者有效率及包裹胸膜肥厚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DP;5-FU+MMC;PYM高剂量强度短疗程胸腔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高,疗程短,包裹及胸膜肥厚发生率低,平均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作者:李琦;许韵民;徐玉秀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小儿血友病伴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目的:研究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对62例血友病患者(均为男性)的外周血常规检查,并观察血涂片血小板形态,同时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凝血像检查(TT、PT、KPTT)以及KPTT延长的纠正试验.结果:62例血友病患者中>3岁发病36例占58.1%,22例血友病伴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者有瘀点15例占68.2%,有42例伴失血性贫血占67.7%.PAG测定结果是:62例血友病患者中有40例正常,其中血友病甲33例、血友病乙7例;22例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者,其中血友病甲17例、血友病乙5例.凝血象检查:62例TT及PT测定均正常,KPTT均延长,纠正试验,正常血浆全部纠正,正常血清12例纠正、50例不纠正,BaSO4吸附血浆50例纠正、12例不纠正.结论:血友病属先天遗传性疾病,经发现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病明显增高,>3岁发病超过1半(58.1%);血友病除典型临床外,伴有瘀点者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血友病合并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尤以血友病乙为甚.

    作者:王世一;徐酉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和片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长效β2激动剂-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及片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和开放试验,将25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和开放组(104例),治疗组和开放组患者又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片剂组及口服液组.他们均予每晚服10-20mg班布特罗片剂组或口服液,共服4周同时作剂量滴定.结果:在治疗组及开放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46%,49.07%和62.75%,有效率分别为88%,94%,92.4%和92.17%.治疗2周,肺功能明显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哮喘患者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片剂组为7.77%,在口服液组为5.94%.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治疗组(50例)和开放组(51例)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0%和62.5%,有效率分别为88.0%和2.7%.治疗2周肺功能即显著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患者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主要表现为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结论:盐酸班布特罗是安全而有效的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

    作者:张希龙;夏锡荣;施毅;郑培德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不同部位脑叶出血患者40例临床表现及CT特征

    脑叶出血发生在脑叶的皮层下组织,通常纵向扩展,出血面与上面的皮层平行.脑叶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脑出血有许多差别,其显著差异是昏迷者少,头痛者较多.此外,脑叶出血预后通常轻于其他类型的脑出血.本次通过观察40例脑叶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一步了解脑叶出血的发病特点.

    作者:张晓光;姜娟;车玉琴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实用新型集尿瓶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由于临床护理中尿袋与尿管接头不配套易滑脱,导致逆行感染;尿袋刻度与实际尿量不符;不能精确记录某个时间段的尿量,不能观察尿的流量、滴速;记录50ml以下尿量误差大,影响诊断及治疗.护理人员观察尿量费时、费力.本文着重探讨实用新型集尿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记录每分钟,每小时、每24h的尿量,评估了其有效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方法: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90例病人随机分组,实用新型集尿瓶组(A)30例,一次性集尿袋组(B)30例,拼装集尿组(C)30例,采用分析量筒参照组(D)进行临床观察、测量、分析.结果:实用新型集尿瓶的集尿量准确性明显优于其他B、C两组,P<0.01,接头、管道、滴管、尿瓶设计合理、无漏尿,无污染,无逆流,减少泌尿系的感染.结论:实用新型集尿瓶装置计量准确,观察方便,护理操作省时、省力,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及防止逆行感染,加强了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是一种较理想的集尿装置.

    作者:洪琳;魏琼;李玉民;梁晓玲;崔龙秀;程雯洲;房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