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DP;5-FU+MMC;PYM大剂量短疗程胸腔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4例疗效分析

李琦;许韵民;徐玉秀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高剂量强度短疗程下恶性胸腔积液化疗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24例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住院病人24例,采用大剂量(DDP80-100mg;5-FU1000mg+MMC20mg;PYM24mg)短疗程(3-5天/次交替给药)联合化疗与以往同等剂量常规疗程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3/24、显效20/24;包裹及胸膜肥厚发生率:6/24;胸水CR平均住院天数23.4;胸水CR平均费用5172).对照组(有效17/30、显效3/30;包裹及胸膜肥厚发生率:20/30;胸水CR平均住院天数40.5;胸水CR平均费用8067).二者有效率及包裹胸膜肥厚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DP;5-FU+MMC;PYM高剂量强度短疗程胸腔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高,疗程短,包裹及胸膜肥厚发生率低,平均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孕期健康教育在门诊的实施

    为了满足孕妇在孕期中的健康知识需要,产科门诊实行了整体护理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孕妇从早孕到住院分娩前的来诊过程中,实行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杨丽芬;简翠芬;葛萍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肝炎病房少见的肝功能异常病例及分析

    肝炎病房是专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设立的隔离病房.其中绝大多数是具有传染性的上述病人.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暂时难以明确病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也被收治.本文总结了我院近3年来肝炎病房里的10例具代表性的少见肝功能异常病例,并分析了各例确诊的关键所在,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忠华;南京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和片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长效β2激动剂-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及片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和开放试验,将25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和开放组(104例),治疗组和开放组患者又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片剂组及口服液组.他们均予每晚服10-20mg班布特罗片剂组或口服液,共服4周同时作剂量滴定.结果:在治疗组及开放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46%,49.07%和62.75%,有效率分别为88%,94%,92.4%和92.17%.治疗2周,肺功能明显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哮喘患者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片剂组为7.77%,在口服液组为5.94%.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治疗组(50例)和开放组(51例)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0%和62.5%,有效率分别为88.0%和2.7%.治疗2周肺功能即显著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患者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主要表现为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结论:盐酸班布特罗是安全而有效的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

    作者:张希龙;夏锡荣;施毅;郑培德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东菱迪芙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临床分析

    自2002年3月-2003年2月以来,我们应用东菱迪美(DF-521)采用介入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彬;王胜文;马铮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结节性硬化并发多脏器肿瘤的CT表现

    结节性硬化是累及全身多器官包括皮肤、脑和内脏的错构瘤样发育正常[1].为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神经综合征.我院自1986年6月至今行CT检查确诊23例,其中1例并发多脏器肿瘤.作者着重分析颅脑钙化结节分布特点以及并发多器官肿瘤CT表现,以便为今后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魏登鹏;姜小平;黎昌华;杨兴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针刺治疗皮下埋植术引起上臂麻木1例

    患者,女,32岁,G2P1.2002年10月26日来本站体检合格后,决定做皮下埋植术.取左上臂内侧中部,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将埋植剂呈扇形排列放入皮下,创可贴封闭后,嘱其注意事项,回家休息.

    作者:杨春红;彭红艳;早日古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误服丙烯酰胺中毒6例分析

    自国内70年代开始报道丙烯酰胺(AAM)病例以来此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但口服中毒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我院2003年3月收治外省市因误服AAM而引起中毒的患者6例,经积极抢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施建莉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浅谈新形势下对新上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自从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各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发生率仍有上升的趋势.如何从每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也是做好医疗纠纷防范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卢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反应与冠脉狭窄程度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炎症和冠状动脉狭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UA患者(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SA组),以及25例非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同时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UA组患者血浆CRP、AAG水平显著高于SA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U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UA组患者血浆CRP、AAG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6和0.153,P均>0.05).结论:UA组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可能与其粥样硬化病变的不稳定性有关,在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CRP和AAG血浆水平可能较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更为重要,且其血浆CRP、AAG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相关性.

    作者:王轩;徐荣;张海滨;张学坤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104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SARS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东院治疗的104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临床记录.结果:104例病人中,男55例,女49例,年龄15-81岁,平均37±12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7.1%)、咳嗽(75.0%)、胸闷憋气(45%)、腹泻(25%).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下降,特别是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降低为主要特征.多数病人出现与年龄不相符合的低氧血症.X线胸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浸润影.临床治疗上应当以综合治疗、合理用药为原则.适时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减轻SARS的临床表现有重要作用.预防激素引起的并发症和全身支持治疗是SARS的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作者:王仲;李太生;徐作军;刘正印;杜铁宽;刘继海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骨折一敷灵治疗软组织损伤86例疗效观察

    损伤是由于四肢或躯干受某种物体撞击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劳动中不难遇到各种意外的损伤、扭伤等.关节扭伤是由外力作用使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以动脉关节,踝关节扭伤多见,历代医家尤以阐述骨伤、疡伤较为多见,对治疗软组织伤的论述较少,因大多数软组织伤者都会自行好转,如果人体遭受软组织损伤的时间长,瘀血不散,继发无菌性炎症.

    作者:赖勇;资欣文;唐翡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预防医院内SARS感染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由于其传染性强,医务人员感染率高,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2月底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Severe AacuteRespiralory Syndrome,简称SARS).

    作者:冯喆;李有信;夏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新鲜冷冻血浆治疗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消化性溃疡出血,其失血量数小时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丢失20%以上,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以致不能充盈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使机体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应给予积极抢救,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达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

    作者:常江;杨晋辉;琚坚;尤丽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5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浅析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2-85岁,平均73.5岁,其中48例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及癌肿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2例未实行胃镜检查(1例拒绝检查,1例病情危重,未能检查),确诊48例中胃溃疡28例,胃癌9例,食管下胃底静脉曲张4例,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食管癌1例,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43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5例,病情变化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作者:依尔格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不同部位脑叶出血患者40例临床表现及CT特征

    脑叶出血发生在脑叶的皮层下组织,通常纵向扩展,出血面与上面的皮层平行.脑叶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脑出血有许多差别,其显著差异是昏迷者少,头痛者较多.此外,脑叶出血预后通常轻于其他类型的脑出血.本次通过观察40例脑叶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一步了解脑叶出血的发病特点.

    作者:张晓光;姜娟;车玉琴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及防治

    我院传染科在收治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发现驻地某部在短期内,出现多例甲型副伤寒病人,为了解疾病流行原因及尽快控制疫情发展,我院防疫人员深入疫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惠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目的:总结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8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顺行扩髓插钉+植骨;早期静力、后期动力固定.结果:随访时间4-16个月,18例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满意,无感染及断钉.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具有损伤小,固定稳固、允许早期关节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淮河;邹鸿星;刘庆志;俞新胜;邵银初;李浩;林立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炎性机制及非甾体抗炎药的保护性作用

    阿尔茨海默的病因复杂,目前有研究提示慢性炎症亦可能是其发病机制,而且有人对口服抗炎药与该病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认为此药对该病有保护性作用,本文就这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丽冬;张新卿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改良自制多孔硬膜外穿刺针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腹腔穿刺诊断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腹部闭合性创伤的诊断.往往一针穿刺就能明确诊断.我院从1990年1月-2003年2月采用改良自制多孔硬膜外穿刺针对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诊断性穿刺,穿刺阳性率达95.6%,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银良;孙学军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推拿颈夹脊电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

    1治疗方法在颈部施以滚、揉、挤、推、拔、点穴等手法混合作用于颈部15min.取病变节段夹脊穴上下各1寸,取28号1.5-2寸毫针,局部严格消毒,针尖向脊椎行平刺1.5寸深,以出现酸、麻、胀痛为宜,接上海产G6805电针治疗仪,每对线左右连接,选用疏密波,频率以患者感舒适耐受为度,每次15min.

    作者:詹光宗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