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东菱迪芙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临床分析

张志彬;王胜文;马铮

关键词:
摘要:自2002年3月-2003年2月以来,我们应用东菱迪美(DF-521)采用介入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迷走神经张力型房室传导不应期显著延长的电生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而引起的房室传导不应期(AVERP)显著延长的电生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从284例电生理检查中检测出的21例(7.4%)进行静注阿托品及随访分析.结果:21例文氏点,2:1阻滞点明显降低(分别为98±12次/min,145±13次/min)及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502±38ms).调搏中His束图示11例A-H延长或阻滞,推注阿托品后AV传导能力显著改善,文氏点、2:1阻滞点和AVERP 3项指标分别为148±27次/min,>170次/min和224±34ms.随访3-8年其电生理特点与静注阿托品前无显著差异.仅2例因头晕和乏力安置了心脏起搏器.结论:迷走张力型AV不应期延长在临床上常见,但易被忽略,房室传导能力的减弱主要受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而出现在His束以上部位,也可呈交替文氏现象,但AVERP显著延长是一功能性传导异常现象,虽有轻度加重趋势,但预后一般良好.

    作者:高琴;丁小强;张卫泽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p53基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Hp的可能致癌机制.方法:随机选取74例胃癌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分别检测其术后胃组织Hp感染和p53蛋白过表达情况,并用半定量法进行评估.结果:74例中有61例Hp感染、31例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2.4%和41.9%.Hp阳性和阴性者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9.2%和7.7%,两者差异显著.Hp感染和p53蛋白表达呈明显一致性,一致率为56.7%,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结果说明在胃癌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p53基因突变相关,结果支持Hp感染致基因损伤的观点.

    作者:徐世平;王孟薇;吴本俨;尤纬缔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结节性硬化并发多脏器肿瘤的CT表现

    结节性硬化是累及全身多器官包括皮肤、脑和内脏的错构瘤样发育正常[1].为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神经综合征.我院自1986年6月至今行CT检查确诊23例,其中1例并发多脏器肿瘤.作者着重分析颅脑钙化结节分布特点以及并发多器官肿瘤CT表现,以便为今后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魏登鹏;姜小平;黎昌华;杨兴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在肾脏病中的检测价值

    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含量增高,通常对于肝胆系统疾患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而当肾脏疾病时,血清中的γ-GT水平并不增高,尿中γ-GT明显增高.目前国内应用连续监测法直接测定正常人尿液γ-GT和在肾脏疾病及其它有关疾病时尿液γ-GT变化的报道还很少,我们报告尿液γ-GT的正常含量和与肾脏有关的疾病患者尿液γ-GT的变化,对肾脏疾病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国富;吴利先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在移植肾纤维化中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

    目的:为探讨TGF-β1在同种异体肾脏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所致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揭示其发病机制.方法:32例慢性排异反应失功的移植肾,经手术切除后,取肾组织做常规病理观察和原位杂交,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纤维化的肾组织TGF-β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肾脏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所致肾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崔飞伦;陈兵;王德文;彭瑞云;高亚兵;方秀斌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NAL)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前者给予0.9%氯化钠250ml+川芎嗪16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每日3次;后者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川芎嗪16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治疗后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后者(P<0.05和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NAL静脉注射,可明显促进病人症状缓解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瑞佳;关小红;胡爱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包括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MVD)及p2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D-ECGF/TP、MVD和p2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研究.结果:PD-ECGF/TP阳性23例,其阳性与阴性表达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病理分级升高其阳性表达增高,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VD高度表达(>20/HP)38例,低度表达(≤20/HP)34例,其表达程度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病理分级升高其表达强度增高,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27蛋白高度表达(>50%)24例,中度表达(25%-50%)22例,低度表达(<25%)26例,其表达程度在肿瘤病理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病理分级升高其表达强度降低,在临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D-ECGF/TP表达在MVD表达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MVD表达程度增高PD-ECGF/TP阳性表达增高,在p27蛋白表达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D-ECGF/TP、MVD、p27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D-ECGF/TP表达与MVD表达有正相关,它可促进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微血管生成,PD-ECGF/TP及MVD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小冬;郭猛;李刚;李凯;王平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只施以传统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症状的改善、脑功能的恢复及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国产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1550例效果的观察

    1 目的评价国产异内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

    作者:张跃莲;邱厚琼;储丽萍;郭琮林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吉妮环302例社会接纳度调查

    吉妮宫内节育器(GyneFix IN IUD)是一种新型宫内节育器,我院在提供吉妮IUD的服务时,首先给准备放环的妇女看图文并茂的吉妮IUD介绍,包括节育器示意图,临床效果、适宜人群等.再进一步解释吉妮IUD的特点,放置步骤、价格等.

    作者:王兰芳;邹维霞;王美莲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脉冲染料激光在色素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进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方法对色素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色素痣患者在治疗期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至色素变色为发白为止,治疗组采用脉冲激光治疗至色素痣渗血为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色素痣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色素痣的方法,从而提高色素痣患者的疗效及相应减少了治疗性开支.

    作者:关斌;年文玲;孙志文;玛利亚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介绍两种胸腔闭式引流冲洗的方法

    胸部疾病特别是血气胸和脓胸,仅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的佳效果,必须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积血、积脓及气,缓解对肺的压缩,恢复肺复张,减少呼吸困难及纵隔摆动,对大量积脓的病人除引流外还应进行胸腔冲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志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误诊阑尾炎手术的疾病不误治的体会

    目的:本文总结了1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术中术后手术治疗的情况.方法:通过1990年-2002年诊断为阑尾炎而手术的病人中,收率与术前诊断不相符14例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误诊为宫外孕3例,黄体破裂出血4例,盲肠肿瘤3例,输卵管积脓4例.术中术后均采取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做到了误诊不误治.14例病人均痊愈.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不能因其为常见病、多发病而掉以轻心,遇到疑难病例、异常情况必须十分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本组14例中,11例为女性,故对女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更为重要.

    作者:单文彬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卡介苗素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介苗素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了100例门诊确诊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用卡介苗素,每周2次,每次1mg肌肉注射,3个月为1疗程.结果:所有病例经用药1疗程后显效65例,占65%,好转29例,占29%,无效6例,占6%.总有效率为94%.结论:卡介苗素是有效的免疫调节剂,能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作者:李梅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混和骨科病房护士素质要求

    我科是一个混和骨科病房,固定床39张,医生6名,护士11名,是全县唯一的骨专科加烧伤科,肩负着全县各类骨折、骨疾病及烧伤患者的治疗护理,住院患者长期50名左右,在病种杂、急、危重、手术患者多的情况下,既要使危重患者抢救率、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还要对患者实施全方位、高质量的整体护理,因此,作为我院的骨科护士,必须具备一个优秀护士所具备的素质[1].

    作者:高素兰;高月华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残胃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

    本文就1998年1月-2002年10月间,我们收治的共47例残胃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作探讨.

    作者:陈瑞红;刘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浅谈显微镜的常规维护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属于重要的检查仪器之一,检验工作中运用显微镜的时间较多,用起来似乎容易,要延长显微镜的寿命,必须做好显微镜的保养和维护,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黄琪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Mp妊高征检测仪预测妊高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妊高征为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疾病.为降低妊高征发病率,探讨妊高征预测的有效方法及预防妊高征的佳措施.方法:对无高血压的门诊孕妇2018例,分为两组,预测组和观察组.预测组,随机对572例孕18-30w的孕妇同时采用MAP、RoT、体重指数Mp妊高征监测仪4种方法预测妊高征.观察组对1446例孕18-34w的孕妇常规使用Mp监测仪进行预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对妊高征预测阳性者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生活指导.对照组只给予生活指导.结果:预测组中4种方法以Mp监测仪对妊高征预测符合率高为55.32%,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中药物治疗组PIH发病率为2.89%,生活指导组为8.9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p妊高征检测中心脏指数外周阻力,血粘度3项指标综合对预测妊高征有效,同时对预测阳性者给予药物干预,可明显降低妊高征发病率.

    作者:李国俊;吴立梅;张志敏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剖宫产术后哺乳期妊娠10-14周临床应用

    目前,我国剖宫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的医院已达到40%-50%[1].剖宫产术后因避孕措施不当,哺乳期怀孕达10-14周,行钳刮术风险较大,给终止妊娠对象及医务人员增加不少心理压力.

    作者:李小平;王柳燕 刊期: 2003年第18期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48例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并非罕见,但误诊率高.本文选择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该病的患者48例,对其就临床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加术前确诊率.

    作者:姚媛;赵瑞力;王敏;马荣炜 刊期: 2003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