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我科于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甲状腺瘤50例,采用手术治疗,经精心治疗护理,并发症少,病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随年龄增长而衰退、老化,对药物的吸收、利用、转化、排泄等功能也随之减弱,对药物的解毒能力、抵抗能力均不能同年青人相比.故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是我们的几点体会.
作者:林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褥疮膏系我院临床经验方,是由各种中药材制成的软膏,具有活血通络、祛腐生肌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各期褥疮.临床应用几年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巧玲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骨髓穿刺是诊断多种血液疾病基本的操作方法,但传统的方法往往操作时间较长,且患儿承受的痛苦相对较大,故在基层临床难以普及.近年来我们采用7号针头连接5ml一次性注射器,代替传统的骨穿针进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百余例次均获成功,且操作方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麒彦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消化性溃疡出血,其失血量数小时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丢失20%以上,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以致不能充盈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使机体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应给予积极抢救,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达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
作者:常江;杨晋辉;琚坚;尤丽英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属于重要的检查仪器之一,检验工作中运用显微镜的时间较多,用起来似乎容易,要延长显微镜的寿命,必须做好显微镜的保养和维护,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黄琪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韩庆奇;张宝仁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改进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方法对色素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色素痣患者在治疗期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至色素变色为发白为止,治疗组采用脉冲激光治疗至色素痣渗血为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色素痣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色素痣的方法,从而提高色素痣患者的疗效及相应减少了治疗性开支.
作者:关斌;年文玲;孙志文;玛利亚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经典的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心肌的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其实施的不便和对机体的潜在性伤害,使得经典的缺血预处理方法在临床上不能有效的应用;根据缺血预处理发生的机制,利用药物来诱导缺血预处理的发生,产生于经典缺血预处理同样的保护效果已成为缺血预处理方法研究的主题.阿片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在心脏、血管、消化道、肾脏等组织中存在.阿片物质心脏自身合成、释放来调节心脏正常活动.阿片受体激动后,能够抑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减弱,防止钙离子超载,并通过激活内源性保护物质,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作者:段大为;刘维永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NAL)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前者给予0.9%氯化钠250ml+川芎嗪16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每日3次;后者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川芎嗪16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治疗后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后者(P<0.05和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NAL静脉注射,可明显促进病人症状缓解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瑞佳;关小红;胡爱民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观察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凯西莱、甘利欣和支链氨基酸加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AST、γ-GT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凯西莱、甘利欣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优于支链氨基酸及维生素C.
作者:赵红燕;刘凤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本文就1998年1月-2002年10月间,我们收治的共47例残胃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作探讨.
作者:陈瑞红;刘杰 刊期: 2003年第18期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近年研究表明,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增高与脑梗死发病率呈线性关系[1].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脉压与脑梗死发病率的关系,我们收集了老年高血压患脑梗死的病人61例,进行分析对比如下.
作者:任正芝;肖玫琴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的治疗质量.方法:比较临床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GCS<8分)对照组(A组)12例与早期气管插管组(B组)13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病人预后良好率61.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4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病人急诊早期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救治生存率及预后良好率.
作者:李大鹏;陈晓雄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二维坐标定位下胃冠状静脉栓塞在治疗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价值.方法:18例经内窥镜确诊的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二维坐标定位下准确穿刺门静脉右支,经门静脉主干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18例肝硬化伴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均获得成功.共穿刺20针,平均每例穿刺1.1针.其中12例患者栓塞后7-10天胃镜观察,发现原曲张胃静脉呈褐色腊肠样改变.随访6-36个月,除3例失访、1例1年后死于肝衰竭外,其余14例均存活,无复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内痔出血,2例栓塞后出现顽固性腹水接受了TIPS治疗.结论:二维坐标定位下经门静脉穿刺,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出血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常青;许东海;李洪璐;李坪;张伟 刊期: 2003年第1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及易造成各种后遗症的常见疾病.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CT可以明确HIE脑损伤病变部位和范围,作出定性、定量、定位诊断.本文对75例HIE患儿的头颅CT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峰;王慧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评价新型长效β2激动剂-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及片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和开放试验,将25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和开放组(104例),治疗组和开放组患者又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片剂组及口服液组.他们均予每晚服10-20mg班布特罗片剂组或口服液,共服4周同时作剂量滴定.结果:在治疗组及开放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46%,49.07%和62.75%,有效率分别为88%,94%,92.4%和92.17%.治疗2周,肺功能明显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哮喘患者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片剂组为7.77%,在口服液组为5.94%.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治疗组(50例)和开放组(51例)临床控制率分别为54.0%和62.5%,有效率分别为88.0%和2.7%.治疗2周肺功能即显著改善.剂量滴定试验提示部分患者的合适剂量为每日20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主要表现为手抖、心悸和头晕,不影响治疗.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结论:盐酸班布特罗是安全而有效的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
作者:张希龙;夏锡荣;施毅;郑培德 刊期: 2003年第1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科于1999年10月-2002年9月,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好.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邱昌群;罗政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我科确诊为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表现.结果: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可疑病例应及早肾穿确诊,激素治疗,及早停药,预后良好.
作者:韩冰冰;周竹;李俊 刊期: 2003年第18期
目的:以超声检查指标对胃底静脉曲张进行预测.方法:经超声和胃镜检查,筛选出与胃底静脉曲张相关且对其判断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结果:PVD、UV、GBBL、GBT、SPL、SPI、SPVD、AS与胃底静脉曲张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综合判断符合率为72.1%.结论:超声检查指标对肝硬化患者胃底静脉曲张判断符合率较高,可由超声检查预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
作者:张晓红;卢翠蓉;苏中振;林朝双;杨绍基 刊期: 200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