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走马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戴卫波;吴凤荣;董鹏鹏;曾聪彦;梅全喜

关键词:走马胎, 佐剂性关节炎, 组织病理学
摘要:目的:观察走马胎对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CFA诱导大鼠AA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走马胎醇提物治疗,进行关节肿胀个数和全身炎症状态评分以及足爪肿胀度测定,并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软骨、关节腔、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等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走马胎能显著减少AA模型大鼠关节肿胀个数,显著降低模型动物全身炎症评分,并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致炎侧和继发侧足肿胀度(P<0.05或P<0.01);踝关节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走马胎能显著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滑膜增生及血管翳的形成,减轻软骨及骨质损伤程度(P<0.05或P<0.01).结论:走马胎可显著改善AA模型大鼠炎症状态和踝关节组织病变.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艾迪注射液联合SOX方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及临床受益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临床受益的影响.方法:将94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替吉奥[80 mg/(m2·d)]+奥沙利铂[130 mg/m2]化疗(SOX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60 ~ 100 mL/天).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受益、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32%、85.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5%、72.3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A242、CEA)、免疫功能指标(Treg%、Th17%、Th 17/Treg比值)及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及综合受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TP、MST分别为10.45、27.3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20.65个月(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近期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和抗VEGF有关.

    作者:徐建林;陆为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丹参及紫丹参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丹参易混品紫丹参的质量,建立丹参和紫丹参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丹参和紫丹参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其质量并进行真伪鉴别.结果:建立了两者的HPLC指纹图谱,丹参有11个共有峰,紫丹参有1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丹参与紫丹参的种内和种间相似度具有明显区分度,两者HPLC指纹图谱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21批样品能够被有效鉴别.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有效鉴别丹参和紫丹参,为丹参和紫丹参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

    作者:张晓灿;罗丹丹;陶爱恩;夏从龙;段宝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胡桃楸叶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联用技术对胡桃楸叶进行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100 mm ×2.1 mm,1.7 μm),以0.1%甲酸(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 1.0及Markerview 1.2.1软件进行目标及非目标筛查化合物,依据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峰度比确定化合物分子式,通过对照品及数据库的二级谱图比对、裂解规律分析,结合已有文献报道,鉴定化合物结构式.结果:从胡桃楸叶中鉴定了35个化学成分,包括10个萘醌类化合物,4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0个黄酮类化合物及11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为胡桃楸叶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孙国东;霍金海;程团;王伟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癫痫患者的效果及脑电图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柴桂温胆定志汤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74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控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强直持续时间、抽搐持续时间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对癫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癫痫发作症状.

    作者:张亚雯;孙璐;时红;王玲;徐辰;陈文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宁夏枸杞果实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宁夏枸杞果实的三维荧光光谱快速测试方法及其在枸杞子产地鉴别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分解不同测试模式下的枸杞子三维荧光矩阵,比较直接测试与甲醇浸提液测试所得枸杞子三维荧光光谱的特性.结果:宁夏枸杞鲜果果浆直接测试三维荧光光谱具有与甲醇浸提液测试等同效果;宁夏枸杞干果粉末直接测试三维荧光光谱应用效果优于甲醇浸提液测试.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宁夏枸杞鲜果果浆和干果粉末的三维荧光光谱快速测试方法,并且利用宁夏枸杞干果粉末三维荧光矩阵的平行因子分析浓度得分实现了宁夏枸杞产地的快速鉴别.

    作者:张轩;高磊;刘安琴;徐美隆;王锦秀;李永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党参及其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党参、蜜炙党参及米炒党参指纹图谱,为党参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及炮制原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Inert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68 nm,对党参及其2种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党参及其2种炮制品指纹图谱,分别指认了党参炔苷和5-羟甲基糠醛2个色谱峰.蜜炙党参和米炒党参均增加了一个新成分5-羟甲基糠醛,党参经炮制后所含成分的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该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可作为党参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窦霞;杨锡仓;甄小龙;靳子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木豆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木豆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数据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豆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水杨酸(1)、儿茶酚(2)、尿嘧啶(3)、印度黄檀苷(4)、染料木苷(5)、牡荆苷(6)、木犀草素(7)、芒柄花苷(8)、染料木素(9)β-谷甾醇(10)、豆甾醇(11).结论:其中,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嫩玲;蔡佳仲;胡英杰;陶玲;田璧榕;邱声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番荔枝种子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渗漉、萃取、硅胶柱层析、中压MCI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等多种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s-panatellin(1)、cis-solamin(2)、solamin(3)、annote-moyin-1(4)、solamin-A(5)、cis-laurifolin (6)、murisolin-C (7).结论:其中,化合物5~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绪楠;李祥;陈勇;苗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多花黄精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种子育苗的佳播种期、播种方式、播种深度、播种量和苗床覆盖物.方法:进行不同播种期,播种方式,播种深度、播种量和苗床覆盖物k(34)正交的育苗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的出苗数、苗高、叶长宽乘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评价育苗质量.结果:不同播种期的苗高、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出苗数有显著性差异;次年4月底育苗质量差,次年2月底育苗质量较好.不同播种方式的出苗数、苗高、叶长宽乘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撒播育苗质量较好.L9(34)正交处理的出苗数、苗高、叶长宽乘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苗床覆盖物对育苗质量影响大.结论:多花黄精种子佳播种期和方式是次年2月底和撒播,佳播种深度、播种量、苗床覆盖物分别是1.5 cm、29.4 g/m2和遮阳网.

    作者:陈松树;赵致;刘红昌;王华磊;何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青藏高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大花红景天的资源调查

    目的:摸清濒危药用植物大花红景天野生分布资源和人工栽培资源现状,分析野生大花红景天适宜生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走访调查、样方调查及市场调查等方法,对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甘肃5省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大花红景天进行相关资源调查.结果:大花红景天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那曲、林芝、山南,四川的红原、康定、马尔康、小金,青海的玉树、久治,云南的德钦、迪庆等地,甘肃暂无分布.分布地区与历史文献记载分布地差异不大,然而种群密度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濒临灭绝.结论:应加强对大花红景天的合理限量采挖管理,宣讲传播资源保护知识,发挥地方村民保护资源能动性,同时应开展大花红景天资源利用价值的评价,并加快发展大花红景天的栽培生产技术研究,保障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苏锦松;洪道鑫;文检;范芳芳;张静;张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黄芪配方颗粒对衰老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目的:观察黄芪配方颗粒对自然衰老大鼠记忆认知作用的影响.方法:20月龄衰老大鼠随机分为自然衰老组、盐酸多奈哌齐(0.5 mg/kg)阳性对照组及黄芪配方颗粒高(0.450 g/kg)、中(0.275 g/kg)、低(0.138 g/kg)剂量组,连续给药干预12 w.给药10 w,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空间记忆能力;给药12w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和脑组织SOD、MDA、CAT水平;HE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Nrf2阳性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黄芪配方颗粒高剂量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到达目的象限总路程及到达目的象限时间显著减少,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HO-1、N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海马神经元变性明显改善,脑组织Nrf2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结论:黄芪配方颗粒可改善自然衰老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海马结构及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傅晓燕;雷珊珊;李雄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Heracles 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硫熏麦冬快速鉴别研究

    目的:通过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麦冬硫熏样品与未硫熏样品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采用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硫熏与未硫熏麦冬样品进行气味分析,根据获取的气味色谱信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及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对两类样品的差异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另外,通过建立的化学计量学模型实现了对硫熏与未硫熏麦冬的快速鉴别.结果: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分析,硫熏麦冬硫化物明显比未硫熏麦冬多,气味特征差异大;PCA模型可明显区分硫熏麦冬与未硫熏麦冬;运用SIMCA模型能够实现对硫熏麦冬的快速鉴别.结论: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可用于硫熏麦冬与未硫熏麦冬的快速鉴别,为中药材的硫熏快速鉴别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作者:卢一;解达帅;吴纯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山核桃叶总黄酮抑制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模型,油红O染色法分析山核桃叶总黄酮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GAP-PAP酶法测定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甘油三酯含量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以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山核桃叶总黄酮能抑制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20 μg/mL山核桃叶总黄酮能显著减少甘油三酯的堆积,降低PPARγ、C/EBPα、FA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PARγ、C/EBPα、FABP4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全芳;谭佳宁;金丽霞;蒋福升;金波;丁志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舒血宁对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 2016年8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两组均接受2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肾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平均SBP、24 h平均DBP、SBP变异性和DBP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ALB、β2-MG和A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D、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舒血宁对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

    作者:汤娜;张学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光质对桑黄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光质对桑黄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变化规律.方法:分离、纯化、鉴定野生桑黄菌株;采用暗处理和白、蓝、绿、黄、红5种不同波长的光对桑黄菌丝进行照射培养,通过菌落直径、颜色变化及HPLC分析代谢产物累积变化和测定代谢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变化,分析不同光质照射对桑黄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影响.结果: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所得菌株为桑黄纤孔菌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Wu,T Hatt.&Y.C.Dai.不同光质对该桑黄菌丝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暗培养、黄和红光处理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上基本一致,但白、蓝和绿光处理生长抑制作用明显,菌丝看上去稀疏但菌落却厚实,并分泌大量黄色色素.HPLC分析结果表明,白、蓝和绿光处理20 d可显著增加代谢产物类型及丰度,其中苯乙烯基吡喃酮骨架类化合物Hypholomine B和InoscavinA两个组分尤为显著,同时代谢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也显著增加;蓝光处理后其胞内多糖却显著下降,而黄光处理则显著增加,其他处理组与暗培养组相当.不同光照处理时间各代谢产物HPLC图谱呈规律性变化,进一步说明光对桑黄代谢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结论:不同光质对桑黄生长、发育及代谢产物累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暗培养有利于桑黄菌丝生长及提高生物量,蓝、绿光虽然对桑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显著增加药效活性成分累积,因此,深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桑黄奠定基础.

    作者:葛格;李美芽;薛章贤;尹芬芬;蓝巧帅;吕圭源;蒋福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木香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分离和鉴定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条件对根腐病病原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掌握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测序,在Genbank中经Blast搜索相似性序列,以ITS序列经MEGA 6.O程序构建其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15b为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结果:菌株15b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生长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适温度为25℃,适pH值为6;产孢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适温度为30℃,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24 h黑暗条件有利于促进孢子产生;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 min.结论: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是引起木香根腐病的致病菌.

    作者:韩凤;李巧玲;余中莲;林茂祥;杨成前;韩如刚;刘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鸡血藤木质部、韧皮部黄酮类成分比较及药效成分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建立HPLC-ESI-MS法鉴定比较鸡血藤木质部、韧皮部中黄酮类成分;建立HPLC-PDA法同时测定鸡血藤木质部、韧皮部中5种黄酮类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大豆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HPLC-ESI-MS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柱温:25 ℃.离子阱质谱,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从鸡血藤木质部中检测到23种黄酮类成分,韧皮部中检测到21种黄酮类成分.鸡血藤木质部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高于韧皮部.结论:木质部的药效成分含量高于韧皮部,为鸡血藤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数据.

    作者:李小莹;林裕英;陈丰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材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力与系统模型构建——以安徽亳州中药材供应链为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药材绿色供应链运行作为一种新型战略管理模式,备受各界重视.基于“互联网+”思维,以亳州中药材供应链为例,分析现实形势下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驱动力,构建绿色供应链系统动力模型,并通过中药材绿色供应链运行机制分析,探索未来中药材供应链管理发展方向,以提高中药材流通现代化水平、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中药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作者:江许胜;刘峥;耿道理;方成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赤芝双向固体发酵钩吻根前后的谱、效、毒研究

    目的:考察赤芝菌对钩吻双向固体发酵的减毒存效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选用药用赤芝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钩吻进行双向固体发酵炮制;以钩吻生品为对照,观察发酵前后钩吻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作用及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的影响,HPLC考察其主要毒性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钩吻生品的LD50为0.25g/kg;经赤芝菌发酵30 d后,LD50为11.04g/kg,较生品提高了44倍;②钩吻发酵后仍然保留镇痛药效,其小鼠大安全给药量由生品0.08 g/kg,上升到6g/kg,大安全剂量提高了75倍.③经过双向发酵,钩吻原有毒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降低,并有多个新化学成分产生.结论:赤芝菌双向固体发酵对毒性中药钩吻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

    作者:黄美霞;洪怀山;林程;廖华军;王英豪;吴水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兰州百合根系水浸液对其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兰州百合根系水浸液的自毒作用试验,探讨了兰州百合自毒物质浓度对其幼苗形态指标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设置水(CK)、兰州百合根水浸液5、10、30、50、100 mg/mL共6个处理浇灌兰州百合种苗.结果:当兰州百合根系水浸液浓度为5 mg/mL时,对其株高、根长、根重、茎叶重、鳞茎重有显著促进作用,较CK分别增加了19.76%、61.83%、116.67%、5.17%、46.97%;当浓度达100 mg/mL时抑制作用显著,较CK分别降低了17.32%、12.90%、33.33%、46.56%、56.06%;对生理特性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梯度增加,MDA和POD均呈显著增加趋势,SOD、CAT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而脯氨酸则呈降低趋势.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兰州百合的自毒作用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对其幼苗生长具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作者:石雨仟;张恩和;刘青林;王惠珍;张新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