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彭华胜;彭代银;刘耀武;方成武
目的:研究香椿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香椿树皮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甲酯(1)β-谷甾醇(2)、没食子酸乙酯(3)、(9S,10E,16R)-9,16-dihydroxyoctadec-10-ene-12,14-diyn-1-yl acetate(4)、(2E,6E,10E)-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2,6,10-triene-1,14,15-triol(5)、gedunin (6)、protoxylocarpin D (7)、holstinone B(8)、7-deacetoxy-7α-hydroxygedun-in(9).结论:化合物1、7、8为首次从香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周先丽;王鹏程;罗琴;黄晓;陈旭;李菁;梁成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艾纳香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用3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腺嘌呤(6-BA)、胺鲜酯(DA-6)、多效唑(PP333)在旺长期前期处理艾纳香,为艾纳香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于7月在艾纳香植株上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采收期考察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并取样称量其叶片鲜重和单株鲜重,测定其挥发油、总黄酮和左旋龙脑的含量.结果:研究表明,3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对艾纳香各农艺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10 mg/L 6-BA可以显著的提高挥发油的含量,50 mg/L 6-BA和10 mg/L DA-6可以提高总黄酮的含量,而150 mg/L PP333可以使艾纳香显著增产,并有助于左旋龙脑含量的增加.结论:使用质量浓度为150 mg/L PP333处理,既可以保证艾纳香优质的农艺性状,从而得到较高的产量,还可以保证其含有的有效成分.
作者:顾岑;王华磊;赵致;刘红昌;罗春丽;李金玲;罗夫来;黄明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龙葵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龙葵碱,又名茄碱.作为一种配糖生物碱,龙葵碱因具有细胞毒性在治疗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再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转移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来实现.临床研究表明,茄碱对肺癌、胃肠道癌、原发性肝癌、乳腺癌、大肠癌及鼻咽癌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该文总结了近年来龙葵在抗肿瘤机制以及临床疗效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肿瘤研究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武凤霞;赵宁;梅全喜;刘弘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丹参易混品紫丹参的质量,建立丹参和紫丹参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丹参和紫丹参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其质量并进行真伪鉴别.结果:建立了两者的HPLC指纹图谱,丹参有11个共有峰,紫丹参有1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丹参与紫丹参的种内和种间相似度具有明显区分度,两者HPLC指纹图谱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21批样品能够被有效鉴别.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有效鉴别丹参和紫丹参,为丹参和紫丹参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
作者:张晓灿;罗丹丹;陶爱恩;夏从龙;段宝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优选人参首乌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红参制首乌提取物中的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的含量之和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红参制首乌回流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渗漉法进行比较.结果:红参制首乌的优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0h,4种指标成分含量略高于渗漉法.结论:优选的方法操作简单、可靠,可得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作者:李宗伟;王健明;许梦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联用技术对胡桃楸叶进行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100 mm ×2.1 mm,1.7 μm),以0.1%甲酸(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 1.0及Markerview 1.2.1软件进行目标及非目标筛查化合物,依据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峰度比确定化合物分子式,通过对照品及数据库的二级谱图比对、裂解规律分析,结合已有文献报道,鉴定化合物结构式.结果:从胡桃楸叶中鉴定了35个化学成分,包括10个萘醌类化合物,4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0个黄酮类化合物及11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为胡桃楸叶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孙国东;霍金海;程团;王伟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不同光质对桑黄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变化规律.方法:分离、纯化、鉴定野生桑黄菌株;采用暗处理和白、蓝、绿、黄、红5种不同波长的光对桑黄菌丝进行照射培养,通过菌落直径、颜色变化及HPLC分析代谢产物累积变化和测定代谢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变化,分析不同光质照射对桑黄菌丝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影响.结果: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所得菌株为桑黄纤孔菌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Wu,T Hatt.&Y.C.Dai.不同光质对该桑黄菌丝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暗培养、黄和红光处理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上基本一致,但白、蓝和绿光处理生长抑制作用明显,菌丝看上去稀疏但菌落却厚实,并分泌大量黄色色素.HPLC分析结果表明,白、蓝和绿光处理20 d可显著增加代谢产物类型及丰度,其中苯乙烯基吡喃酮骨架类化合物Hypholomine B和InoscavinA两个组分尤为显著,同时代谢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也显著增加;蓝光处理后其胞内多糖却显著下降,而黄光处理则显著增加,其他处理组与暗培养组相当.不同光照处理时间各代谢产物HPLC图谱呈规律性变化,进一步说明光对桑黄代谢具有显著调控作用.结论:不同光质对桑黄生长、发育及代谢产物累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暗培养有利于桑黄菌丝生长及提高生物量,蓝、绿光虽然对桑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显著增加药效活性成分累积,因此,深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桑黄奠定基础.
作者:葛格;李美芽;薛章贤;尹芬芬;蓝巧帅;吕圭源;蒋福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ESI-MS法鉴定比较鸡血藤木质部、韧皮部中黄酮类成分;建立HPLC-PDA法同时测定鸡血藤木质部、韧皮部中5种黄酮类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大豆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HPLC-ESI-MS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柱温:25 ℃.离子阱质谱,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从鸡血藤木质部中检测到23种黄酮类成分,韧皮部中检测到21种黄酮类成分.鸡血藤木质部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高于韧皮部.结论:木质部的药效成分含量高于韧皮部,为鸡血藤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数据.
作者:李小莹;林裕英;陈丰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酒山萸肉、乌梅、醋五味子、覆盆子、枸杞子、金樱子、木瓜和山楂中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ela Venusil M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氢二钠-磷酸缓冲液(pH=2.2)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酒山萸肉、乌梅和醋五味子中均可检测到6种有机酸类成分,覆盆子、金樱子和木瓜中未检测到乳酸,覆盆子和枸杞子中未检测到酒石酸,山楂中未检测到富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在8种果实类药材中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为药材中常见有机酸的含量测定提供方法依据.
作者:刘慧;张秋燕;王家龙;吴建华;崔翰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采用PCR-DGGE的方法对安徽、江苏、四川、广西等10个产地蝉花的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获得蝉花优势寄生真菌.方法:通过提取样品总DNA,采用真菌通用引物NS1、Fung扩增18S rDNA,将PCR产物DGGE电泳后,对16个差异性条带进行了切胶回收、克隆测序以及BLAST数据库比对验证;对不同产地蝉花的电泳图谱进行了相似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广西玉林产地蝉花的条带数多为16条,H=2.679;四川北川、四川绵阳、广东河源3个产地的蝉花真菌多样性相似度较高.结论: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共有条带3和9代表的真菌为不同产地蝉花的优势寄生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除了3种未获得纯培养的节担菌纲和真核细胞外,其余的为Eurotium athecium、Magicicada cassini、Myrothecium roridum、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等菌.
作者:刘腾飞;史晓飒;张洪梅;张艳聪;刘自尧;刘元元;史新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万氏牛黄清心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0 nm(0 ~5 min),270 nm(5 ~ 12.5 min).结果: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在11.5~115.0 μg/mL(r1=0.9999)、10.5 ~ 105.0 μg/mL(r2 =0.9999)、12.5 ~ 125.0 μg/mL(r3=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3%(RSD=2.53%)、98.67% (RSD=1.96%)、99.21%(RSD=2.9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万氏牛黄清心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采用析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荠菜多糖提取的优工艺.方法:利用Minnimum Run Equireplicated ResⅣ析因设计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草酸含量、石灰水含量6个单因素对荠菜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荠菜多糖提取工艺的回归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析因实验表明石灰水含量、超声温度、提取时间和草酸含量为影响荠菜多糖得率的主要因素.响应面分析优化荠菜多糖佳提取工艺为:以水为提取剂,料液比1:20,添加0.27%的石灰水,超声功率300 W,提取温度控制在71.64℃,超声提取44.17 min,荠菜多糖得率可达8.56%.结论:综合运用析因实验和响应面法可以较好地优化荠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的工艺参数可为荠菜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贺建武;丁红映;邹登科;宁晓芳;陈加蓓;武玉成;黄卫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柴桂温胆定志汤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74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控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强直持续时间、抽搐持续时间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对癫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癫痫发作症状.
作者:张亚雯;孙璐;时红;王玲;徐辰;陈文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考察赤芝菌对钩吻双向固体发酵的减毒存效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选用药用赤芝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钩吻进行双向固体发酵炮制;以钩吻生品为对照,观察发酵前后钩吻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作用及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的影响,HPLC考察其主要毒性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钩吻生品的LD50为0.25g/kg;经赤芝菌发酵30 d后,LD50为11.04g/kg,较生品提高了44倍;②钩吻发酵后仍然保留镇痛药效,其小鼠大安全给药量由生品0.08 g/kg,上升到6g/kg,大安全剂量提高了75倍.③经过双向发酵,钩吻原有毒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降低,并有多个新化学成分产生.结论:赤芝菌双向固体发酵对毒性中药钩吻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
作者:黄美霞;洪怀山;林程;廖华军;王英豪;吴水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番荔枝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渗漉、萃取、硅胶柱层析、中压MCI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等多种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7个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s-panatellin(1)、cis-solamin(2)、solamin(3)、annote-moyin-1(4)、solamin-A(5)、cis-laurifolin (6)、murisolin-C (7).结论:其中,化合物5~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绪楠;李祥;陈勇;苗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临床受益的影响.方法:将94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替吉奥[80 mg/(m2·d)]+奥沙利铂[130 mg/m2]化疗(SOX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60 ~ 100 mL/天).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受益、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32%、85.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5%、72.3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A242、CEA)、免疫功能指标(Treg%、Th17%、Th 17/Treg比值)及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及综合受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TP、MST分别为10.45、27.3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20.65个月(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毒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能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近期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和抗VEGF有关.
作者:徐建林;陆为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准噶尔北部地处我国西北的干旱区,正面临着脆弱生态的威胁,该研究旨在对准噶尔北部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对该地区植物的组成、地理分布、垂直区、药用部位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整理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准噶尔北部46种特色药用植物隶属于27科35属,均为国家和新疆不同保护级别的药用植物.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濒危及渐濒危的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曾其国;李波;毕旭;南箔;范垚;丁自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中药人中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指认其中主要成分,并对生制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探析人中黄的炮制机制,为创立新的科学制备方法奠定基础.方法:HPLC法建立中药人中黄指纹图谱,对照品确定有效成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分析不同样品图谱的相似度,镜像图谱对比分析人中黄共有模式图与甘草指纹图谱的区别.结果:对12批市售人中黄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标定了18个共有峰;市售人中黄与共有模式图谱的相似度为0.8~0.9.自制样品与共有模式图谱的相似度均小于0.9.标定出6种成分,5个共有色谱峰分别是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次酸,1个非共有峰甘草苷.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要求,稳定良好.人中黄指纹图谱与甘草指纹图谱镜像对比结果证明人中黄化学成分发生较大变化,差异性明显.结论:建立了人中黄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表现良好,揭示人中黄与甘草相比化学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为人中黄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王胜超;张振凌;于文娜;刘艳;李柯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摸清濒危药用植物大花红景天野生分布资源和人工栽培资源现状,分析野生大花红景天适宜生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走访调查、样方调查及市场调查等方法,对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甘肃5省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大花红景天进行相关资源调查.结果:大花红景天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那曲、林芝、山南,四川的红原、康定、马尔康、小金,青海的玉树、久治,云南的德钦、迪庆等地,甘肃暂无分布.分布地区与历史文献记载分布地差异不大,然而种群密度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濒临灭绝.结论:应加强对大花红景天的合理限量采挖管理,宣讲传播资源保护知识,发挥地方村民保护资源能动性,同时应开展大花红景天资源利用价值的评价,并加快发展大花红景天的栽培生产技术研究,保障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苏锦松;洪道鑫;文检;范芳芳;张静;张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 2016年8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两组均接受2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肾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平均SBP、24 h平均DBP、SBP变异性和DBP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ALB、β2-MG和A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D、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结论:舒血宁对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
作者:汤娜;张学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