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姬苗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艳萍;刘洪新;宋家玲;吴继平;袁萍;邱声祥

关键词:小姬苗, 山柰酚, 桂皮酸, 槲皮素
摘要:目的:研究小姬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姬苗全草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massonianoid A(2)、山柰酚(3)、桂皮酸(4)、槲皮素(5)、椴苷(6)、小麦黄素(7)、β-谷甾醇(8)、腺苷(9)、α-toeopherolquinone(10) 、β-胡萝卜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UPLC法测定野菊花中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评价野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蒙花苷和芹菜素5种成分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建立其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BTS+法评价5种成分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进行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以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 ×2.1 mm,1.7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5种成分均具有一定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的清除能力强.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蒙花苷和芹菜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012 ~0.0960 μg、0.00226 ~0.1808 μg、0.00113 ~0.0904 μg、0.00393 ~0.3144 μg和0.00132 ~0.105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7%、99.25%、99.46%、100.18%和99.70%,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野菊花中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以作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夏伯候;周亚敏;谢家驰;李亚梅;许招懂;林丽美;廖端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二维码的中药质量可追溯系统

    目的:探索基于二维码的中药质量可追溯系统.方法:通过对当前中药质量追溯技术与现状的回顾分析,提出了中药质量二维码的概念,构想了基于中药质量二维码的质量追溯系统,提出了在线中药质量追溯云平台概念模型,同时对该追溯系统进行了优劣分析.结果:该系统期望突破原有大部分追溯系统的局限,即具有对原产地、加工炮制过程及流通过程等外在信息进行追溯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对中药内在质量变化进行跟踪;不仅支持对中药材进行追溯,而且还能够适用于饮片、汤剂、中成药等.结论:本研究为中药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蔡勇;李西文;倪静云;程努华;陈海;王一涛;胡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博落回果荚中生物碱的研究

    目的:研究博落回果荚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果荚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6-氰基二氢血根碱(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2)、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白屈菜红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13,14-去氢-N-甲基黄连碱(6)、N-甲基氢化小檗碱(7)、小檗碱(8).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7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报道.

    作者:卿志星;徐玉琴;杨鹏;余坤;彭懿;左姿;曾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紫花松果菊种苗分级标准研究

    目的:制定紫花松果菊种苗分级标准,为紫花松果菊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紫花松果菊种植地的种苗为研究材料,测定紫花松果菊种苗株高、根长、根数、单株鲜重和叶片数等指标,通过对各指标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紫花松果菊种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再采用系统聚类确定紫花松果菊种苗的分级标准.结果:紫花松果菊的单株鲜重、根长和株高是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紫花松果菊种苗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种苗:单株鲜重不小于1.39g,根长不小于7.7 cm,株高不小于9.5 cm;Ⅱ级种苗:单株鲜重在0.79~1.38 g之间,根长在6.7 ~7.6 cm之间,株高在8.1~9.4 cm之间;Ⅲ级种苗:单株鲜重在0.66~0.78 g之间,根长在6.2 ~6.6 cm之间,株高在6.7 ~8.0 cm之间;其余种苗为不合格种苗.

    作者:刘雪艳;张会敏;苏闪闪;潘桂芳;侯晓娟;袁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蔓生和攀援灌木牛大力的品质研究

    目的:评价蔓生和攀援灌木牛大力两个品种的品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蔓生和攀援灌木牛大力中多糖、高丽槐素、芒柄花素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块根的淀粉和纤维百分比,以比较二者的品质.结果:蔓生牛大力的多糖含量、高丽槐素和芒柄花素含量均比攀援灌木牛大力高,且纤维含量低.多糖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高丽槐素和芒柄花素含量则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蔓生牛大力品质比攀援灌木牛大力好,同时,蔓生牛大力更适合食用.

    作者:翟勇进;黄浩;白隆华;姚绍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真武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眼底病变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能进一步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对延缓病变向增殖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瑄;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芍药苷减轻LPS致小鼠急性脑损伤的抗炎机制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芍药苷低、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d.7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LPS造模,6h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及iNO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κB-α、NF-κB、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芍药苷可降低内毒素致急性脑损伤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PO、iNOS活性及NO含量;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NOS mRNA表达;可使脑组织中IκB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结论:芍药苷能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核转位,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玲;李瑞芳;王等;杨雪梅;赵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五苓方汤、散剂低极性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目的:研究五苓方汤剂和散剂低极性成分的差异,为五苓方临床用药的剂型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Venusil MP-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进样量5μL.结果:分别建立了五苓方散剂、汤剂、药渣和5种活性成分的HPLC图谱,共标记了17个色谱峰,其中,2、4、5、8、9、10、12、14、16、17号峰为汤剂完全缺失成分峰,并结合对照品对其中2个峰进行归属,分别为桂皮醛和白术内酯Ⅰ;另外,1、3、6、7、11、13、15号峰为汤剂的部分缺失成分,并结合对照品对其中3个峰进行归属,分别为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23-乙酰泽泻醇B.结论:五苓方汤剂和散剂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汤剂中低极性成分缺失严重.

    作者:孙彩霞;王建农;韩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aCl和PEG胁迫对天仙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检测天仙子幼苗在高盐、干旱和二者的双重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响应.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PEG模拟胁迫条件,测定天仙子幼苗的苗高、根长和鲜重的生长特性,以及脯氨酸、MDA及POD、SOD的生理响应变化.结果:高盐和干旱胁迫下苗高和根长显著下降,鲜重无显著变化.双重胁迫下鲜重显著降低,根长则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干旱条件下,脯氨酸、MDA含量及保护性酶活性均显著升高.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双重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在NaCl 25 mmol/L+PEG 20 g/L浓度下积累至高,MDA含量在NaCl 40 mmol/L+ PEG 40 g/L浓度下降至低,SOD活性升至高,POD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试验结果为野生藏药天仙子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静怡;姜寒玉;李书波;吴凌波;杨晓栋;冯永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肘后备急方》鼻药疗法对急症治疗的探讨

    目的:对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鼻药疗法治疗急症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统计分析《肘后备急方》中使用鼻药疗法的方剂.结果:《肘后备急方》中有关鼻药疗法的方剂共27首,其中用于治卒中恶死的方9首,治卒死尸厥方3首,治卒得鬼击方1首,治卒魇寐不寤方6首,治伤寒时气温病方2首,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1首,治中风诸急方4首,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1首.结论:《肘后备急方》是我国第一部急救方书,其中所载的鼻药疗法对现代急救医学有较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梅全喜;胡莹;曾聪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宁夏隆德县黄芪根瘤菌田间调查

    目的:为了明确宁夏隆德县黄芪根瘤种类及结瘤情况.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宁夏中药材种植基地黄芪根瘤菌进行了调查.结果:隆德县黄芪根瘤形态有掌状、棒状、球形,以掌状为主占59%,棒状、球形各占31%、10%;颜色有黄色、粉白色,以黄色为主占89%,粉白色占11%;大小2~7 mm;结瘤部位以侧根和须根为主.不同地块根瘤形态不同,三星村以棒状为主占85%,赵楼村、庞庄村、观庄村以掌状为主各占56%、52%、82%.根瘤数量呈季节性变化,黄芪萌动期开始结瘤,6~7月份生长期结瘤量达到高峰,10月份收获期根瘤数量减少.不同形态的根瘤经革兰氏染色均呈G-;温度<4℃、> 45℃不能生长;pH≤5、≥12不能生长;NaCl浓度≥15%不能生长.结论:调查结果可为筛选具有特殊抗逆性的黄芪根瘤菌菌株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作者:韩宇;史娟;谢应忠;张会会;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棘豆属蒙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棘豆属蒙药材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对棘豆属正品药材硬毛棘豆Oxytropis fetissovii Bge.、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 DC.样品和伪品大花棘豆Oxytropis grandiflora(Pall.)DC.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为扩大研究范围,又从GenBank中下载了棘豆属与黄芪属植物样本的ITS2序列.经ITS2 Database网站处理截取ITS2序列,并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聚类树(NJ树).并从ITS2网站上获得样本及下载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棘豆属药材的ITS2序列较短,序列长度为216 ~218 bp,有利于DNA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 DC.、硬毛棘豆Oxytropis fetissovii Bge.与大花棘豆Oxytropis grandiflora(Pall.)DC.的种内遗传距离大于种间遗传距离.在NJ树模型中,棘豆属正品药材与非正品样品可以区分开;与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比较也可以区分开.结论:以ITS2序列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的鉴定棘豆属药材.

    作者:陈思有;吴亚男;许亮;冯全君;王冰;康廷国;赵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方法提取的紫苏叶挥发油,以明确萃取溶剂种类和辅助提取方式对紫苏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紫苏叶挥发油,以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对比3种常用有机萃取溶剂和2种辅助提取方法对相同来源紫苏叶挥发油的得率、成分组成及比例的影响.结果:用5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7个峰,其中共有峰36个,主要成分为紫苏醛(42.46% ~ 52.16%),石竹烯(12.70% ~ 16.93%),α-香柑柚烯(12.23% ~ 16.00%),氧化石竹烯(4.27% ~6.85%),α-石竹烯(1.38% ~1.74%)等.采用石油醚萃取和乙醚萃取的挥发油得率值近似,二者均略高于正己烷萃取.正己烷对于烯类的萃取比例相对略大,乙醚对醛类的萃取比例相对较大.纤维素酶辅助法和NaCl盐析辅助法均能有效提高紫苏叶挥发油的得率,分别达到0.63%和0.54%,是常规SDE法得率的1.34倍和1.15倍.结论:萃取溶剂种类和辅助提取方式对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效果影响显著,研究其具体差异有助于提高紫苏叶挥发油成分定性、定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紫苏资源利用率.

    作者:张辰露;梁宗锁;吴三桥;赵宏光;刘峰华;魏良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等级整株肉苁蓉的药材品质和产地加工蒸制时间研究

    目的:研究肉苁蓉等级与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明确不同等级整株肉苁蓉的加工蒸制时间.方法:测定肉苁蓉的鲜重和长度等外观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聚类分析确定肉苁蓉分级标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肉苁蓉的苯乙醇苷和多糖等含量,比较不同等级和蒸制时间内在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肉苁蓉可分为3个等级,不同等级肉苁蓉的内在成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对肉苁蓉质量影响为蒸制时间大于等级.Ⅰ级肉苁蓉适宜蒸制30 min晒干,Ⅱ级和Ⅲ级适宜蒸制20 min晒干.结论:肉苁蓉整株产地加工采取分等级蒸制晒干的方式可有效保证肉苁蓉药材内在品质.

    作者:彭芳;徐荣;王夏;刘同宁;高晓霞;刘源;陈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的研制及体外同步释放性研究

    目的:研制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考察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主要成分体外释药的同步性.方法:以白芍总苷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的佳处方.以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佳处方中3个主成分的同步释放性.结果:衣膜增重、衣膜中PEG 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行为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微孔渗透泵片中白芍总苷累积释放度约为90%,3个主成分呈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同步释放性较好.结论:制备的白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重复性较好,可以实现其多组分同步释放.

    作者:吴先闯;郝海军;宋晓勇;刘瑜新;张永州;张红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血清VEGF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瘤汤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5-FU+ CF+ L-OHP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瘤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个周期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VEGF-B、VEGF-C、VEGF-D血清表达水平和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及腹泻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B、VEGF-C、VEGF-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瘤汤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血清VEGF蛋白含量,提高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

    作者:许文忠;刘淼;王峥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磷、钾肥配施对秦艽主、侧根4种环烯醚萜的影响

    目的:研究磷、钾肥配施对秦艽主、侧根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磷、钾2个因素,8个处理的磷、钾肥效应试验的设计,研究磷、钾肥对秦艽主、侧根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秦艽主根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总量始终大于侧根;常规施肥条件下,秦艽主根和侧根中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总量分别为12.36%和9.84%,适当追施磷、钾肥将对秦艽主根和侧根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产生一定影响,对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影响则较小;当磷肥适量时,增施钾肥可增大主、侧根之间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差异.结论: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积累过程中,更多地积累于秦艽主根中,磷、钾肥仅对主、侧根中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差异大小有影响.在秦艽药材生产过程中,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在关注其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也应对其主、侧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性予以重视.

    作者:吴春;杨永茂;陈兴福;杨文钰;孟杰;曾羽;成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抵当汤及其拆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AngⅡ含量和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抵当汤及其拆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AngⅡ含量和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复制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抵当汤组、水蛭虻虫组、桃仁大黄组、缬沙坦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8周末,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Ang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TGF~1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能显著降低心肌AngⅡ含量,下调心肌组织TGF-β1mRNA及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的作用均不如全方显著.结论:抵当汤可缓解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AngⅡ的含量,抑制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储全根;张凯;刘新萍;毕华剑;董妍妍;刘德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水氮耦合对滁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滁菊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水、氮二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水氮耦合对滁菊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滁菊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差异,以现蕾期滁菊耗水强度较大.水氮耦合对滁菊苗期、分枝期、现蕾期、采摘期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水分因子对滁菊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及总耗水量的影响大于氮肥因子,氮肥因子对滁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水分因子,水肥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当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1.35%,施氮量0.268 N/kg,滁菊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435g/kg·株.结论:从滁菊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考虑,滁菊水氮管理以中低水平水分管理和中高水平氮肥用量较为适宜.

    作者:李孝良;谢晓露;张健;汪建飞;谢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仙胶囊的生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金仙胶囊对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小鼠的生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金仙胶囊10、20、30 g/kg组及G-CSF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溶媒.在给药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末次给药后24h,检测其外周血细胞数量及IL-1α、IL石水平;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LSK细胞数,并计算各组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WBC、PLT及血清IL-1α显著降低,而IL-6和骨髓造血干细胞CD34-LSK比例显著升高(P<0.01).金仙胶囊20、30 g/kg能显著升高模型小鼠外周血WBC、PLT及血清IL-1α水平,降低IL-6水平和骨髓造血干细胞CD34-LSK比例(P<0.01).结论:金仙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抑制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液IL-1α及IL-6水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作者:张莉;程国强;肖英;唐大轩;熊静悦;谭正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