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易良杰;程小明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太白楤木总皂苷磷脂复合物(TSAT-PC)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TSAT-PC,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投料比、药物浓度对复合率的影响,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形成的磷脂复合物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佳制备工艺条件:反应溶剂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45℃、大豆磷脂(SL)与TSAT的投料比3∶1、药物浓度16 mg/mL,复合率可达97.23%,与预测值偏差<5%;IR验证了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其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了较大提高.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制备了TSAT-PC,改善了脂溶性,为中药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翟秉涛;李佳;柳小莉;杨伟平;郑蓓;史亚军;郭东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乔松松塔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1)、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2)、7,12,13,15-四羟基-松香-8(14)-烯-18-酸(3)、7β,15-二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4)、18-降松香-8,11,13-三烯-4,7,15-三醇(5)、15-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6)、7α-羟基-15-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7α-羟基罗汉松烯-8(14)-烯-13-酮-18-酸(8)、齐墩果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玉美;罗建蓉;何文姬;杨四文;刘光明;张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鉴定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28份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的核基因ITS序列和ITS2序列、叶绿体基因matK序列、psb A-trnH序列和rbcL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比较不同序列的PCR成功率及测序成功率,对各序列进行种内和种间变异分析,Barcoding gap检验,以及构建NJ树聚类分析,评估不同序列对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的鉴别能力.结果:经PCR扩增、测序后发现落葵psb A-trnH序列出现碱基缺失事件,其他序列均扩增、测序成功;matK序列和rbcL序列的测序成功率均为100%,ITS序列和ITS2序列的测序成功率分别为78.75%和64.28%;4条序列中,ITS序列和matK序列的种内和种间距离分别在barcodinggap检验中明显分离;从NJ树来看,ITS序列、matK序列均可区分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结论:建议采用ITS序列及matK序列作为落葵薯及其近缘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
作者:杨丽莹;苏荣坤;蔡宇忆;叶永浩;李书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云南民间常用青叶胆类药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为青叶胆基原植物药用合理性及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青叶胆类药材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结果:9种共30批青叶胆类药材成分差异显著.结论:几种药材化学成分因种类和产地不同而差异较大,不宜作为替代药物使用,将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是鉴别和控制青叶胆类药材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方海兰;尚飞能;杨贤英;夏从龙;段宝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别提取九里香花、叶和果实的挥发油,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的九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科学开发利用九里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九里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九里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结果:从三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6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4种,花特有成分25种,叶特有成分7种,果实特有成分8种.结论:九里香三个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为九里香的进一步药用或工业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兆玉;郑家欢;林敬明;张明虹;吴观健;吴岳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樟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优的萃取条件(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解析温度65℃)下樟叶精油得率为3.54%,这与模型预测值3.56%相匹配.GC-MS鉴定出47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超过1%的有12种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4%)、4-亚甲基-1-(1-甲基乙基)-[3.1.0]二环乙烷(7.05%)、芳樟醇(5.82%)、石竹烯(4.75%).樟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萃取工艺安全可靠,精油得率较高且具有抑菌性.
作者:周海旭;李忠海;付湘晋;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油马钱子、砂马钱子和醋马钱子的抗炎镇痛作用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水甩尾潜伏期影响法研究和比较油马钱子、砂马钱子和醋马钱子的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抗炎镇痛实验中,等剂量醋制马钱子抗炎镇痛效果优于油马钱子和砂马钱子.结论:该研究可为优化临床应用马钱子制剂的减毒增效炮制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红梅;刘若轩;李丽明;吴菲;李常青;郭洁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硫肥及其不同用量对甘草种子发芽的肥效.方法:用已加不同水平硫磺粉、硫酸钙、硫酸钾和硫酸铵的土样滤液做甘草种子发芽试验.土样取自新疆昌吉州的草甸盐化灰漠土.每种硫肥设低水平、中水平、偏高水平和高水平处理.结果:4种硫肥的施用均能明显提高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胚根长及胚轴直径,不同硫肥及不同水平肥效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4种硫肥对前3个指标的肥效对比为硫酸钾>硫酸铵>硫酸钙>硫磺粉,均为偏高水平肥效为明显,发芽率达85%、发芽指数达42.50、发芽势达36.67%,分别比CK高出4.54倍、4.54倍和3.40倍;对后2个指标的肥效对比为硫磺粉>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钙,均在中等水平肥效为明显,胚根长达2.96 cm、胚轴直径达1.56 cm,分别比CK高出4.58倍和2.32倍.结论:兼顾甘草发芽期及苗期的营养需要,在甘草种子发芽试验中建议取本研究中硫磺粉及硫酸钙的中等水平施用量,硫酸铵和硫酸钾的偏高水平施用量.
作者:阿依夏木·沙吾尔;吐尔逊·吐尔洪;贾宏涛;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牛膝菊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研究方法.结果:描述了牛膝菊全草的性状与根、茎、叶的显微特征,显微特征中非腺毛、腺毛、分泌道、气孔、导管、石细胞、冠毛、花粉粒等特征明显,构成了牛膝菊药材重要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该研究为牛膝菊制订质量标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作者:王翔飞;孙园;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加味茵陈四逆汤对肝纤维化小鼠Smad7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茵陈四逆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30% CCl4(1.5 mg/kg,溶解于橄榄油)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药物灌胃处理.用药14 d后,计算肝脏指数;试剂盒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各组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RT-qPCR法检测肝组织Smad7、Collagen Ⅰ、CollagenⅢmRNA表达.结果:(1)加味茵陈四逆汤中、低剂量组肝脏指数和HA、LN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加味茵陈四逆汤各剂量组肝纤维化较模型组减轻(P<0.05);(3)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Collagen Ⅰ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除加味茵陈四逆汤高剂量组外,各给药组Smad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除加味茵陈四逆汤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Collagen Ⅲ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可上调肝纤维化小鼠Smad7表达,抑制Collagen Ⅰ、CollagenⅢ表达,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洁;邱建利;许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考察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对Aβ1-42.2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Aβ1-42.制备的A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银杏达莫2、4、6 mL/kg+丁苯酞40 mg/kg组,并设假手术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给药30 d.结果:假手术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迟缓,进食量少,体质量增长不明显,各给药组大鼠的状态介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OH·和胆碱酯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银杏达莫+丁苯酞可显著降低AD大鼠逃避潜伏期,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组织OH·和胆碱酯酶活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海马组织tau表达明显升高,AKT和BNDF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达莫+丁苯酞组tau表达明显降低,AKT和BND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可显著改善AD的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组织OH·和胆碱酯酶活性及调节脑内tau、AKT和BNDF的表达有关.
作者:齐凡星;胡莹;李志安;刘露;张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清胃黄连丸中栀子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丹皮酚和黄芩苷的含量,并测定3个厂家生产的清胃黄连丸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磷酸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38 nm(栀子苷)、230 nm(芍药苷、盐酸小檗碱)和276 nm(丹皮酚、黄芩苷).结果:栀子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丹皮酚和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且不同厂家的清胃黄连丸由于制剂工艺、原材料质量等不同,导致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郗洋;张熙洁;刘晓红;姜晖;付连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针对在生产中发现的不同分裂叶型的黄蜀葵研究其农艺性状、鲜花产量与药材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记录生物学特性,统计鲜花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叶深裂黄蜀葵鲜花的产量及质量高,叶浅裂的产量及质量低.结论:叶深裂黄蜀葵经济效益高,适于大田生产.
作者:缪轶君;张瑜;沈小林;唐立霞;谈献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蒙古苍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蒙古苍耳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苍耳全草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原儿茶醛(3)、咖啡酸甲酯(4)、香草酸(5)、对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乙酯(7)、绿原酸(8)、咖啡酸(9)、3,4-二咖啡酰奎宁酸(10).结论:其中,化合物1~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付小梅;刘德鸿;孙艳朝;刘婧;裴建国;吴志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筛选象皮滑石粉烫制的佳工艺,分析炮制前后象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方法:以粉碎率和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烫制温度、烫制时间和翻炒速度;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象皮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佳炮制工艺为100 kg象皮加30 kg滑石粉,烫制温度350~380℃,以15 r/min的速度翻炒3 min.炮制前后的象皮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生象皮中蛋白质含量为92.4%,氨基酸总量为62.79%;滑石粉烫制象皮中蛋白质含量为98.2%,氨基酸总量为67.03%.折算炮制得率后,炮制前后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优选出的象皮滑石粉烫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作者:赵斌;刘敬;王琼;曹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马蓝根与叶营养元素含量差异与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马蓝植物栽培及矿质元素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马蓝根与叶中矿质元素,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马蓝叶与根的转录组.结果:马蓝叶Ca、Mg、Mn、Fe含量高于根,K、Zn、Na、Cu、Ni元素含量低于根.马蓝叶与根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根中丙酮酸激酶与漆酶相关的基因表达量高于叶;而淀粉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光合放氧复合物相关基因表达低于叶.结论:马蓝根与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根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表达一般都是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与Mg、Mn、Fe、Cu等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一致.
作者:林文津;宁书菊;王小华;魏道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牡丹皮颜色特征与贮藏年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光密度仪对不同贮藏年限牡丹皮进行色度测定,表述L*、a*、b*值,利用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运用SPSS软件对色度与贮藏年限、丹皮酚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年限与饮片颜色a*值存在显著相关性,即随着贮藏年限增加,饮片颜色逐渐向红色方向移动;随着贮藏年限增加,丹皮酚含量逐年降低,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硫磺熏制则显著降低这一相关性;丹皮饮片断面颜色b*值与丹皮酚含量存在稳定的相关性.结论:牡丹皮色度与贮藏时间、丹皮酚含量存在直接相关性,利用药材色度鉴别牡丹皮贮藏年限可为快速评价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谢晋;彭华胜;张群林;严安定;陈飞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新藤黄酸(0.00、0.63、1.25、2.50、5.00、10.00 mg/L)作用于HeLa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和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PCR、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NF-κB及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新藤黄酸作用HeLa细胞72 h后,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升高;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减少;BCL-2、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随新藤黄酸浓度升高而降低;BAX、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随新藤黄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新藤黄酸在一定范围内能以剂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抑制其迁移.
作者:石玉荣;杨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长梗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梗南五味子藤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ongipedunin D(1)、renchangianin A(2)、renchangianin B(3)、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 (4)、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5)、(-)-棓儿茶素(6)、(+)-儿茶素(7).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耀杰;高石曼;张本刚;刘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基于固相萃取和含内标HPLC特征图谱的大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固相萃取净化的方法,获取大黄药材中的总蒽醌;用HPLC法建立大黄总蒽醌的特征图谱;DAD结合MSn对色谱峰进行定性,各个特征峰与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定量,从而对大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大黄提取的佳条件为料液比1∶150,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液采用AccuBONDⅡSPE ODS-C18 Cartridges固相萃取柱,上样量1 mL,3 mL0.3%甲酸溶液分2次淋洗,然后3 mL 25%甲醇溶液(含0.3%甲酸)淋洗,3 mL甲醇洗脱,指标成分回收率为96.3%~103%;以5-羟甲基糠醛为内标物,建立了大黄总蒽醌的H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2个特征峰;考察了10批大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RSD< 3%,计算了各特征峰与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通过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对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各个特征峰与内标峰的相对峰面积可以基本反映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可以将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进行区分.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专属性强,通过外加内标物达到无对照品也能进行含量测定的目的,减少外界条件对特征图谱的影响,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为大黄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亮;郭威;周倩;张军;于宗渊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