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荔枝核的炮制工艺

刘飞;张林杰;叶燕莹;陈康;肖凤霞;陈小红;蔡晓丽

关键词:荔枝核, 炮制工艺, 总黄酮, Box-Behnken 效应面法
摘要:目的:优化盐荔枝核的炮制工艺,为其规范化及工艺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荔枝核中总黄酮和总皂苷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恒温烘制法炮制盐荔枝核的工艺参数.结果:得到优化的烘制工艺参数为润药时间30 min,烘制温度142℃,烘制时间13 min.结论: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参数易于控制,对于盐荔枝核炮制工艺规范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饼肥对裕丹参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芝麻饼肥对裕丹参药材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芝麻饼肥施用量对裕丹参地上部植株重、根重、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适量增施芝麻饼肥可以促进裕丹参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显著增加根长、根粗、根条数和根重,裕丹参产量高可增加156.5%;适量增施芝麻饼肥裕丹参药材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增加.结论:增施芝麻饼肥可以提高裕丹参产量和品质,在方城县裕丹参栽培条件下芝麻饼肥的适宜施用量为2 250 kg/hm2.

    作者:黄勇;张红瑞;王丰青;杨青华;曹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苍术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目的:优化关苍术氮磷钾施肥模式,为关苍术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及专用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一年生和两年生关苍术为试验材料,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对关苍术株高、根茎性状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1)综合考虑产量和有效成分,筛选关苍术优氮磷钾配施方案,确定N0 P2 K2(N 0 g/m2、P205 40.227 g/m2、K2O 40.227g/m2)和N1P3K3 (N 15.939 g/m2、P2O567.467g/m2、K2O 67.467g/m2)处理为优;2)求出氮磷钾配比与关苍术产量(根茎鲜重)的回归模型,发现氮、磷、钾单效应中钾肥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氮肥;3)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氮、磷、钾三因素的优组合,氮、磷、钾的施用水平分别为38.4301 kg/hm2、181.4750 kg/hm2、128.5584 kg/hm2时,关苍术单株根茎鲜重高为27.4066 g;4)模型寻优结果选定关苍术单株根茎鲜重目标26.00~ 27.41 g(目标产量1 040.0~1 096.4 kg/hm2)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组合为:X1=-0.2912±0.0825,X2 =0.2764 ±0.1054,X3=0.1325±0.0645.结论:据关苍术产量和有效成分,建议人工种植关苍术时施肥量为:N 46.951~59.320 kg/hm2,p 131.673 ~ 155.377 kg/hm2,K 120.091~134.597 kg/hm2.

    作者:赵虹然;具红光;崔馨月;朴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PLC法同时检测午时茶颗粒中4种色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相:乙腈-乙酸-水=3∶1∶96,B相:乙腈-甲醇-氯仿=75∶15:1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50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3个厂家的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结果:该检测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较好.3个厂家的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35.9 ~ 67.8 ng/mL、5.8 ~ 15.9 ng/mL、28.7~ 85.2 ng/mL和106.4 ~ 196.8 ng/mL.结论:该方法为午时茶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作者:吴敏;叶凤;干红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宾川獐牙菜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1 H-NMR、13C-NMR等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3,4-四氢-1,4,8-三羟基-6-甲氧基酮(Ⅰ)、红白金花内酯(Ⅱ)、1-O-β-D-吡喃葡萄糖-1,2,3,4-四氢-4,8-二羟基-6-甲氧基酮(Ⅲ)、山楂酸(Ⅳ)、1-羟基-3,7-二甲氧基酮(Ⅴ)、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Ⅵ)、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酮(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兆云;王莹;郭云胶;李龙星;肖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亚临界流体萃取樟叶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叶精油的亚临界萃取技术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樟叶精油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选亚临界萃取条件.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对樟叶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樟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优的萃取条件(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解析温度65℃)下樟叶精油得率为3.54%,这与模型预测值3.56%相匹配.GC-MS鉴定出47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超过1%的有12种成分,主要为桉油精(24.74%)、4-亚甲基-1-(1-甲基乙基)-[3.1.0]二环乙烷(7.05%)、芳樟醇(5.82%)、石竹烯(4.75%).樟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萃取工艺安全可靠,精油得率较高且具有抑菌性.

    作者:周海旭;李忠海;付湘晋;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乔松松塔中两个新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

    目的:研究乔松松塔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1)、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2)、7,12,13,15-四羟基-松香-8(14)-烯-18-酸(3)、7β,15-二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4)、18-降松香-8,11,13-三烯-4,7,15-三醇(5)、15-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6)、7α-羟基-15-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7α-羟基罗汉松烯-8(14)-烯-13-酮-18-酸(8)、齐墩果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玉美;罗建蓉;何文姬;杨四文;刘光明;张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藤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新藤黄酸(0.00、0.63、1.25、2.50、5.00、10.00 mg/L)作用于HeLa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和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PCR、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NF-κB及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新藤黄酸作用HeLa细胞72 h后,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升高;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减少;BCL-2、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随新藤黄酸浓度升高而降低;BAX、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随新藤黄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新藤黄酸在一定范围内能以剂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抑制其迁移.

    作者:石玉荣;杨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藏药雪山杜鹃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雪山杜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雪山杜鹃的药用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山杜鹃叶挥发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鉴定.结果:从雪山杜鹃叶中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51%.雪山杜鹃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芳樟醇10.66%、白菖烯4.35%、epimanoyl oxide 3.85%、α-松油醇3.46%、α-杜松醇3.27%.结论:本实验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雪山杜鹃叶挥发油进行分析,可为合理开发利用雪山杜鹃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肖;周绪正;朱阵;文豪;张吉丽;张继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土壤中矿质元素与当归NIR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当归产地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与当归NIR指纹图谱光谱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载有积分球漫反射装置的近红外光谱仪测定12个产地共130批当归药材的近红外光谱,以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相应的产地土壤中15种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多元非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当归NIR指纹图谱7 249 cm-1处大吸光度的主要土壤矿质元素及其贡献为Cu >Pb;影响6 996 cm-1处的主要为Cr >Fe >Zn> Cd >Ca,且Cr与Cd存在正交互作用,Fe与Ca存在负交互作用;影响5 900 cm-1处的主要为Cu;影响5 000 cm-1处的主要为K>Ca>Zn;影响4 762 cm-1处的主要为K>Sb;影响4 651 cm-1处的主要为Ca>K>As>Cr,且Ca与K存在正交互作用,As的平方与Cr存在正交互作用或负交互作用;影响4 545 cm-1处的主要为Ni> Cu> As;影响4 347 cm-1处的主要为Cd >Ca >As >Fe>K>Sb,且Cd与K、As与Fe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土壤中多种矿质元素与当归NIR指纹图谱的关联表现出多重性及交互性.

    作者:王耀鹏;方燕;顾志荣;王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响应面法优化降脂胶囊干法制粒工艺

    目的:研究降脂胶囊干法制粒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降脂胶囊干法制粒的佳工艺.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及流动性为指标确定了降脂胶囊辅料种类及用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颗粒一次成型率为指标,对轧轮压力、轧轮转速、送料速度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研究,从而得到佳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降脂胶囊原料(浸膏粉+葡萄籽提取物)与辅料佳配比为原料∶微晶纤维素∶磷酸氢钙=100∶ 4∶6,干法制粒佳工艺参数为轧轮压力5.8 MPa,轧轮转速22 r/min,送料速度20 r/min.按照优选的工艺进行3批干法制粒工艺验证,制成的颗粒具有堆密度高、吸湿率低、流动性较好的优点.结论:该实验结果可靠,优选的干法制粒工艺合理、可行,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曹苗苗;徐桂红;刘洪波;高如意;徐振秋;毕宇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胃黏膜TFF2、NF-κB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胃黏膜TFF2、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胃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及TFF2和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P<0.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TFF2、NF-κB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TFF2和NF-κB表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霍炳杰;常靓;刘羽;李梅;刘晓谦;刘亚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旋覆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旋覆花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vangustin(1)、1-乙酰氧基大花旋覆花内酯(2)、1β-羟基-土木香内酯(3)、银胶菊素(4)、11,13-dihydroinuchinenolide B(5)、britanlin A (6)、vomifoliol(7)、17-hydroxy-16α-ent-kauran-19-oic acid(8)、12-hydroxygeranylgeraniol(9)、二氢槲皮素(10)、山柰酚(11)、槲皮素(12)、二氢松柏醇(13)、fareanol (14).结论:其中,化合物5、6、9、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丁林芬;王扣;王海垠;涂文超;邓振涛;周月;宋流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马蓝根、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差异表达基因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马蓝根与叶营养元素含量差异与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马蓝植物栽培及矿质元素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马蓝根与叶中矿质元素,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马蓝叶与根的转录组.结果:马蓝叶Ca、Mg、Mn、Fe含量高于根,K、Zn、Na、Cu、Ni元素含量低于根.马蓝叶与根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根中丙酮酸激酶与漆酶相关的基因表达量高于叶;而淀粉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光合放氧复合物相关基因表达低于叶.结论:马蓝根与叶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根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表达一般都是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与Mg、Mn、Fe、Cu等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一致.

    作者:林文津;宁书菊;王小华;魏道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并对其释药影响因素及释药模型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进一步制备成凝胶骨架缓释片.分别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Ritger-Pappas方程,对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符合零级释药模型,释药方程为:Mt/M∞=0.0783t+0.0394(r=0.9908).释药机制以骨架溶蚀机制为主.结论: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在12h内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

    作者:曹伶俐;刘刚;胡彬;王横率;王广东;郝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头孢呋辛钠对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头孢呋辛钠对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HPLC方法.检测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头孢呋辛钠后分别于25 ℃和35℃放置8h内的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配伍置于5%葡萄糖注射液内,25℃放置8h连翘酯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降低幅度均在5.0%以内,不溶性颗粒检查合格,pH值无明显变化,其35℃放置8h连翘酯苷降低6.15%,咖啡酸略升高0.15%;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配伍置于0.9%氯化钠注射液内,25℃和35℃放置8h,2h和1h的不溶性颗粒检查合格,pH值无明显变化,其余时间均不合格,pH值明显降低,两种溶液连翘酯苷水平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1.11%和62.09%,咖啡酸分别升高5.43%和7.93%,绿原酸分别降低4.18%和7.49%.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呋辛钠可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内使用,25℃和35 ℃放置8h稳定,不建议在0.9%氯化钠注射液内使用,若要配伍应用,建议在25℃下2h内用完.

    作者:赵春宝;邹清波;宋荣军;杨姣;张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猫爪草总皂苷对H22肿瘤增殖及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猫爪草总皂苷对H22实体瘤的增殖及其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及猫爪草总皂苷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小鼠腋下注射H22细胞株建立实体瘤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3 w.末次给药后记录瘤质量指数和胸腺、脾脏、肝脏、肾脏脏器系数、HE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凋亡基因BAX、BCL-2和自噬相关基因Atg5、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猫爪草总皂苷可显著降低H22实体瘤质量系数,抑瘤率达38.6%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能显著促进BAX mRNA的表达,抑制BCL-2 mRNA的表达;并能上调Atg5、Beclin1 mRNA的表达.结论:猫爪草总皂苷可以抑制H22肝肿瘤的增殖,其机制与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活动有关.

    作者:陈松海;陈奇;刘秋琼;林秋晓;谭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硫肥类型与施用量对甘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硫肥及其不同用量对甘草种子发芽的肥效.方法:用已加不同水平硫磺粉、硫酸钙、硫酸钾和硫酸铵的土样滤液做甘草种子发芽试验.土样取自新疆昌吉州的草甸盐化灰漠土.每种硫肥设低水平、中水平、偏高水平和高水平处理.结果:4种硫肥的施用均能明显提高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胚根长及胚轴直径,不同硫肥及不同水平肥效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4种硫肥对前3个指标的肥效对比为硫酸钾>硫酸铵>硫酸钙>硫磺粉,均为偏高水平肥效为明显,发芽率达85%、发芽指数达42.50、发芽势达36.67%,分别比CK高出4.54倍、4.54倍和3.40倍;对后2个指标的肥效对比为硫磺粉>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钙,均在中等水平肥效为明显,胚根长达2.96 cm、胚轴直径达1.56 cm,分别比CK高出4.58倍和2.32倍.结论:兼顾甘草发芽期及苗期的营养需要,在甘草种子发芽试验中建议取本研究中硫磺粉及硫酸钙的中等水平施用量,硫酸铵和硫酸钾的偏高水平施用量.

    作者:阿依夏木·沙吾尔;吐尔逊·吐尔洪;贾宏涛;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树虾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目的:对上树虾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石蜡切片法、叶表皮撕片法及粉末制片法).结果:金黄色假鳞茎,表面光滑,具3~4节,纵向撕裂呈海绵状,折断呈纤维性可作为上树虾药材性状鉴别的依据.根横切面中根被细胞数列,中柱小,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茎横切面基本组织细胞大小较悬殊,外韧型维管束散在.叶横切面可见硅质块及草酸钙簇晶.全草粉末中可见草酸钙针晶束、草酸钙簇晶、石细胞、纤维、硅质块等.结论:上树虾性状、显微特征稳定、可靠,可为其鉴定、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黎理;颜萍花;曾祥燕;秦丽;蔡毅;桂贞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芍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芍多糖的抗糖尿病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的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格列本脲(25 mg/kg)阳性对照组及白芍多糖低(50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给药28d后检测白芍多糖对糖尿病大鼠体质量、糖耐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芍多糖可增加糖尿病大鼠模型体质量,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FBG,提高FINS及ISI并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模型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GSH-Px、SOD及CAT活性.结论:白芍多糖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宁;李肇进;张博;邵雷;梁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荔枝皮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目的:研究荔枝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Butly-650C、Toyopearl WH-40F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荔枝皮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新鲜荔枝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柯伊利叶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manghaslin(4)、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5)、(+)没食子儿茶素(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cinnamtannin B-1(8)、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9)、(+)-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 (10)、香草酸(11)、3,4,3',4'-四羟基联苯(12)、它乔糖苷(13)、异它乔糖(14).结论:其中,化合物1~7、9~ 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关小丽;黄永林;王亚凤;李典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