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复康合剂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研究

任燕;陈向明;赵娟娟;吕长俊

关键词:肺复康合剂,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鉴定肺复康合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质谱数据进行比对,确定化学成分.同时采用HPLC法对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鉴定出5种化学成分:新芒果苷、芒果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研究中,上述5种成分分别在2.08~ 104.0 μg/mL、2.00~100.0μg/mL、2.00 ~ 100.0 μ.g/mL、2.09 ~ 104.5 μg/mL、1.98~99.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1.3%~ 103.8%.结论:该实验结果为揭示肺复康合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加工方法不同采收期对湖南灰毡毛忍冬药材质量的影响

    目的: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研究不同加工方法、不同采收期对湖南灰毡毛忍冬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湖南溆浦、隆回、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的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药材的绿原酸含量影响明显,表现为烘干>晾干>晒干,但对药材的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较小且无明显规律性.不同采收期的绿原酸含量表现为绿蕾>白蕾>银花>金花,木犀草苷含量表现为白蕾>绿蕾>银花>金花.其中,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高,且高于对照“密银花”的绿原酸含量;隆回和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的白蕾的木犀草苷含量较高,但低于对照“密银花”的木犀草苷含量.结论:花蕾期(绿蕾和白蕾)是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加工方法以烘干为宜;三地的样品中,中方县的优.

    作者:何春萍;何庭;张莉;田天顺;佘朝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GC-MS分析金钗石斛花挥发油成分

    目的:分析金钗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金钗石斛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3.14%.结论:本研究可作为药材质量控制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作者:郑家欢;吴观健;吴岳滨;黄润祥;郑艳雁;刘志霞;王兆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艾纳香幼苗对夏季遮阴胁迫的生理响应

    目的:为探讨艾纳香对光照的响应机理,寻求适宜艾纳香生长的佳栽培条件.方法:以有性繁殖的1年龄艾纳香幼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5月开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四梯度遮阴处理试验:全光照;轻度遮阴,透光率(75±3)%;中度遮阴,透光率(45±5)%;重度遮阴,透光率(20±3)%.对不同遮阴胁迫下艾纳香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轻度遮阴胁迫下植物长势好,叶片含水量大,叶片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来弥补少量光照不足.中度和重度遮阴胁迫下植物细胞已受到损伤,细胞渗透势不平衡,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增幅较大,通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的改变产生化学防御体系,减小细胞受损程度.重度遮阴胁迫下,艾纳香植株长势差,出现明显的叶片变大变薄现象,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都大量减小,在渗透物质与抗氧化酶活性调节下,植物维持较弱生长特征.结论:夏季轻度遮阴处理可促进艾纳香幼苗生长发育.

    作者:李丽霞;刘济明;池馨;廖小锋;骆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灵芝属不同菌种漆酶活性的比较

    目的:初步探索灵芝属不同菌种漆酶活性与其生长的相关性,筛选出高产漆酶的菌种.方法:利用PDA固体培养基方式,采用ABTS+法和硫酸-苯酚法分别对漆酶活性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有柄树舌前期生长较快,漆酶活性第4天达到大(1 476.64 U/g),为甜灵芝大值的11.37倍,综合分析后优势显著;信州灵芝多糖含量较低;灵芝S3生长速度平缓,多糖含量居中.结论:灵芝属不同菌种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与漆酶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有柄树舌可作为漆酶高产的出发菌种.

    作者:刘禹;兰进;徐新然;陈向东;尹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土茯苓落新妇苷含量测定药典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2015年版中国药典土茯苓现有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改进供试品溶液的处理过程,优化操作步骤.结果:色谱条件为VP-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冰醋酸溶液(39: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1 nm.改进方法的落新妇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1.1% (n=9).落新妇苷进样量在0.047 ~9.400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比较明显提高.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减少了实验过程中落新妇苷的损失,使结果更加准确,且操作较原方法简便.

    作者:严爱娟;郭增喜;张文婷;黄琴伟;戚雁飞;赵维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摘花序和人工授粉对丹参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摘花序与人工授粉对丹参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于开花期摘除花序或进行人工授粉,测定丹参的形态指标和根部产量,并采用HPLC测定丹参的活性成分含量.结果:摘花序有利于丹参地上部及地下部的生长,并显著增加活性成分含量.经人工授粉的丹参在果期的结实率达到53.95%,单株结籽数为自然条件下的16.6倍,且并不影响丹参产量、活性成分含量.结论:摘花序可提高丹参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人工授粉显著提高丹参结籽数、结实率.该研究为丹参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赵琦;宋振巧;房信胜;仉劲;潘玉玲;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淫羊藿拆分组分的筛选研究

    目的: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分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有效组分.方法:考察淫羊藿各组分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Ca2+、P3+、ALP、StrACP、BCG、E2的含量变化以及对骨钙、骨磷、双侧腿骨骨质量/体质量比、单侧股骨灰质量/干质量比的影响,并对股骨进行骨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淫羊藿30%乙醇组分可显著增加模型大鼠骨钙、骨磷含量和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ALP、StrACP、BCG及磷含量,显著提高双侧腿骨质量/体质量比和单侧股骨灰质量/干质量比;淫羊藿全成分可显著增加骨钙、双侧股骨骨质量/体质量比和单侧股骨灰质量/干质量比,降低血清ALP及磷含量;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除阳性对组外,淫羊藿30%乙醇段对骨病理形态改善明显,可明显增加骨小梁的密度和间隙,仅局部骨壁呈间断性松质骨结构;综合各指标得出各组分抗骨质疏松作用大小依次为:淫羊藿30%乙醇段>淫羊藿全成分>淫羊藿水段>淫羊藿95%乙醇段>淫羊藿多糖.结论:淫羊藿各拆分组分中淫羊藿30%乙醇段在抗骨质疏松方面作用显著,淫羊藿全成分也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但效果不如淫羊藿30%乙醇段,淫羊藿永段和淫羊藿95%乙醇段对骨质疏松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淫羊藿多糖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不明显.

    作者:杨晓旭;王宇;薛迪;冯振凯;刘树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莲子心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莲子心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及莲子心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20%四氯化碳溶液2 mL/kg造模,首次加倍,2次/w,共8 w.同时分别给予各组大鼠按10 mL/kg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给药8w后称量体质量及肝质量,计算肝脏系数,检测血清ALT、AST、ALB及肝组织SOD、MDA、Hyp水平,观察肝组织肝纤维化并进行分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莲子心各组肝脏系数及血清ALT、AST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Hyp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莲子心中、高剂量组血清ALB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莲子心各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结论:莲子心能减轻肝细胞损伤,保护肝细胞,并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施京红;赵秋菊;丁辉;周戬;薛敬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山胡椒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对山胡椒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成分对4种肿瘤细胞株增殖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RP-18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并结合MS、NMR等波谱解析技术及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山胡椒根中生物碱及萜类成分,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从山胡椒根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兰箭毒碱(1)、N-甲基樟苍碱(2)、樟苍碱(3)、波尔定碱(4)、去甲异波尔定碱(5)、去甲异紫堇定碱(6)、对盖烷-反式-3,8-二醇(7)、对盖烷-顺式-3,8-二醇(8)、eudesm-4(15)-ene-7,11-diol(9)、4β,6β-dihydroxy-1α,5β(H)-guai-9-ene(10).化合物2~4对4种肿瘤细胞HT-29、SGC-7901、SMMC-7721和A549增殖均具有抑制活性.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生物碱类成分,化合物1、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强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特别是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在中、高浓度给药情况下,甚至优于同浓度的阳性对照药物依托泊苷VP-16.

    作者:刘婷;李文艺;刘小文;齐成媚;袁志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LC/MS/MS鉴定千金子二萜类化合物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

    目的:研究千金子素L1、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及途径.方法:100 μg/mol千金子二萜类化合物作用于Caco-2细胞3、6、12 h后收集并纯化样品,LC/MS/MS分析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千金子素L1在Caco-2细胞中首先发生酯基水解,然后再被甲基化,终鉴定得到两个甲基化产物;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及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各鉴定出一个酯基水解产物.结论:千金子素L1在Caco-2细胞中主要代谢途径为酯基水解和甲基化;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及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在Caco-2细胞中主要代谢途径为酯基水解.LC/MS/MS可以快速、灵敏地鉴定千金子素L1、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8及6(17),12(E)-千金二萜醇-5,15-二乙酸-3-苯乙酸酯在Caco-2细胞中代谢产物.

    作者:唐思丽;张玲玲;黄文菁;陈虎彪;张建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HPLC研究夏桑菊颗粒配伍成分变化规律

    目的:应用HPLC建立夏桑菊颗粒的特征图谱,研究配伍对夏桑菊颗粒中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特征图谱的影响.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0%冰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5℃.结果:确定夏桑菊颗粒中的14个特征峰,且对特征峰进行了相应归属:其中6个来源于夏枯草,5个来源于野菊花,3个共同来源于桑叶和野菊花;同时利用对照品指认了夏桑菊颗粒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蒙花苷4个成分,明确了配伍对这4个成分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夏桑菊颗粒中各单味药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特征成分在配伍后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夏伯候;皮胜玲;周亚敏;谢嘉驰;林丽美;李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化学基础”探讨新风胶囊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作用

    目的:通过对新风胶囊进行拆方,观察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前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揭示方中主要影响雷公藤毒性的药味.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拆方组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并对雷公藤与主要影响其毒性的药味配伍前后进行全成分分析.结果: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明显减少雷公藤甲素的溶出(P<0.01),与薏苡仁、蜈蚣配伍对雷公藤甲素溶出无显著影响;雷公藤配伍黄芪,通过对峰面积的比较,配伍后有10个峰的峰面积不变,除去4个未能归属的峰,有20个峰的峰面积发生变化,其中17个峰的峰面积减小,3个峰的峰面积增大.结论: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推断,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以降低雷公藤的毒性作用,且药物之间的配伍不仅是成分的简单加和,还包括质和量的变化.

    作者:孟楣;张静;江莹;许坡;唐利宇;戴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宽叶缬草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贵州剑河、江口宽叶缬草药材总黄酮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为宽叶缬草的栽培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宽叶缬草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相应土壤理化性质;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宽叶缬草总黄酮含量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叶缬草药材总黄酮含量与有机质、pH、全P、速效K、速效P呈负相关趋势,与全K、全N呈正相关趋势.结论:通过降低土壤pH值,控制有机肥的施用,降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宽叶缬草中次生代谢产物总黄酮的积累.

    作者:覃容贵;钱志瑶;周镁;徐昌艳;周道堂;罗忠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华泽兰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华泽兰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MTT比色法评价6个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华泽兰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upalinilide G(1)、8β-(4'-hydroxytigloyloxy)-5-desoxy-8-desacyleuparotin(2)、3-(hydroxymethyl)-1,13,14,15-tetrahydroxy-7,11,15-trimethyl-2,6,10-hexadecatriene(3)、3-(hydroxymethyl)-1,13,15-trihydroxy-7,11,15-trimethyl-2,6,10-hexadecatrien-14-yl acetate (4)、eupafolin (5)、hiyodorilactone B(6).化合物2对人胃癌HGC-27细胞及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IC50分别为4.29 μg/mL、5.53 μg/mL.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HGC-27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尉小琴;刘呈雄;邹坤;贺海波;汪鋆植;吴一航;许应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北青龙衣中萘醌类有效成分动态积累规律研究

    目的:明确北青龙衣中萘醌类有效成分动态积累过程,确定北青龙衣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方法:以不同采样方式获得多产区不同采集时期北青龙衣样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萘醌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桃醌、胡桃酮含量,结合药材产量,研究萘醌类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确定适宜采收时期.结果:3个产区各采集时期北青龙衣样本的总萘醌、胡桃醌、胡桃酮含量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8月中旬后急剧下降.结合药材产量,7月中旬至8月初有效成分总量积累达到大值.结论:综合总萘醌、胡桃醌、胡桃酮含量以及药材产量确定北青龙衣适宜采收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初.

    作者:霍金海;孙国东;任晓蕾;王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DN患者应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采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DN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降糖、降血脂、ACEI/ARB降压等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营养指标及肝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r、BUN、24 h尿蛋白、TC、TG、LDL-C及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和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Alb、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三系下降、肝肾功能受损、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白细胞<4.0×109/L 2例,肝功能损害l例,均于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老年DN患者的血糖与血脂、肾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作者:钱文娟;顾毅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五味子种子性状与药材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五味子种子性状与药材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果实中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Cellsens standard软件对种子性状指标数据化处理.结果:野生和栽培五味子种子千粒重、性状指标(长、宽、投影面积)两类样品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种子千粒重和性状指标-长、投影面积、种脐深,均与果实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呈负相关,且与五味子醇甲、五叶子醇乙、五叶子乙素、五叶子丙素和6种指标成分总含量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饱满、粒小的五味子种子作为种源,对于选育高木脂素含量的五味子种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艳超;马琳;张坚;王海英;王丽芝;李先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白附子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评价研究

    目的:综合评价白附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作用差别.方法:采用小鼠自主活动试验、睡眠试验、回苏灵惊厥试验考察白附子不同炮制品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以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二甲苯耳肿胀法来考察其抗炎镇痛作用;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白附子不同炮制品的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白附子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惊厥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舔足时间和耳肿胀度;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综合作用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白附子姜矾制品、矾制品、生品、姜制品.结论:白附子生品及炮制品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抗惊厥及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熊成成;蔡婉萍;林嘉娜;陈文政;聂容珍;李书渊;陈艳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水蛭(日本医蛭)皮肤及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目的:对水蛭(日本医蛭)进行组织学研究,为更好的保护这一宝贵中药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学切片及显微拍照方法,对日本医蛭皮肤及消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日本医蛭体壁可分为5层,分别是:表皮层、上皮层、真皮层、肌肉层、葡萄状组织.日本医蛭消化系统主要由口、咽、食道、嗉囊、肠、直肠以及肛门等部分构成.结论:本研究可为日本医蛭养殖学、病理学以及生理功能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作者:鲁增辉;石萍;陈仕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太子参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太子参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CA)、偏小二乘分析(PLS)、PCA排序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太子参中指标成分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究影响太子参指标成分积累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产地与采收时间对太子参中指标成分含量均存在影响.气候因子中月低气温、月平均气湿、月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是影响太子参指标成分含量的主导因素.结论:通过气候因子与指标成分间的正负相关性分析,可以解释太子参传统采收时间的合理性以及江苏句容太子参环肽B含量较高的原因.

    作者:马阳;侯娅;邹立思;刘训红;兰才武;罗益远;刘娟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