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启菊
老年病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易导致急危重病及住院时间长的疾病的发生.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合理地提高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术中血管的选择尤为重要.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浅谈老年病人静脉穿刺术中血管的选择.
作者:刘军 刊期: 2004年第14期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我院儿科于1998年4月-2003年5月采用加味葛根芩连汤配合液体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湿热型泄泻)3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晓锁 刊期: 2004年第14期
1临床资料患者69岁,住院号0445782,因发现腹部包块3年,尿频一年余,伴阴道脱出物5个月.于2004年3月29日入院.该患者3年前自扪及下腹部包块,如手拳大小,可以活动,无疼痛,无发热等不适感觉,未曾就诊治疗.近1年来自觉腹部包块增大,伴尿频,无尿急、无消瘦.于5个月前发现阴道内脱出一肿物,休息时回缩,咳嗽或重体力劳动时加重,偶有胸闷,无气短、无腹胀、腹痛.食欲、睡眠正常.入院诊断:盆腔占位:①卵巢实质瘤?②带蒂浆膜下肌瘤?子宫脱垂Ⅱ度重,阴道前后壁脱垂Ⅱ度.
作者:赵小兵;凌明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的耐药分子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同时检测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12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同时进行检测,即首先用PCR方法同时扩增RFP、SM的rpoB基因和rpsL基因,然后进行SSCP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48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基因、rpoB基因均未见SSCP图谱异常.特异性为100.0%,74株同时耐链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株中,59株(79.7%)有rpsL基因图谱异常;69株(93.2%)有ropB基因图谱异常.结论ropB基因突变和rpsL基因突变分别是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和链霉素的主要分子机制.应用PCR-SSCP技术可同时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和利福平耐药性.
作者:范梦柏;张小刚;张吉平;何秀云;陈红兵;董亚俊 刊期: 2004年第14期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0年6月-2003年7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饲温开水和口服补水的方法抢救11例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KH)获得较好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刘德荣;张胜利;屠风玲;杜礼兵 刊期: 2004年第14期
克拉维酸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中具有抗酶谱广、细胞壁通透性好的特点,对胞外酶及阴性杆菌产生的胞内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由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包括广谱酶和超广谱酶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它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可增强对耐药菌的抗菌效果.艾克儿为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本文观察艾克儿(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疗法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红;侯安存 刊期: 2004年第14期
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四肢动脉血管损伤85例,经行血管吻合和静脉移植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克坚;刘继东;江晓霁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镍钛-聚髌器(NT-PC)治疗严重粉碎髌骨骨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本组123例,均为严重粉碎骨折,经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后随访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判.结果随访8-24个月,骨折愈合率100.0%.术后4-12周,平均7.4周膝关节伸、屈可达健侧水平.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优104例,良11例,可8例,临床优良率93.5%.结论镍钛-聚髌器用于严重粉碎髌骨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一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傅青格;张春才;许硕贵;苏佳灿;高堂成;万岷;王冠军;王家林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抗凝和溶栓治疗对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DVT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病人给予尿激酶50万U/日,静滴5天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2次/日,共7天,B组只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2次/日,共7-10天.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等,并在治疗结束后复查彩色多普勒.结果两组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显示A组效率显著高于B组,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LT无显著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T延长,Fg降低.未见明显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对无手术适应证的老年DVT患者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如能早期进行溶栓,则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对于因种种原因不适合溶栓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样有效.
作者:雷万福;徐福祥;刘平;赵艳芳;王砚青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笔者有幸在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分别作访问学者1年和半年,对两国的医学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情况.回国后又参与了首都医科大学生的教学工作,现将3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及学生素质加以比较,与大家共享.
作者:郭艾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表型.结果10例MM标本的CD38均为强阳性;70%(7/10)骨髓瘤标本CD56和CD38双阳性,CD19+、CD10+、CD20+、CD22、CD33+、CD34+、HLA-DR均未见表达.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对MM患者的骨髓进行免疫表型的分析是确诊MM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者:杜庆华;许艳丽;毛平;王顺清;李庆山 刊期: 2004年第14期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本文自2000年以来,采用刺挑芥敷和封闭疗法治疗该症36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来道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终末期主要方法之一,我院从1997年成立血液净化中心至今,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18人,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宋小丽 刊期: 2004年第14期
通过20年来对36例成人破伤风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发现,阵发性肌痉挛为其主要特征,并发症发生率为77.7%,死亡率为19.4%,并认为细心的观察及护理是减少和早期发现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许春玲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目的总结潘妥洛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病例,其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应用潘妥洛克40mg,1次/d,于早餐前30min口服,治疗两周后,复查胃镜1次,如溃疡愈合,停药观察,如溃疡未愈合,继续服药2周,再复查胃镜,记录病情变化.结果15例胃溃疡患者中10例患者中上腹疼痛消失,痊愈10例,显效4例,无效1例.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中上腹疼痛消失的患者有25例,痊愈26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潘妥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迅速缓解症状,治愈率高.
作者:丁丽楠;李琳琳;张秀峰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手背浅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腹股沟静脉和手背浅静脉两种采血方法的对照组各10例,从一针穿刺成功率、病儿的痛苦反应以及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结果手背浅静脉穿刺采血方法以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病儿痛苦少以及血液标本质量合格率优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我科从2001年9月份开展此项新技术以来,通过对142例患儿的临床应用及观察,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管颖玲 刊期: 2004年第14期
我院2000年1月-12月共分娩新生儿3116例,本文仅就新生儿窒息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我院2000年1月-12月共分娩新生儿3116例,新生儿窒息达124例,窒息率为3.98%.其中轻度窒息81例,重度窒息43例.
作者:关兰荣;张林红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采用SAS、SDS及自编心身症状量表作为比较工具,对49例FD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对33例实施药物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心理治疗的49例患者有42例好转,好转率85.71%,接受药物治疗的33例,只有8例好转,好转率为24.24%,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后的SAS、SDS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杨世祥;张迎红;许建红;路兰;徐晶 刊期: 2004年第14期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早期如果得不到满意治疗,则会加重它的恶化.糖尿病它除受种族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外,与社会的现代化和传统生活习惯的改变关系密切,由于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使许多原来生活在传统环境中的人自觉地改变了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更多地摄入富含脂肪的食品,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过多的摄取精加工的谷物及纯碳水代物,如精白米面,各类含糖饮料等,大量动物蛋白的摄入;更少地摄食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加之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工作的都市化,成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作者:李响;谢岚 刊期: 2004年第14期
我科1999年6月-2003年8月对47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经尿道电切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分化良好的浅表,单、多发性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它具有安全、疗效好、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不向膀胱外种植、住院日数短、费用低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玉屏;王映辉;王君梅 刊期: 200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