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红霞;沈薇;石晓峰;李师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H、PaO2、PaCO2、SaO2、FEV1、FEV1/FVC、PEF、PEF75%、WBC、N%、CRP、CD3+、CD4+、CD8+、CD4 +/CD8+及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 (P <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血常规及外周淋巴细胞指标,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越燕;张孝钦;薛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筛选柴胡根腐病防治效果佳、农残低的药剂.方法:用市售11种常见药剂对柴胡根腐病进行防治(灌根处理),检测其防治效果和百菌清农药残留.结果:药剂中75%百菌清的防治效果佳,70%甲基硫菌灵较好,80%代森锰锌次之.在第48天时,柴胡根中已检测不到百菌清.结论:柴胡根腐病防治中,可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这三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使用百菌清48天以后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
作者:周自云;朱洁;梁宗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白桐树枝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成分分离,通过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桐树枝干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β-香树脂醇(2)、7-ketositosterol(3)、东茛菪内酯(4)、β-谷甾醇-β-葡萄糖苷(5)、L-焦谷氨酸(6) 、β-谷甾醇(7).结论: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勇;左坚;陈建伟;李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酸枣仁皂苷的纯化效果,并优选其纯化工艺.方法:通过静态吸附法优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酸枣仁皂苷的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为:树脂柱高径比为5∶1,上样液中酸枣仁皂苷浓度为2.52 mg/mL,树脂大吸附量以生药计为8.915 mg/g,水洗脱除杂用水量3 BV,上柱流速、洗脱流速均为2 BV/h,乙醇洗脱浓度75%,洗脱液乙醇用量5 BV.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对酸枣仁皂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赵惠茹;任早;刘春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方法:原料经超临界CO2萃取后,通过工业色谱纯化.以10-DAB的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夹带剂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及温度、分离釜Ⅰ的压力及温度对10-DAB收率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在夹带剂量(80%乙醇)与药材比3∶1、萃取釜压力25 MPa及温度60℃、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压力14 MPa及温度40℃等较佳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萃取物经工业色谱分离纯化后即得10-DAB.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及分离纯化10-DAB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唐杨琴;李海池;黄文洁;熊艳;葛发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及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未孕雌性SD大鼠,除留正常对照组8只外,其他32只大鼠均制作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荔枝核皂苷低剂量组(0.1 g/kg)、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0.2 g/kg)和他莫昔芬阳性对照组(4 mg/kg),每组8只.分别灌胃给药4 w后测定乳头直径和高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观察乳腺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荔枝核皂苷低、高剂量可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直径及高度、血清E2含量及增生乳腺组织ER、PR的表达,升高血清P含量,抑制乳腺组织增生.结论:荔枝核皂苷可明显抑制大鼠的乳腺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降低雌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林妮;邱玉文;何贡云;官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稳定性以及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自乳化时间、外观、粒径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并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自微乳的形态、含量、稳定性以及溶出度进行评价.结果:所得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处方组成: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40%)、Cremophor RH-40 (50%)、PEG-400(10%),载药量7.0 mg/g,外观澄清透明,平均粒径38.57nm,粒度分布均匀,Zeta电位-8.80 mV.溶出度结果表明在0.1 mol/L盐酸中90 min药物累积溶出度可达90.30%,是原料药的5.9倍.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影响药物含量,应低温保存.结论:灯盏花素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改善药物溶解性,有利于胃肠道吸收,符合主要指标要求,为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卢秀霞;陈文荣;李南;刘志超;龙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为太子参的合理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全国15个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3种基本养分和5种无机元素以及药材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省区太子参环肽B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福建省区未检测出太子参环肽B;而多糖含量差异较小(≤30%).不同太子参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其中贵州土样中以Pb、Cu和有效硼含量高,山东土样以Cr和速效磷含量高,福建土样以Zn和有效钾含量高.参照《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1995),全国大部分地区太子参土壤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从土壤元素与药材质量相关性来看,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与土壤中各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子参土壤中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及Pb、Cr、Cu、Zn、B元素并没有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起到直接作用,全国有60%的太子参种植土壤中普遍缺硼.在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硼元素的比例.
作者:康传志;周涛;江维克;郭兰萍;肖承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皮制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的茎、叶、根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可见中柱周韧型,木质部呈三角状凸起,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叶主脉维管束周韧型,周围被厚壁纤维围绕.根茎横切面与茎相似.粉末中可见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孢子、纤维等.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曲轴海金沙的显微鉴别依据.
作者:黄小婕;姬生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八角金盘叶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八角金盘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1 H-NMR和13C-NMR综合解析化合物结构.以MTT法检测各成分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八角金盏叶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 、β-hydroxypro-piovanillone (2)、腺嘌呤核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齐墩果酸(6)、刺囊酸(7)、桦木酸(8)、常春藤苷元(9)、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金合欢素(11)、槲皮素(1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牡荆素(14)、异牡荆素-7-O-葡萄糖(15)、紫云英苷(16)、methylpluviatolide(17)、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8).结论:除化合物1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八角金盘叶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八角金盘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与化合物6、10、12、18在0.5 mg/mL下对A549细胞株的体外抑制率达到90%以上.
作者:卫强;邱镇;徐飞;李前荣;尹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龙葵果保鲜技术对其抗肿瘤成分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独特的龙葵果保鲜技术保存龙葵鲜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葵干果和保鲜处理的鲜果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保鲜技术对其抗肿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经保鲜技术处理的龙葵鲜果中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的含量要比龙葵干果的含量高80%以上.结论:龙葵果保鲜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龙葵药材中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含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秋琼;梅全喜;张锦超;曾聪彦;胡玉良;陈宗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筛选适宜生产栽培、工厂化提取有效成分、遗传育种的优质桦纤孔菌菌株.方法:采用不同国家的桦纤孔菌菌丝体为材料,利用不同桦纤孔菌菌株与青霉菌的拮抗性筛选优质菌株;并对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等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菌株Finnish birch拮抗青霉的能力强,菌丝长势好,菌圈直径大可达53.27 mm;桦纤孔菌人工培养的菌丝体中各种营养成分丰富,其中,菌株Finnish birch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93%和20.23%,菌株NBRC8681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55%和19.85%;粗灰分含量较高的是菌株JL04,为8.76%,含量较低的是菌株NBRC8681,为6.8%;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是菌株HLJ01,为45.09%,含量较低的是菌株MAFF420101,为38.27%.结论:菌株Finnish birch、HLJ01、JL04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适合开发使用.
作者:郭晓帆;朴钟云;王守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太子参中核苷类成分,比较不同种质太子参间的差异.方法:采用QTRAP LC-MS/MS技术同时测定5个种质太子参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太子参核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核苷总量以福建柘荣(ZS2)高,贵州施秉(SB)低.福建柘荣(ZS1)与安徽宣城(XC)间核苷含量差异较小.结论:为进一步阐明生态环境对太子参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马阳;侯娅;邹立思;刘训红;徐力;兰才武;袁济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大黄中的活性分子,探索大黄的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选取与脑缺血有关的21个关键蛋白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大黄所含52种化合物进行联合筛选研究,并采用Cytoscape 2.8.1软件建立多成分-蛋白靶点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3个与10个以上的靶点有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大黄中治疗脑缺血的活性成分,同时也给中药复方的多作用靶点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路丽;关琴笑;田元新;林捷欣;梁生旺;王淑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醉鱼草果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小麦黄素(2)、金合欢素(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4)、蒙花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离得到.
作者:俞浩;任亚硕;吴德玲;许凤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洋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洋蒲桃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醛(1)、白桦脂醇(2)、白桦脂醛(3)、白桦脂酸(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5,7-二羟基-5-甲基二氢黄酮(7)、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二氢查耳酮(8)、2',4'-二羟基-6 '-甲氧基-3 '-甲基查耳酮(9)、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10)、5,7-二羟基二氢黄酮(1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2)、2'-羟基-4',6'-二甲氧基-3'-甲基查耳酮(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吴泳樟;张玉波;陈能花;王国才;李药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虫草素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24h的IC50;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不同浓度虫草素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虫草素对A549细胞核内NF-κB p65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虫草素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升高,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质中的NF-κB p65向核内转位.以上作用均呈现量效关系.结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相关.
作者:张超;钟沁;张锡峰;胡代曦;何雪梅;李权伦;冯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对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乙酰唑胺阳性对照组、天山雪莲提取物组,给药后将小鼠放入低压氧舱,减压至模拟海拔8000m高度,小鼠保持在此高度下缺氧12 h后处死小鼠,提取肝脏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和苹果酸脱氢酶、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天山雪莲提取物能够保护线粒体膜电位,提高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和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的活性.结论: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能够保护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
作者:蒋炜;樊鹏程;何蕾;吴金华;马慧萍;景临林;贾正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水线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混淆品白花蛇舌草进行鉴别应用.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7 μm),以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水线草药材的专属性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各产地水线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超过0.85.结论:该指纹图谱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水线草药材的专属性鉴别,有效区别水线草及其混淆品白花蛇舌草.
作者:李洪权;曹艺;柏玉冰;夏伯候;林丽美;廖端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茵陈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C;检测波长324 nm.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香草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采用校正因子计算含量和外标法测定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误差小于5.0%,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以绿原酸为内标,采用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茵陈中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