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沈锷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 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 死亡率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48例NPE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参附组患者各24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参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100 mL+5% GS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仅予5% GS 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对所有患者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记录并比较两组初始治疗3天的平均心排血指数(CI)、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PiCCO监测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合指数(PaO2/FiO2)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率、MODS率、新发感染率、死亡率的变化.结果:参附组患者EVLWI、PVPI均低于对照组,CI、GEDVI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低、PaO2/FiO2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机械通气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率、死亡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减少NPE患者肺水,改善其氧合功能,增加心排量,减少MODS并发率并降低死亡率.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同源四倍体盾叶薯蓣遗传稳定性研究

    目的:考察盾叶薯蓣同源四倍体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显微方法进行根尖染色体鉴定;于生长稳定期观测田间苗的农艺性状;测定蛋白质含量并进行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和比较薯蓣皂苷元含量.结果: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的染色体数日仍为40,农艺性状保持了器官巨型性的多倍体特征,各株系蛋白质电泳谱带基本相似,薯蓣皂苷元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二倍体对照株系.结论:本实验证实人工诱导的盾叶薯蓣同源四倍体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后续的多倍体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和平;高山林;黄璐琦;汪电雷;黄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大鼠带瘤生存与MHCⅠ/MHCⅡ的关系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模型大鼠带瘤生存及与MHC Ⅰ/MHC Ⅱ的关系.方法:10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癌模型组、脾虚模型组、脾虚肝癌模型组、胸腺五肽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进行造模和干预.实验中记录动物的体质量、生存时间、肝癌大鼠濒死状态时恶液质积分并采集标本.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及肝癌组织MHC Ⅰ/MHC Ⅱ分子表达.结果: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和胸腺五肽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其恶液质评分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造模组中,MHC Ⅰ分子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肝组织和癌组织中均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表达强(P<0.01).MHC Ⅱ分子在癌组织表达强于肝组织,肝组织中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表达强(P<0.01),癌组织中以脾虚肝癌组表达强(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对抗移植瘤导致的恶液质的发生和进展,显著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其作用可能与上调MHC Ⅰ/MHC Ⅱ有关.

    作者:李玉龙;孙保国;项婷;陈泽雄;张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混料设计优化感咳双清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目的:考察感咳双清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优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混料设计试验,对感咳双清分散片进行处方筛选及溶出度的测定.结果:感咳双清分散片的处方组成为:黄芩苷50%,穿心莲内酯12.5%,硫酸钙23.5%,微粉硅胶4.1%,L-HPC 11.3%;崩解时间为(47±1)s;溶出度测定表明本品溶出较感咳双清胶囊快.结论:该方法研制的感咳双清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体现了分散片的特点.

    作者:张芳;韩丽;张定堃;张超;杨明;鲍安阳;肖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栝楼果皮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树脂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栝楼果皮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基]-5-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芸香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3)、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5)、芹菜素(6)、香叶木素(7)、软脂酸甲酯(8)、硬脂酸甲酯(9)、棕榈酸(10)、β-谷甾醇(11)、α-菠菜甾醇(12)和豆甾醇(13).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爱峰;孙爱玲;柳仁民;张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制何首乌正品与伪品的比较鉴别

    目的:建立制何首乌与其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制何首乌与其伪品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何首乌与其伪品中铁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图和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均检测到制何首乌中的大豆苷元成分,而在伪品中检测不到该成分;制何首乌与其伪品中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16和62.67 μg/g,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本法可有效地用于鉴别制何首乌与其伪品.

    作者:王振涛;余悦;林丽珍;李书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金橘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金橘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橘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橘苷(1)、柚皮素(2)、根皮苷(3)、烟花苷(4)、野漆树苷(5)、4'-甲氧基-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6)、4'-甲氧基-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7)、芦丁(8)、根皮素-3',5'-二-C-β-葡萄糖苷(9)、5-羟甲基糠醛(10)和β-谷甾醇(11).结论:其中,化合物2~4、7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葛永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桃金娘的本草考证

    桃金娘在本草古籍中记载有“都念子”、“多南子”、“倒捻子”、“倒黏子”、“冬年”、“刀年”、“逃军粮”等多个名称,都为方言记音而相互传讹形成.《花镜》中“金丝桃”和“都念子”应都为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 Hassk.,可能是作者不识造成谬误.《植物名实图考》中“金丝桃”与“石都念子”,文字描述也均为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 Hassk.,附的“金丝桃”图可能为藤黄科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 L.,附的“石都念子”图也跟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 Hassk.存在差异,具体为何物有待考证.有人将都念子(桃金娘)考证为藤黄科的莽吉柿(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 L.存在错误.

    作者:戴卫波;梅全喜;曾聪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淫藤骨痹康方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与血瘀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淫藤骨痹康方后,血浆中丹参酮ⅡA的浓度变化及丙二醛浓度变化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方法:以氯雷他定为内标,采用HPLC-UV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丹参酮ⅡA的浓度;采用TBA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MDA水平;采用梯形面积法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抗氧化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AUE);以AUE为Y,lgAUC为X,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在2种不同生理模型下,淫藤骨痹康方在所测的各个时间点均能显著降低血浆中MDA水平.AUE-lgAUC的散点图均呈上升趋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为:正常对照组回归方程为Y=53.367X-30.780,相关系数r=0.822,P=0.007;血瘀模型组回归方程为Y=61.091X-39.863,相关系数r=0.777,P=0.003.结论:淫藤骨痹康方降低体内MDA水平的抗氧化作用与体内丹参酮ⅡA的量呈正相关,丹参酮ⅡA可能为其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物质.

    作者:王元清;严建业;李顺祥;罗堃;彭买娇;谢瑜;徐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片与麝香酮芳香开窍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艾片与麝香酮对血脑屏障体外模型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膜电位、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中药芳香开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D-CK、MDCK-MDR1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栀子苷50 μg/mL作为对照,与不同浓度艾片与麝香酮配伍干预3h,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膜流动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试剂盒检测Na+,K+-ATPase活性.结果:与栀子苷50 μg/mL比较,配伍艾片(55.6、111.2 μg/mL)和麝香酮(8.34、16.68 μg/mL)后可以提高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配伍艾片(27.8、55.6、111.2 μg/mL)和麝香酮(4.17、8.34、16.68 μg/mL)可以降低MDCK和MDCK-MDR1细胞膜电位;艾片可使MDCK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但可降低MDCK-MDR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麝香酮对MDCK和MDCK-MDR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具有升高作用;配伍艾片和麝香酮能提高MDCK和MDCK-MDR1细胞Na+,K+-ATPase活性.结论:艾片与麝香酮具有芳香开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细胞膜流动性、Na+,K+-ATPase活性、降低细胞膜电位以及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作者:陈振振;杜守颖;陆洋;徐攀;杨冰;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参主产区生产技术调查研究

    对四川、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主产区的丹参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丹参的栽培品种、各产区自然生态环境、丹参种植关键技术及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可为丹参的规范化生产,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赵志刚;郜舒蕊;宋嬿;朱俊杰;侯俊玲;王文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辣椒素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目的:观察辣椒素对尿酸钠晶体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通过关节局部注射尿酸钠晶体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辣椒素对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影响.结果:辣椒素能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距小腿关节肿胀度,并呈剂量相关性,能减轻尿酸钠结晶诱导的炎症因子1L-1β、TNF-α水平,作用与别嘌醇相当.结论:辣椒素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符涛;付玉梅;江庆萍;吴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结合PDA、MS分离制备独一味中9种环烯醚萜苷

    目的:建立系统分离制备独一味中9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单体的色谱方法,并结合PDA与质谱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定.方法:采用甲醇-水梯度洗脱方式进行系统分离分析,根据色谱图收集流出液,流出液氮气吹干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RP-HPLC测定相应化合物的质量分数,PDA、MS定性鉴定.结果:经RP-HPLC分析,部分目标化合物质量分数高于90%,PDA、MS终确定9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Phlorigidoside C(1)、Schismoside(2)、Sesamoside(3)、Shanzhiside methylester(4)、6-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5)、PhloyosideⅡ(6)、Penstemoside(7)、Loganin(8)、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9).结论:该方法对各组分分离分析效果好,简单易行,可用于独一味中9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制备.

    作者:陶锐;李茂星;张泉龙;邱建国;张娟红;贾正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6月到院本部儿科门诊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和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进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和CD8+)、体液免疫功能(IgA、IgG和IgM)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2、IL-6、IL-8和TNF-α)测定.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发热、咳嗽、扁桃体红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除CD4+和IgA外,CD3+、CD8+、IgG、Ig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L-2、IL-6、IL-8和TNF-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显著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以及改善患儿炎症状态,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李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滇枣仁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干燥成熟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滇刺枣成熟种子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桦脂醛(1)、白桦脂酸(2)、美洲茶酸(3)、frangufoline(4)、棘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胡萝卜苷-6'-二十四烷酸酯(8)、蔗糖(9)、二十二烷酸(10)、硬脂酸(11)和棕榈油酸(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枣仁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8为首次从滇刺枣植物中分得.

    作者:郭盛;段金廒;赵金龙;钱大玮;张雯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不同干燥方式板蓝根浸提物粉体性质对比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板蓝根提取物的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压干燥、真空干燥及微波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板蓝根提取物进行干燥,考察3种干燥方法的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差异及助流剂对其的影响.结果:常压干燥产物的粉体较易黏连,且引湿性较强、较快;真空干燥后的板蓝根浸膏粉松装密度小,压缩度大,抗张强度小;微波干燥后的板蓝根浸膏粉松装密度大,休止角小,压缩度小,产物的吸湿性小,滑石粉对其粉体休止角影响显著,微晶纤维素对粉体休止角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干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粉体学性质的差异.

    作者:高建德;刘雄;余琰;范凌云;吴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喘可治注射液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喘可治注射液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喘可治组,每组20只.采用屋尘螨变应原经腹腔注射致敏加滴鼻激发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模型,观察各组炎症指标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模型组肺脏中RORγt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7、IL-6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脾脏中CD4+IL-17+占CD4+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而FOXp3+ CD4+ CD25+占CD4+的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喘可治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的含量少于模型组(P<0.05);喘可治组脾脏中CD4+ IL-17+占CD4+的比例低于模型组(P<0.05),FOXp3+ CD4+ CD25+占CD4+的比例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①在哮喘模型小鼠中存在着Th17与Treg的失衡,主要表现为CD4+ IL-17+的增多和FOXp3+ CD4+ CD25+的减少.②喘可治注射液可以通过下调RORγt mRNA的表达抑制IL-17、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提高调节性T细胞(Treg)的功能,改善哮喘小鼠的免疫紊乱状态,综合改善哮喘症状,喘可治注射液可能以Th17为靶点抑制哮喘气道的炎症反应.

    作者:黄东晖;吴少丽;王慧贤;黎潭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磷霉素联合中药对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目的:研究磷霉素联合5种中药单、复方对产KPC肠杆菌科细菌体外药敏实验的抑菌效果.方法:2012年7月~ 2013年6月从杭州市中医院分离到的20株碳青霉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其中有11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大肠埃氏菌,2株摩根摩根菌.改良Hodge实验及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细菌KPC碳青霉烯酶的产生情况.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磷霉素、大黄、黄芪、黄连、金银花、鱼腥草及磷霉素联合中药单复方对待检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20株对碳青霉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率,亚胺培南为5% (1/20)、厄他培南为10%(2/20)、磷霉素为65%(13/20)(根据EUCAST标准≤32μg/mL);中药中黄芪的抑菌效果好,MIC为25 ~ 50 mg/mL,黄连其次,MIC为50~ 100 mg/mL;大黄、鱼腥草、金银花抑菌效果差,但金银花、金银花加黄连黄芪复方、鱼腥草加黄连黄芪复方对摩根摩根菌抑菌效果明显,MIC为12.5 ~25 mg/mL;磷霉素联合中药后,除高度耐药株外,大部分菌株MIC值均降低了1~3个稀释度.尤其是磷霉素抗菌活性不佳的摩根摩根菌株,联合除鱼腥草外其他中药后磷霉素的MIC下降可达6个稀释度.结论: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的中药抑菌效果有限且与菌株是否产KPC酶无关.联合中药抗碳青霉烯不敏感的肠杆菌细菌感染可降低磷霉素MIC,提高药物效能.

    作者:杨玮;齐艳;钱香;闫涛;楼正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在居群间、植株间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药材品质评价、优良种源筛选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种子挥发油,研究果实数量性状,并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种子挥发油含量在居群间(P =0.000 <0.001)、植株间(P =0.000 <0.001)均呈极显著差异,与果实长呈显著正相关(P =0.024<0.05),与千粒重(P =0.031 <0.05)、花序小花数量(P=0.028<0.05)、种子团重量(P =0.038 <0.05)、居群海拔(P=0.014 <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居群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0<0.001).其优的回归模型为:Y=1.031-1.744 X2-1.119 X3 +2.207 X1(X1、X2、X3分别是植株的果实长、果实长宽比、种子团重量).结论:环境因素极显著的影响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利于挥发油的产生和积累.植株的果实越长,种子挥发油含量越高.

    作者:杨耀文;钱子刚;黎勇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种提取方法结合GC-MS分析比较草豆蔻的挥发性成分

    目的:分析草豆蔻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顶空进样法以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草豆蔻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进样法检测到草豆蔻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而超临界CO2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及芳香类化合物.结论: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分别侧重于药材中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分析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分析更准确、快速.

    作者:杨彬彬;容蓉;胡金芳;杨勇;吕青涛;蒋海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东亚钳蝎人工复合饲料的研究

    目的:解决单一的饲料容易造成东亚钳蝎营养不良,生命周期延长,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以肉泥(猪肉、鸡肉、兔肉)、麸皮(炒黄)、食糖、牛奶、青菜泥、复合维生素为原料,用Minitab(R) 15.1.1.0.0.设计配制出7种不同的复合饲料.结果:以黄粉虫为主,添加不同复合饲料对东亚钳蝎的体重增长、死亡率、产仔量影响显著.复合饲料5在降低青年蝎死亡率效果显著;但复合饲料4在提高幼蝎、青年蝎体重增重和母蝎产仔量效果好,其他各项指标也比较理想,饲料中肉泥(猪肉、鸡肉、兔肉)、麸皮(炒黄)、食糖、牛奶、青菜泥、复合维生素比例分别为30.00% 、25.00%、20.08%、15.58%、8.08%和1.25%.结论:东亚钳蝎的生长受饲料种类影响显著,在生产中,黄粉虫+复合饲料4可推广使用.

    作者:徐世才;沈雪健;王强;韩秀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