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强化微乳提取分离姜黄中总姜黄素的研究

岳春华;郑礼涛;郭启明;李坤平

关键词:姜黄, 总姜黄素, 微乳提取, 超声
摘要:目的:建立利用微乳提取串联浊点浓缩分离姜黄中总姜黄素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对姜黄素的溶解度,利用伪三相图构建微乳处方;进行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浊点浓缩分离微乳提取液中的姜黄素类成分.结果:油相选用油酸乙酯,乳化剂选用OP乳化剂,助乳化剂选用聚乙二醇400;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5∶1,微乳液处方为水:油酸乙酯:混合乳化剂=0.45∶0.1∶0.45.优提取工艺为:时间12.5 min,温度52℃,功率360 W,频率400 kHz,液固比40∶1;总姜黄素的得率为92.17%,油层总姜黄素的回收率为86.85%.结论:该研究所确定的微乳处方对总姜黄素有较好的溶解度,提取效果理想,浊点浓缩回收率高.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姜黄中总姜黄素的提取分离.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葵胶囊治疗,持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血Scr)、尿红细胞(尿RBC)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能有效降低DN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

    作者:李大凤;张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珠芽乌头根的生药鉴定

    目的:对珠芽乌头根(母根与子根)进行生药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方法.结果:发现珠芽乌头根的皮层内有石细胞;母根上段和中段裂生的维管束被木栓组织隔开,下段木质部排成两轮;子根多个维管束散在;母根与子根均有自立内皮层;得到药材的薄层色谱图.结论:珠芽乌头根的显微特征明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作者:周成蕾;杨树德;张洁;赫伟;张彬若;杨竹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芍初加工过程中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索不同加工干燥方法下,白芍中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方法:新鲜白芍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晾干,分别经去皮切片、带皮切片、去皮水煮至透心切片、带皮水煮至透心切片、带皮水煮至透心后去皮切片、去皮隔水蒸至透心切片、带皮隔水蒸至透心切片、带皮隔水蒸至透心后去皮切片处理后,分别经35、45、60、80、100、120 ℃恒温鼓风烘干、晒干及阴干至含水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HPLC-PDA法同时测定其中单萜苷类化合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多羟基化合物(儿茶素、没食子酸)及苯甲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鲜白芍带皮处理比去皮处理综合得分高;鲜白芍经蒸制或水煮后切片干燥处理,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含量增加,苯甲酸含量降低;鲜白芍经蒸制和水煮高温处理后,其后的干燥温度变化对其成分变化影响不大.结论:白芍初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白芍活性成分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水煮处理后切片干燥再去皮的加工方法可得到较好品质的白芍加工品,但考虑到干燥后去皮的不易操作性,建议采用去皮切片后再干燥的方法.

    作者:许源;刘培;严辉;钱大玮;段金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丹参根部RNA的提取与全长均一化cDNA的制备

    目的:制备高质量的丹参根部RNA与均一化的丹参根部全长cDNA.方法:利用改良的TRIzol方法,从丹参根部提取得到高质量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丹参根部全长cDNA,并应用DSN酶处理的方法对丹参根部全长cDNA进行均一化.结果: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改良的TRIzol方法提取的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所获得的丹参根部全长cDNA均一化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改良的TRIzol方法适用于丹参根部组织的RNA提取.本研究中制备的丹参根部全长cDNA,为后续丹参功能基因的克隆及丹参RNA干涉突变体库的构建提供了材料.

    作者:马艺沔;袁丽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法随机抽样,建立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20个不同配伍组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各配伍组小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cGMP含量和NO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将药效的综合信息与不同配伍组的谱图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构建二者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结果:从气滞胃痛颗粒36个化学成分中,找到20个与促胃肠动力作用相关系数大于0.9的成分,成功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6.83%.结论:本实验通过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的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为复方组-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也为其他中药复方谱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包永睿;王帅;孟宪生;杨欣欣;崔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含量、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pH值和不溶性颗粒无明显变化,溶液颜色有变化,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也不宜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叶刚;杨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杜仲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杜仲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杜仲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丁香酚苷(2)、pervoside A(3)、丁香酸葡萄糖苷(4)、香草酸葡萄糖苷(5)、京尼平苷酸(6)、桃叶珊瑚苷(7)、京尼平苷(8)、松脂醇二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二糖苷(10)、杜仲树脂酚二葡萄糖苷(1 1)、蔗糖(12)、乙基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3~5、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双燕;丁林芬;吴兴德;王海垠;赵勤实;宋流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应用炎琥宁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采用炎琥宁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予抗生素等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炎琥宁和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炎琥宁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5,P=0.022);两组治疗后PaO2、PaCO2、SPO2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 =0.000),观察组PaO2、PaCO2、SPO2治疗前后的差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7,P=0.027;=2.574,P=0.012;t9.877,P=0.000).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炎琥宁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润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柏巴布剂的薄层鉴别及皮肤刺激性考察

    目的:建立双柏巴布剂中大黄、关黄柏的薄层鉴别方法,并考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反应.方法: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双柏巴布剂处方中的大黄、关黄柏进行鉴别,并进行大鼠皮肤刺激试验及人体皮肤适应性考察.结果: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色谱清晰,附近无杂质斑点干扰.双柏巴布剂用于大鼠和人体皮肤24 h后,给药部位未见红斑、水肿、搔痒,也未见其他异常反应.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重复性好,可作为双柏巴布剂的质量控制指标.该制剂对大鼠和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可安全使用.

    作者:吴康郁;陈小露;王淑英;吴雪茹;吴启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品种金银花生长过程中生理性状变化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金银花生长过程中生理性状变化,掌握金银花的生长规律.方法:观察研究3个品种金银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花蕾长度、颜色、折干率和开花率等的变化,并运用SPSS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金银花生长模拟曲线方程.结果: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一枝条不同节位之间金银花生长均呈现相似规律,折干率均在三青期呈现大值,二白期百花重大,且品种间无差异.筛选的两个曲线方程拟合度分别为0.996、0.995.结论:本研究所得曲线能很好地反应金银花的生长规律,较系统的研究了金银花生长过程,能很好的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指导.

    作者:仉劲;房信胜;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槭叶秋海棠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目的:对槭叶秋海棠进行性状与显微鉴别,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槭叶秋海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槭叶秋海棠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槭叶秋海棠性状特征为根状茎残留的茎痕呈碗状;茎有纵棱;叶片两面主脉均可见绒毛.显微特征为根状茎维管束间断排成环状,内有异常维管束、石细胞和草酸钙簇晶;茎维管束尚未完全成熟,相连成环;叶主脉维管束5个,外韧型,木质部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叶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气孔众多,为环式;上表皮有非腺毛;主脉的上下表皮均有绒毛.粉末中可见纤维、石细胞、草酸钙簇晶等特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槭叶秋海棠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茂春;张太伦;宁小清;谈远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养护方法对党参养护效果的研究

    目的:观察真空包装、烟叶同贮、茴香同贮、无水乙醇熏蒸和硫磺熏蒸等养护方法对党参的防霉防虫蛀效果,并分析上述方法对党参多糖、黄酮含量的影响,以寻找替代硫磺熏蒸养护党参的科学方法.方法:除硫磺熏蒸外,将自然阴干的党参分别按上述方法养护.通过肉眼观察党参虫蛀发霉情况,并测定不同养护方法不同养护阶段的党参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养护方法的养护效果.结果:只有低温真空包装、常温真空包装和硫磺熏蒸养护的党参在持续一年的观察期没有发生虫蛀和发霉,但常温真空包装发生了胀气现象;无水乙醇熏蒸养护效果可维持半年以上;烟叶同贮和茴香同贮效果不佳.所有不同养护方法不同养护期的党参多糖和黄酮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党参低温真空包装养护可以替代传统的硫磺熏蒸养护,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党参的品质.

    作者:史彦斌;王玉萍;李琰;刘成松;李会丽;张晓云;李守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贵州杜仲的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目的:进行杜仲生态适宜性区划,为其生产布局和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贵州杜仲人工规范化种植基地的选取和优质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对贵州省14个杜仲主产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及生态因子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同时结合杜仲主要活性成分分析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环境条件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杜仲适宜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西北部;其中土壤类型、土壤pH及月均降水量等生态因子对杜仲的分布影响较大.不同地理位置杜仲主要活性成分在全局空间上是完全随机的,在局域空间上只有1个聚集点;且杜仲主要活性成分与海拔、经纬度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应用空间分析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从生态因子和化学成分两方面,进行了生态适宜性区划及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的地理变异研究,可为杜仲适宜种植区及人工规范化种植基地的选取和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作者:康传志;王青青;周涛;江维克;肖承鸿;谢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梅花鹿茸生物碱类成分及其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梅花鹿茸生物碱类成分及其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综合利用Sephadex LH-20和MCI(CHP20P)等柱色谱方法分离梅花鹿茸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H-NMR、13C-NMR和MS)鉴定化合物结构,应用MTT法考察梅花鹿茸总碱和8个生物碱成分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次黄嘌呤(2)、尿苷(3)、肌苷(4)、鸟苷(5)、2'-脱氧鸟苷(6)、鸟嘌呤(7)、胸苷(8)、胸腺嘧啶(9)、胞苷(10)和腺苷(1 1).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研究发现梅花鹿茸总碱、尿嘧啶、腺苷具有明显的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其中,化合物4~11为首次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梅花鹿茸总碱是鹿茸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其中以尿嘧啶和腺苷活性强.

    作者:宗颖;张辉;牛晓晖;李航;孙佳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色度对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Ⅰ).黄连粉末色度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基于传统中药理论色泽分辨黄连药材质量优劣及鉴别药材的方法.方法:采用测色计对黄连药材粉末进行色度测定,表述L*值、a*值、b*值,并用HPLC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等6个生物碱的含量,对色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黄连粉末粒度355μm以下,测定径:3 mm;观察视野:10.,F11光下粉末a*值与小檗碱含量(r =0.867,P<0.01)极显著相关;F2光及F7光下粉末a*值与总生物碱含量(r=0.793,P<0.05)显著相关.结论:黄连色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采用测色计测定粉末色度可用于黄连品质的评价.

    作者:吉光见稚代;瞿显友;罗维早;秦松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海拔高度对黔产宽叶缬草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黔产宽叶缬草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及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探讨海拔高度对宽叶缬草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宽叶缬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以75%乙醇提取,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体系显色,在510 nm处进行紫外测定.海拔高度采用手持GPS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海拔黔产宽叶缬草根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13份样品总黄酮含量和生长区域海拔高度无相关关系,r=0.194(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黔产宽叶缬草根中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人工栽培不一定局限于高海拔区域.

    作者:周镁;黄秀平;桂珊珊;张宏树;覃容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强化微乳提取分离姜黄中总姜黄素的研究

    目的:建立利用微乳提取串联浊点浓缩分离姜黄中总姜黄素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对姜黄素的溶解度,利用伪三相图构建微乳处方;进行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浊点浓缩分离微乳提取液中的姜黄素类成分.结果:油相选用油酸乙酯,乳化剂选用OP乳化剂,助乳化剂选用聚乙二醇400;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5∶1,微乳液处方为水:油酸乙酯:混合乳化剂=0.45∶0.1∶0.45.优提取工艺为:时间12.5 min,温度52℃,功率360 W,频率400 kHz,液固比40∶1;总姜黄素的得率为92.17%,油层总姜黄素的回收率为86.85%.结论:该研究所确定的微乳处方对总姜黄素有较好的溶解度,提取效果理想,浊点浓缩回收率高.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姜黄中总姜黄素的提取分离.

    作者:岳春华;郑礼涛;郭启明;李坤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形态桂郁金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表面粗糙型块根、表面光滑型块根及条状型根3种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种形态桂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表面粗糙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93%;从表面光滑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08%;从桂郁金条状型根中鉴定出1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04%.结论:桂郁金表面粗糙型、表面光滑型及条状型根所含成分有差异,该方法为桂郁金质量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选用稳定可控的药材来源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刘喜华;赵应学;黄敏琪;甄汉深;刘安韬;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芩苷诱导大鼠口腔黏膜β-防御素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苷对大鼠β-防御素的诱导表达作用,为利用中药诱导防御素高效表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固有表达组(20只),分别采集牙龈、颊黏膜、唾液、龈沟液样本,RT-PCR法检测大鼠β-防御素-2的基因表达情况;对照组及黄芩苷高、低剂量组各5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黄芩苷药液27、13.5 mg/mL灌胃;以固有表达组中大鼠β-防御素-2基因表达水平高的组织作为取材对象,采集标本,同法检测给药后大鼠β-防御素-2的基因表达情况,对基因表达水平与黄芩苷剂量和给药时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生理状态下,β-防御素-2在大鼠在牙龈组织中表达水平高(P<0.01);黄芩苷可诱导大鼠牙龈中β-防御素-2基因表达上调,黄芩苷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其表达水平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结论:生理状态下,β-防御素-2在大鼠口腔黏膜及唾液和龈沟液中存在固有表达,牙龈组织中表达水平高;黄芩苷可诱导大鼠口腔黏膜中的β-防御素-2表达,其基因表达水平与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周莉;李昱良;张睿;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种对证不同高血压证型的中药复方对SHR影响的蛋白组学比较分析

    目的:考察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地黄饮子和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蛋白谱表达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比较,阐述三种复方的作用特点与调控通路,进而分析高血压分型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6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与正常对照大鼠(Wistar-Kyoto rat,WKY),对给药组的SHR分别灌胃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地黄饮子3种复方,监测鼠尾血压变化至24周龄,统一处死提取肾脏组织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实验,经PDQuest软件分析得差异蛋白点,结合肾脏蛋白表达谱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考察三种复方对SHR的作用特点.结果:SHR从6周龄至10周龄血压处于持续升高状态,此时天麻钩藤饮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当血压稳定保持较高水平时,地黄饮子与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降压效果优于天麻钩藤饮;24周龄时肾脏蛋白谱分析共找出SHR与WKY表达显著不同的84个蛋白点,结合主成分分析,累计主成分提取95.951%,发现天麻钩藤饮和半夏白术天麻汤对于SHR肾脏蛋白点的改变有显著变化趋势,且向WKY趋近,地黄饮子的作用趋势较为分散.结论:在SHR血压升高初期,天麻钩藤饮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当血压稳定保持较高水平,地黄饮子与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降压效果优于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天麻钩藤饮对SHR肾脏蛋白表达的改善有向WKY回归的趋势,地黄饮子作用较为分散.

    作者:栗源;可燕;蒋嘉烨;李晓军;江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