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镁;黄秀平;桂珊珊;张宏树;覃容贵
目的:研究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茶鲜叶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为探索高山茶区的茶叶品质和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茶鲜叶挥发性成分.结果:从石佛香、石佛翠2个茶树品种中共鉴定出挥发物41种,其中,石佛香32种、石佛翠38种.石佛香、石佛翠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绿叶挥发物,石佛翠的萜烯类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多于石佛香,石佛翠的酮类物质亦多于石佛香,石佛翠还含有1种杂环化合物.结论:石佛香、石佛翠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对高山茶独特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二者挥发物的组成和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微量成分可能与茶树不同品种在生长过程中的防御作用相关;茶鲜叶挥发物中的功能性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穆丹;吴甘霖;刘正奎;陶袁;周连柱;许文文;汪佳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杜仲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杜仲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丁香酚苷(2)、pervoside A(3)、丁香酸葡萄糖苷(4)、香草酸葡萄糖苷(5)、京尼平苷酸(6)、桃叶珊瑚苷(7)、京尼平苷(8)、松脂醇二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二糖苷(10)、杜仲树脂酚二葡萄糖苷(1 1)、蔗糖(12)、乙基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3~5、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双燕;丁林芬;吴兴德;王海垠;赵勤实;宋流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小豆蔻为世界著名植物药和香料,在印度等国使用历史悠久,亦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用药.小豆蔻含具多种药理活性的挥发油、蛋白质等成分,在抗肿瘤、保护胃肠道、抗菌等多方面作用明确.该文对小豆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为其使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作者:吴孟华;张伟;邓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附炎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大青叶、连翘、大血藤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靛玉红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绿原酸、靛玉红分别在16.6~133 μg/mL、0.695 ~ 5.5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响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绿原酸、靛玉红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99.92%、97.91%(RSD分别为2.29%、2.59%;n=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重现性好,可用于附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喜香;李季文;毕映燕;刘效栓;牟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黄毛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Hypersil BDS C1s(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5℃,以乌索酸为参照物得到含有9个峰的共有模式,以共有模式对不同产地黄毛耳草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从谱图相似度看出,不同产地黄毛耳草指纹图谱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地域性差异.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黄毛耳草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邢占芬;成洪达;张平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初步了解采自不同生境白簕种子的形态品质特征和萌发特性的差异.方法:采集西山不同生境的种子,观察外观形态和内部构造,检测千粒重、含水量和生活力.于人工气候箱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于试验地对影响出苗率的播种时间(A)、覆土深度(B)和基质种类(C)运用正交试验进行筛选.结果:不同生境种子外观形态和品质特征指标存在差异.种子在光、暗条件下都能萌发,生境Ⅱ(38%水平的中度光强)种子在20℃条件下萌发率高达70.5%.正交试验筛选出佳组合为A1B1C1,即秋季播种于配土覆土深度为2cm出苗率高,出苗早且整齐.结论:不同生境种子形态和品质特征和萌发率存在很大差异,宜选择生境Ⅱ种子育苗,不同温度对萌发率影响不同,室温干藏种子当年秋季播种比次年春季播种好.
作者:肖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Comat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三乙胺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0℃,雾化室温度35℃,载气压力46.2 psi.结果:贝母辛和贝母素乙线性范围分别为2.380~23.800 μg(r1=0.9996)和1.440 ~ 14.400 μg(r2=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和100.1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适用于新疆贝母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玉明;路熹;蒋玉虎;刘庆华;高继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梅花鹿茸生物碱类成分及其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综合利用Sephadex LH-20和MCI(CHP20P)等柱色谱方法分离梅花鹿茸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H-NMR、13C-NMR和MS)鉴定化合物结构,应用MTT法考察梅花鹿茸总碱和8个生物碱成分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次黄嘌呤(2)、尿苷(3)、肌苷(4)、鸟苷(5)、2'-脱氧鸟苷(6)、鸟嘌呤(7)、胸苷(8)、胸腺嘧啶(9)、胞苷(10)和腺苷(1 1).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研究发现梅花鹿茸总碱、尿嘧啶、腺苷具有明显的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其中,化合物4~11为首次从梅花鹿茸中分离得到,梅花鹿茸总碱是鹿茸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其中以尿嘧啶和腺苷活性强.
作者:宗颖;张辉;牛晓晖;李航;孙佳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黔产宽叶缬草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及其根中总黄酮的含量,探讨海拔高度对宽叶缬草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宽叶缬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以75%乙醇提取,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体系显色,在510 nm处进行紫外测定.海拔高度采用手持GPS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海拔黔产宽叶缬草根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13份样品总黄酮含量和生长区域海拔高度无相关关系,r=0.194(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黔产宽叶缬草根中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人工栽培不一定局限于高海拔区域.
作者:周镁;黄秀平;桂珊珊;张宏树;覃容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含量、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pH值和不溶性颗粒无明显变化,溶液颜色有变化,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也不宜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叶刚;杨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不同加工干燥方法下,白芍中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方法:新鲜白芍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晾干,分别经去皮切片、带皮切片、去皮水煮至透心切片、带皮水煮至透心切片、带皮水煮至透心后去皮切片、去皮隔水蒸至透心切片、带皮隔水蒸至透心切片、带皮隔水蒸至透心后去皮切片处理后,分别经35、45、60、80、100、120 ℃恒温鼓风烘干、晒干及阴干至含水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HPLC-PDA法同时测定其中单萜苷类化合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多羟基化合物(儿茶素、没食子酸)及苯甲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鲜白芍带皮处理比去皮处理综合得分高;鲜白芍经蒸制或水煮后切片干燥处理,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含量增加,苯甲酸含量降低;鲜白芍经蒸制和水煮高温处理后,其后的干燥温度变化对其成分变化影响不大.结论:白芍初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白芍活性成分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水煮处理后切片干燥再去皮的加工方法可得到较好品质的白芍加工品,但考虑到干燥后去皮的不易操作性,建议采用去皮切片后再干燥的方法.
作者:许源;刘培;严辉;钱大玮;段金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金银花生长过程中生理性状变化,掌握金银花的生长规律.方法:观察研究3个品种金银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花蕾长度、颜色、折干率和开花率等的变化,并运用SPSS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金银花生长模拟曲线方程.结果: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一枝条不同节位之间金银花生长均呈现相似规律,折干率均在三青期呈现大值,二白期百花重大,且品种间无差异.筛选的两个曲线方程拟合度分别为0.996、0.995.结论:本研究所得曲线能很好地反应金银花的生长规律,较系统的研究了金银花生长过程,能很好的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指导.
作者:仉劲;房信胜;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真空包装、烟叶同贮、茴香同贮、无水乙醇熏蒸和硫磺熏蒸等养护方法对党参的防霉防虫蛀效果,并分析上述方法对党参多糖、黄酮含量的影响,以寻找替代硫磺熏蒸养护党参的科学方法.方法:除硫磺熏蒸外,将自然阴干的党参分别按上述方法养护.通过肉眼观察党参虫蛀发霉情况,并测定不同养护方法不同养护阶段的党参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养护方法的养护效果.结果:只有低温真空包装、常温真空包装和硫磺熏蒸养护的党参在持续一年的观察期没有发生虫蛀和发霉,但常温真空包装发生了胀气现象;无水乙醇熏蒸养护效果可维持半年以上;烟叶同贮和茴香同贮效果不佳.所有不同养护方法不同养护期的党参多糖和黄酮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党参低温真空包装养护可以替代传统的硫磺熏蒸养护,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党参的品质.
作者:史彦斌;王玉萍;李琰;刘成松;李会丽;张晓云;李守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对痰湿状态下大鼠肝肾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总皂苷治疗痰湿证的作用机理及oatp2b1在痰湿转运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高脂饮食造模3个月,造模后,人参皂苷组灌胃人参总皂苷水溶液(70 m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 w.每只大鼠取肝、肾组织各1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组织中oat p2b1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模型组肝、肾组织oatp2b1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 <0.05),人参皂苷组肝、肾组织oatp2b1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 <0.01);oatp2b1蛋白在肝、肾组织中有不同程度表达,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HDL水平显著降低(P<0.5),提示高脂饮食可致血脂代谢率乱,痰湿模型造模成功.人参皂苷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较模型组减低,HDL水平升高.结论:oatp2b1是参与痰湿转运的物质基础之一,人参总皂苷治疗痰湿证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oatp2b1的表达而发挥运化痰浊的作用.
作者:潘爱珍;武志娟;易伟民;李建军;张诗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表面粗糙型块根、表面光滑型块根及条状型根3种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种形态桂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表面粗糙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93%;从表面光滑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08%;从桂郁金条状型根中鉴定出1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04%.结论:桂郁金表面粗糙型、表面光滑型及条状型根所含成分有差异,该方法为桂郁金质量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选用稳定可控的药材来源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刘喜华;赵应学;黄敏琪;甄汉深;刘安韬;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浙江省畲族珍稀濒危药用物种金线吊葫芦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访问调查法、样方调查法和线路调查法等相结合,对畲药金线吊葫芦在浙江省内的野生资源现状及人工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金线吊葫芦是极其稀少而珍贵的药材,其野生资源极少,濒临灭绝;浙江省内人工种植面积约104.55 hm2,预计产量为173.91 t.结论:在野生条件下,金线吊葫芦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苛刻,达到药用价值一般需3~5年的生长期.野生资源稀少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急需人工种植业快速发展.
作者:朱美晓;鄢连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槭叶秋海棠进行性状与显微鉴别,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槭叶秋海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槭叶秋海棠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槭叶秋海棠性状特征为根状茎残留的茎痕呈碗状;茎有纵棱;叶片两面主脉均可见绒毛.显微特征为根状茎维管束间断排成环状,内有异常维管束、石细胞和草酸钙簇晶;茎维管束尚未完全成熟,相连成环;叶主脉维管束5个,外韧型,木质部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叶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气孔众多,为环式;上表皮有非腺毛;主脉的上下表皮均有绒毛.粉末中可见纤维、石细胞、草酸钙簇晶等特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槭叶秋海棠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茂春;张太伦;宁小清;谈远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于传统中药理论色泽分辨黄连药材质量优劣及鉴别药材的方法.方法:采用测色计对黄连药材粉末进行色度测定,表述L*值、a*值、b*值,并用HPLC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等6个生物碱的含量,对色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黄连粉末粒度355μm以下,测定径:3 mm;观察视野:10.,F11光下粉末a*值与小檗碱含量(r =0.867,P<0.01)极显著相关;F2光及F7光下粉末a*值与总生物碱含量(r=0.793,P<0.05)显著相关.结论:黄连色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采用测色计测定粉末色度可用于黄连品质的评价.
作者:吉光见稚代;瞿显友;罗维早;秦松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喷施叶面肥对青天葵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青天葵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芸苔素、细胞分裂素和植物基因活化剂3种叶面肥,测量喷施叶面肥后对青天葵的叶片和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喷施3种叶面肥均增加青天葵的叶片厚度、宽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球茎的数量和重量;喷施芸苔素叶面肥和基因活化剂叶面肥均对青天葵鲜重和干重分别达到1%极显著相关和5%显著相关.结论:在这3种叶面肥中,喷施芸苔素叶面肥对青天葵增产效果好.
作者:翟勇进;唐美琼;白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组造模后灌胃给药4 w,检测24 h尿微蛋白量、血清肌酐、肾脏系数、空腹血糖、AngⅡ及肾组织AT1R及AGTRAP,CTGF的表达等指标,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经苁归益肾胶囊干预4 w后,大鼠血清肌酐、肾脏系数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也有所改善,大鼠空腹血糖及AngⅡ的含量、24 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肾组织AT1R、AGTRAP、CTGF的表达,降低AngⅡ含量有关.
作者:段贤春;方朝晖;汪永忠;高家荣;吴健;姚先梅;夏伦祝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