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参总皂苷对痰湿证大鼠肝肾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潘爱珍;武志娟;易伟民;李建军;张诗军

关键词:人参总皂苷, 痰湿证, 有机阴离子转运肽, oatp2b1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对痰湿状态下大鼠肝肾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总皂苷治疗痰湿证的作用机理及oatp2b1在痰湿转运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高脂饮食造模3个月,造模后,人参皂苷组灌胃人参总皂苷水溶液(70 m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 w.每只大鼠取肝、肾组织各1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组织中oat p2b1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模型组肝、肾组织oatp2b1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 <0.05),人参皂苷组肝、肾组织oatp2b1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 <0.01);oatp2b1蛋白在肝、肾组织中有不同程度表达,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HDL水平显著降低(P<0.5),提示高脂饮食可致血脂代谢率乱,痰湿模型造模成功.人参皂苷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较模型组减低,HDL水平升高.结论:oatp2b1是参与痰湿转运的物质基础之一,人参总皂苷治疗痰湿证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oatp2b1的表达而发挥运化痰浊的作用.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菘蓝四倍体株系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鉴定

    目的:进行菘蓝四倍体株系形态学、细胞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方法:将进行了根尖压片染色体计数鉴定的菘蓝四倍体株系组培苗,经生根、炼苗后移栽大田,以田间栽培苗为实验材料.宏观观察进行外观形态鉴定;徒手切片法进行观察,研究叶片的气孔长度、宽度、气孔密度;用流式细胞仪法进行倍性鉴定.结果:四倍体植株和二倍体植株相比,外观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四倍体株系的气孔长度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均显著多于二倍体植株;流式细胞术鉴定证明供试材料均为四倍体.结论:供试材料是四倍体,而且宏观观察、微观气孔长度、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可进行诱变材料倍性的辅助鉴定,同时流式细胞术可用于菘蓝的倍性鉴定.

    作者:马艳芝;客绍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益母草水苏碱对瘦素致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益母草水苏碱(Stachydrine,STA)对瘦素(Leptin)刺激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及胚胎基因再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和胰酶联合消化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梯度离心纯化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瘦素5、50、500 ng/mL组)、抑制剂组(瘦素50 ng/mL+ Y27632)、益母草水苏碱组(瘦素50ng/mL+ STA)并分别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使用荧光标记F-actin,DAPI染核测定心肌细胞的表面积,BCA法测定心肌细胞内的总蛋白含量,RT-PCR法测胚胎基因β-MHC和α-MH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瘦素3个浓度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及β-MHC/α-MHC mRNA表达均升高,中、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 ng/mL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及益母草水苏碱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及β-MHC/α-MHC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水苏碱能抑制瘦素所致的乳鼠心肌细胞的肥大.

    作者:单晓莉;张欣宇;胡紫洁;刘兆杰;穆耶赛尔·麦麦提力;卫洪昌;章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芍初加工过程中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索不同加工干燥方法下,白芍中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方法:新鲜白芍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晾干,分别经去皮切片、带皮切片、去皮水煮至透心切片、带皮水煮至透心切片、带皮水煮至透心后去皮切片、去皮隔水蒸至透心切片、带皮隔水蒸至透心切片、带皮隔水蒸至透心后去皮切片处理后,分别经35、45、60、80、100、120 ℃恒温鼓风烘干、晒干及阴干至含水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HPLC-PDA法同时测定其中单萜苷类化合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多羟基化合物(儿茶素、没食子酸)及苯甲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鲜白芍带皮处理比去皮处理综合得分高;鲜白芍经蒸制或水煮后切片干燥处理,单萜苷类及多羟基化合物含量增加,苯甲酸含量降低;鲜白芍经蒸制和水煮高温处理后,其后的干燥温度变化对其成分变化影响不大.结论:白芍初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白芍活性成分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水煮处理后切片干燥再去皮的加工方法可得到较好品质的白芍加工品,但考虑到干燥后去皮的不易操作性,建议采用去皮切片后再干燥的方法.

    作者:许源;刘培;严辉;钱大玮;段金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来源铁皮石斛中多糖、氨基酸和生物碱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来源的铁皮石斛中多糖、氨基酸、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用苯酚-浓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将铁皮石斛中氨基酸经盐酸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并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离子交换柱分离,与茚三酮显色,再利用外标法测定各氨基酸含量;用碱性氯仿提取生物碱,用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不同来源的铁皮石斛中多糖的含量顺序为:野生品>人工栽培品>组培品;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野生品>组培品>人工栽培品;总生物碱含量顺序为:组培品>野生品>人工栽培品.结论:人工栽培品和组培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野生铁皮石斛较接近,多糖含量均已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该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次生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并提供了基础数据.

    作者:汪群红;何贤君;鲍珍贝;汪官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当归试管苗ISSR-PCR体系建立及遗传稳定性研究

    目的:建立当归试管苗ISSR-PCR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当归试管苗进行遗传稳定性研究.方法:试剂盒法提取当归试管苗DNA,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佳ISSR-PCR反应条件,利用已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分析当归试管苗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建立了当归试管苗ISSR-PCR反应的佳体系(25μL):dNTPs 1.20 μL、Mg2+0.9μL、引物1.0 μL、模板DNA 1.70 μL、Taq酶0.60μL、10×PCR Buffer 2.5 μL、ddH2O17.1μL.结果表明,当归试管苗的DNA条带变异率为0.662%.结论:建立的ISSR-PCR技术体系可用于当归种质资源鉴定,当归试管苗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可作为种苗在生产上使用.

    作者:高素芳;程守前;晋玲;张延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含量、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pH值和不溶性颗粒无明显变化,溶液颜色有变化,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也不宜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叶刚;杨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红参炮制对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红参炮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有成分如人参皂苷Rg3、Rh2、麦芽酚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而炮制中工艺参数如蒸制温度、时间等的差异,会对红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产生极大影响.鉴于尚未有规范化的红参炮制工艺,该文就红参炮制过程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影响以及工艺参数的改变对红参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综述,以期为规范化的红参炮制工艺的制定及保证红参质量一致性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参考.

    作者:楚楚;陈岑;李行诺;程冬萍;颜继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竹节参及其混淆品景天三七的比较鉴别

    目的:建立鉴别竹节参及其混淆品景天三七的方法.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组织横切片、药材粉末)对竹节参及景天三七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竹节参与景天三七的性状、显微特征均具有一定差异.尤其可以通过显微特征中,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砂晶、分泌道(树脂道碎片)的有无,导管、淀粉粒的类型等作为鉴别要点进行区分.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竹节参与景天三七药材及粉末的鉴别方法.

    作者:夏黎;梁永枢;李绍林;利健文;欧阳蒲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毛耳草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黄毛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Hypersil BDS C1s(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5℃,以乌索酸为参照物得到含有9个峰的共有模式,以共有模式对不同产地黄毛耳草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从谱图相似度看出,不同产地黄毛耳草指纹图谱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地域性差异.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黄毛耳草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邢占芬;成洪达;张平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杜仲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杜仲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杜仲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丁香酚苷(2)、pervoside A(3)、丁香酸葡萄糖苷(4)、香草酸葡萄糖苷(5)、京尼平苷酸(6)、桃叶珊瑚苷(7)、京尼平苷(8)、松脂醇二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二糖苷(10)、杜仲树脂酚二葡萄糖苷(1 1)、蔗糖(12)、乙基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3~5、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双燕;丁林芬;吴兴德;王海垠;赵勤实;宋流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形态桂郁金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表面粗糙型块根、表面光滑型块根及条状型根3种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种形态桂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表面粗糙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93%;从表面光滑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08%;从桂郁金条状型根中鉴定出1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04%.结论:桂郁金表面粗糙型、表面光滑型及条状型根所含成分有差异,该方法为桂郁金质量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选用稳定可控的药材来源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刘喜华;赵应学;黄敏琪;甄汉深;刘安韬;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威灵仙总皂苷和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威灵仙总皂苷和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威灵仙总皂苷和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条件,并使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粉碎粒度是影响威灵仙总皂苷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是影响威灵仙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威灵仙粗粉以30倍量70%乙醇,超声功率140W,温度60℃,提取3次,每次提取60 min为佳提取工艺.结论:该超声提取工艺可用于威灵仙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提取.

    作者:郝宁;于艳;张漫霞;王珩;李艳辉;鲁巍巍;李宏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响应面法优化离子液体微波提取虎杖中5种蒽醌类成分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虎杖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以5种蒽醌化合物总提取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优选出虎杖5种蒽醌类成分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40倍0.6 mol/L C8[MIM] Br,微波提取功率200 W,提取温度31℃,提取时间8min;此工艺下5种蒽醌类成分总提取率为11.69 mg/g,理论值为11.74 mg/g.结论:该工艺提取时间短,操作简单,绿色环保,是快速高效提取虎杖蒽醌类物质的理想方法.

    作者:杨赛飞;孙印石;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对化疗荷瘤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对环磷酰胺化疗荷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肉瘤S18o移植性肿瘤模型,24 h后随机分为6组,给药1次/d,10 d后,小鼠摘眼球取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测定脾细胞TNF-α和IL-2诱生水平.结果: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3个剂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化疗荷瘤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提高化疗荷瘤小鼠血清IL-2、IL-6水平及脾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脾淋巴细胞分泌IL-2含量,尤以中、高剂量组效果显著,且其增强免疫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能拮抗化疗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计小清;计国旗;王月;戴光祖;许博文;田亚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芪水煎液中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吸收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经梯度离心所获固体微粒粒径分别为455.2±22.51 nm、382.7±21.76 nm、218.8±20.43 nm;将不同粒径的固体微粒加入含黄芪甲苷的K-R液中作为灌流液,可显著提高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单位肠面积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并且随着粒径的降低,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都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黄芪水煎煮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微粒可显著影响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的肠吸收性能,且微粒粒径越小促活性成分吸收作用越强.

    作者:杨晔;尹登科;蔡汉须;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PLC-ELSD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贝母辛和贝母素乙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Comat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三乙胺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0℃,雾化室温度35℃,载气压力46.2 psi.结果:贝母辛和贝母素乙线性范围分别为2.380~23.800 μg(r1=0.9996)和1.440 ~ 14.400 μg(r2=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和100.1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适用于新疆贝母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玉明;路熹;蒋玉虎;刘庆华;高继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法随机抽样,建立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20个不同配伍组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各配伍组小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cGMP含量和NO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将药效的综合信息与不同配伍组的谱图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构建二者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结果:从气滞胃痛颗粒36个化学成分中,找到20个与促胃肠动力作用相关系数大于0.9的成分,成功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6.83%.结论:本实验通过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的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为复方组-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也为其他中药复方谱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包永睿;王帅;孟宪生;杨欣欣;崔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色度对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Ⅰ).黄连粉末色度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基于传统中药理论色泽分辨黄连药材质量优劣及鉴别药材的方法.方法:采用测色计对黄连药材粉末进行色度测定,表述L*值、a*值、b*值,并用HPLC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等6个生物碱的含量,对色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黄连粉末粒度355μm以下,测定径:3 mm;观察视野:10.,F11光下粉末a*值与小檗碱含量(r =0.867,P<0.01)极显著相关;F2光及F7光下粉末a*值与总生物碱含量(r=0.793,P<0.05)显著相关.结论:黄连色度与生物碱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采用测色计测定粉末色度可用于黄连品质的评价.

    作者:吉光见稚代;瞿显友;罗维早;秦松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芩苷诱导大鼠口腔黏膜β-防御素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苷对大鼠β-防御素的诱导表达作用,为利用中药诱导防御素高效表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固有表达组(20只),分别采集牙龈、颊黏膜、唾液、龈沟液样本,RT-PCR法检测大鼠β-防御素-2的基因表达情况;对照组及黄芩苷高、低剂量组各5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黄芩苷药液27、13.5 mg/mL灌胃;以固有表达组中大鼠β-防御素-2基因表达水平高的组织作为取材对象,采集标本,同法检测给药后大鼠β-防御素-2的基因表达情况,对基因表达水平与黄芩苷剂量和给药时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生理状态下,β-防御素-2在大鼠在牙龈组织中表达水平高(P<0.01);黄芩苷可诱导大鼠牙龈中β-防御素-2基因表达上调,黄芩苷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其表达水平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结论:生理状态下,β-防御素-2在大鼠口腔黏膜及唾液和龈沟液中存在固有表达,牙龈组织中表达水平高;黄芩苷可诱导大鼠口腔黏膜中的β-防御素-2表达,其基因表达水平与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周莉;李昱良;张睿;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组造模后灌胃给药4 w,检测24 h尿微蛋白量、血清肌酐、肾脏系数、空腹血糖、AngⅡ及肾组织AT1R及AGTRAP,CTGF的表达等指标,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经苁归益肾胶囊干预4 w后,大鼠血清肌酐、肾脏系数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也有所改善,大鼠空腹血糖及AngⅡ的含量、24 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肾组织AT1R、AGTRAP、CTGF的表达,降低AngⅡ含量有关.

    作者:段贤春;方朝晖;汪永忠;高家荣;吴健;姚先梅;夏伦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