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贤春;方朝晖;汪永忠;高家荣;吴健;姚先梅;夏伦祝
目的:研究石榴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榴花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棕榈酸(3)、苜蓿素(4)、儿茶素(5)、芦丁(6)、芹菜素(7)、芹菜素-7-O-葡萄糖苷(8)、2S,3S,4S-三羟基戊酸(9)、没食子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3、4、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彦霞;闫福林;王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栀子药材中4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栀子苷与山栀苷、羟异栀子苷、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间的相对校正因子,用所得校正因子进行含量计算(计算值),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4个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二者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结果:9批栀子药材中4个成分的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用一测多评法控制栀子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作者:李艳芳;范建伟;刘武占;闻莉;苏瑞强;赵志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的木脂素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尖叶假龙胆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脱氢二松柏醇-4,9'-O-β-D-葡萄吡喃糖苷(1)、alaschanisoside A(2)、橙皮素A(3)、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4)、leptolepisol D (5)、无梗五加苷D(6)、(+)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7)、(+)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8)、(+)松脂素-8-O-β-D-葡萄吡喃糖苷(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为首次从假龙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8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知斌;翟亚东;于莹;宋璞原;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茵陈蒿汤联合大承气汤为基础的清下法对急性内毒素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LPS)加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成大鼠急性内毒素性肝损伤模型,并予以清下中药进行干预,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肝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下法可显著降低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血ALT、AST、TBIL水平(P<0.05或P<0.01),减轻肝细胞的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Tunel检测显示模型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与对照组及清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清下组(P<0.05),BCL-2蛋白表达量则较对照组及清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下法可显著改善内毒素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降低肝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调节BCL-2/BAX之间的平衡而起到防治内毒素所致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凤林;杨宏志;李杨湄;吴伟康;邹增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法随机抽样,建立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20个不同配伍组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各配伍组小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cGMP含量和NO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将药效的综合信息与不同配伍组的谱图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构建二者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结果:从气滞胃痛颗粒36个化学成分中,找到20个与促胃肠动力作用相关系数大于0.9的成分,成功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6.83%.结论:本实验通过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的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为复方组-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也为其他中药复方谱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包永睿;王帅;孟宪生;杨欣欣;崔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杜仲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杜仲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丁香酚苷(2)、pervoside A(3)、丁香酸葡萄糖苷(4)、香草酸葡萄糖苷(5)、京尼平苷酸(6)、桃叶珊瑚苷(7)、京尼平苷(8)、松脂醇二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二糖苷(10)、杜仲树脂酚二葡萄糖苷(1 1)、蔗糖(12)、乙基葡萄糖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3~5、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双燕;丁林芬;吴兴德;王海垠;赵勤实;宋流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优化威灵仙总皂苷和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威灵仙总皂苷和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条件,并使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粉碎粒度是影响威灵仙总皂苷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是影响威灵仙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威灵仙粗粉以30倍量70%乙醇,超声功率140W,温度60℃,提取3次,每次提取60 min为佳提取工艺.结论:该超声提取工艺可用于威灵仙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提取.
作者:郝宁;于艳;张漫霞;王珩;李艳辉;鲁巍巍;李宏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鉴别竹节参及其混淆品景天三七的方法.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组织横切片、药材粉末)对竹节参及景天三七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竹节参与景天三七的性状、显微特征均具有一定差异.尤其可以通过显微特征中,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砂晶、分泌道(树脂道碎片)的有无,导管、淀粉粒的类型等作为鉴别要点进行区分.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竹节参与景天三七药材及粉末的鉴别方法.
作者:夏黎;梁永枢;李绍林;利健文;欧阳蒲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经梯度离心所获固体微粒粒径分别为455.2±22.51 nm、382.7±21.76 nm、218.8±20.43 nm;将不同粒径的固体微粒加入含黄芪甲苷的K-R液中作为灌流液,可显著提高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单位肠面积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并且随着粒径的降低,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都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黄芪水煎煮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微粒可显著影响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的肠吸收性能,且微粒粒径越小促活性成分吸收作用越强.
作者:杨晔;尹登科;蔡汉须;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对痰湿状态下大鼠肝肾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总皂苷治疗痰湿证的作用机理及oatp2b1在痰湿转运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高脂饮食造模3个月,造模后,人参皂苷组灌胃人参总皂苷水溶液(70 m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 w.每只大鼠取肝、肾组织各1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组织中oat p2b1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模型组肝、肾组织oatp2b1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 <0.05),人参皂苷组肝、肾组织oatp2b1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 <0.01);oatp2b1蛋白在肝、肾组织中有不同程度表达,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HDL水平显著降低(P<0.5),提示高脂饮食可致血脂代谢率乱,痰湿模型造模成功.人参皂苷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较模型组减低,HDL水平升高.结论:oatp2b1是参与痰湿转运的物质基础之一,人参总皂苷治疗痰湿证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oatp2b1的表达而发挥运化痰浊的作用.
作者:潘爱珍;武志娟;易伟民;李建军;张诗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初步了解采自不同生境白簕种子的形态品质特征和萌发特性的差异.方法:采集西山不同生境的种子,观察外观形态和内部构造,检测千粒重、含水量和生活力.于人工气候箱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于试验地对影响出苗率的播种时间(A)、覆土深度(B)和基质种类(C)运用正交试验进行筛选.结果:不同生境种子外观形态和品质特征指标存在差异.种子在光、暗条件下都能萌发,生境Ⅱ(38%水平的中度光强)种子在20℃条件下萌发率高达70.5%.正交试验筛选出佳组合为A1B1C1,即秋季播种于配土覆土深度为2cm出苗率高,出苗早且整齐.结论:不同生境种子形态和品质特征和萌发率存在很大差异,宜选择生境Ⅱ种子育苗,不同温度对萌发率影响不同,室温干藏种子当年秋季播种比次年春季播种好.
作者:肖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采用炎琥宁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予抗生素等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炎琥宁和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炎琥宁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5,P=0.022);两组治疗后PaO2、PaCO2、SPO2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 =0.000),观察组PaO2、PaCO2、SPO2治疗前后的差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7,P=0.027;=2.574,P=0.012;t9.877,P=0.000).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老年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炎琥宁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润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葵胶囊治疗,持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血Scr)、尿红细胞(尿RBC)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能有效降低DN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
作者:李大凤;张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翼齿六棱菊Laggera pterodonta(DC.)Bent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LH-20等色谱手段分离翼齿六棱菊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翼齿六棱菊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3,3',5-三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2)、金腰带素B(3)、5-羟基4',7-二甲氧基黄烷(4)、5,7,4'-三羟基-3,3 '-二甲氧基黄酮(5)、洋艾素(6)、槲皮素(7)、乔松酮(8)、木犀草素(9)、芹菜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4、5、8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鹿萍;乌吉木;陈丽娟;李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藏药长毛风毛菊种群生物学特征,分析其产地适宜性.方法:采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调查典型样地长毛风毛菊密度、生物量;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Ⅱ)对其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长毛风毛菊主要分布在海拔3200~5200m的高山草甸,对光照等环境因素依耐性强,分布较为集中,生长密度大,产量高;全国共有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5个省区的226个县市为长毛风毛菊适宜产区,适宜面积338 776.89 km2.其中,西藏适宜总面积大(148 175.55 km2),其次为四川(110216.46 km2)、青海(62 947.61 km2)、甘肃(16 233.09 km2)、云南(1 177.18 km2).结论:本研究分析出了长毛风毛菊种群特征和适宜区域,对于其引种栽培、科学区划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荣;王毓杰;周礼仕;谭尔;阿萍;张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组造模后灌胃给药4 w,检测24 h尿微蛋白量、血清肌酐、肾脏系数、空腹血糖、AngⅡ及肾组织AT1R及AGTRAP,CTGF的表达等指标,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经苁归益肾胶囊干预4 w后,大鼠血清肌酐、肾脏系数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也有所改善,大鼠空腹血糖及AngⅡ的含量、24 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苁归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肾组织AT1R、AGTRAP、CTGF的表达,降低AngⅡ含量有关.
作者:段贤春;方朝晖;汪永忠;高家荣;吴健;姚先梅;夏伦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表面粗糙型块根、表面光滑型块根及条状型根3种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种形态桂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表面粗糙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93%;从表面光滑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08%;从桂郁金条状型根中鉴定出1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04%.结论:桂郁金表面粗糙型、表面光滑型及条状型根所含成分有差异,该方法为桂郁金质量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选用稳定可控的药材来源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刘喜华;赵应学;黄敏琪;甄汉深;刘安韬;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槭叶秋海棠进行性状与显微鉴别,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槭叶秋海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槭叶秋海棠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槭叶秋海棠性状特征为根状茎残留的茎痕呈碗状;茎有纵棱;叶片两面主脉均可见绒毛.显微特征为根状茎维管束间断排成环状,内有异常维管束、石细胞和草酸钙簇晶;茎维管束尚未完全成熟,相连成环;叶主脉维管束5个,外韧型,木质部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叶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气孔众多,为环式;上表皮有非腺毛;主脉的上下表皮均有绒毛.粉末中可见纤维、石细胞、草酸钙簇晶等特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槭叶秋海棠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茂春;张太伦;宁小清;谈远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血管外肺水(EV LW)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48例NP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均为24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100 mL+5% GS250 mLivgtt qd,对照组予相同常规治疗及5% GS 250mL ivgtt qd,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所有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72 h EVLWI、PVP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出现EVLWI、PVPI升高,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h研究组患者EVLWI、PVPI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以上指标在治疗后6h较治疗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48、72 h对照组患者也出现EVLWI、PVPI下降,但不如研究组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VLWI(均P<0.01);PVPI(P <0.05;P<0.01;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早期改善NPE患者肺血管通透性,降低EVLW,联合常规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肺水肿程度.
作者:沈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喷施叶面肥对青天葵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青天葵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芸苔素、细胞分裂素和植物基因活化剂3种叶面肥,测量喷施叶面肥后对青天葵的叶片和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喷施3种叶面肥均增加青天葵的叶片厚度、宽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球茎的数量和重量;喷施芸苔素叶面肥和基因活化剂叶面肥均对青天葵鲜重和干重分别达到1%极显著相关和5%显著相关.结论:在这3种叶面肥中,喷施芸苔素叶面肥对青天葵增产效果好.
作者:翟勇进;唐美琼;白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