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秀丽
晚期食管癌患者常合并食管严重狭窄,引起吞咽困难,摄入不足或不能进食,往往导致进行性营养不良和严重衰竭;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如气管和支气管,还可造成食管气管瘘的发生,引起肺部吸入性感染,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牛玉洁;黄燕磊;钱爱翠;李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7年5月至1999年7月,我科采用0.5%碘伏湿敷褥疮创面,配合电磁波治疗仪(TDP)局部照射治疗褥疮27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官颈糜烂是妇科疾病的慢性病,单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00年我站引进HF-900C微波治疗仪一台,配合吉林出厂的修正牌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增芹;高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复发性口疮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单独发病,亦可继发急性感染,久病体弱及B族维生素缺乏的人群易感.笔者多年来结合临床实践运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复发性口疮3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长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的内容及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帮助.方法: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病情观察,在做好对患者的一般护理的同时.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严密观察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及时得当的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候继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1994年1月始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并与综合治疗的30例作对照,近期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增慧;王秋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中心也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心身整体护理,改变了多年来护士执行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局面.本文就这个问题浅谈个人的看法.
作者:郑海青;黄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治疗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生的青睐.
作者:陈立新;谢华丽;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事业和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投保人参加保险期间,因发生疾病或受到意外伤害而住院治疗.
作者:宁四姣;刘英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优生优育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乡在平抑出生高峰的同时,把提高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作为重点.
作者:岳增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门诊输液室经常可遇见前来静脉化疗的病人,其中不泛一些长期静脉化疗的病人,有些静脉血管会出现变黑或明显的色素沉着,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刺激血管所致.
作者:周健;时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典型表现是病人出现紧张综合征.
作者:赵立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
作者:和晓美;张元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外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是外阴奇痒难忍,并易发生皲裂和溃疡,患者常不能忍受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袁秀青;李秀青;马兴玲;张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加强对我市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了解托幼机构消毒状况,现对2000~2002年消毒检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吕志刚;王冬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5年10月,我科救治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经过抢救及手术治疗,已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多数乡镇卫生院都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境地,发展十分缓慢,作为乡镇卫生院一部分的检验科自然也是步履艰难.我作为一名乡镇卫生院检验师深有体会.
作者:刘培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文书的书写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勇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局麻下行剖腹产,产后即行氯胺酮全麻对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局麻+氯胺酮全麻的方法,先0.5%利多卡因局麻进腹,剖出胎儿后对产妇应用氯胺酮全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后24~36小时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及婴儿体重增加量无统计学意义,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亦无统计学意义.讨论:该麻醉法对产妇的泌乳活动无不良影响.
作者:谢洪元;马克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以人为本的内涵是指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医疗服务以人为本[2].
作者:刘桂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