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

虞濛濛

关键词:注射用阿莫西林钠, 丹参多酚酸盐, 氟氯西林钠, 注射用丹参, 输液管, 输液不良反应, 葡萄糖注射液, 绿色, 盐溶液, 配伍禁忌, 临床工作, 静脉输入, 患者, 病情变化, 中液体, 氯化钠, 交接处, 现象, 试验, 方法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到当患者连续静脉输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时,输液管中液体呈现淡绿色,当即撤换输液管并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为观察二者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笔者特进行试验: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将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溶于0.9%氯化钠100ml后缓慢滴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液,两药交接处迅速变成淡绿色,静置0.5h后淡绿色现象不变,按上述方法重复多次,均出现相同反应。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1-11月3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行皮肤点刺试验时给予常规护理,2010年1-11月30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时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8,P<0.01)。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中,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邓惠严;张延平;张晓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对allo-HSCT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为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allo-HSCT 6方面的相关知识,对90例allo-HSCT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他们对实施allo-HSCT 6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按文化程度分为大学及以上组(29例),大专、高中及中专组(38例)和初中及以下组(23例),对他们实施个性化、分阶段的全程健康教育,并调查他们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allo-HSCT的成功率。结果 教育前后各组患者对allo-HSCT相关6方面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其中对移植的意义及机理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学及以上组x2 =18.72,P<0.05;大专高中和中专组x2 =20.73,P<0.05;初中及以下组x2=7.22,P<0.05);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7.78%;90例allo-HSCT患者造血均顺利重建,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5.83±2.26)%,总生存率(OS)为(75.16±3.87)%。结论 对受者实施个性化、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念和态度,解除患者心理顾虑,增加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与自我防护意识,以期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白献红;王励;祁永芝;周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

    目的 评价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高危因素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开展个体化的足部自我护理,在随访6个月,1年之后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并统计1年内发生糖尿病足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教育前仅有16.6%患者能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15%的患者对足部进行日常护理,13.3%的患者能掌握足部常见问题的识别及处理方法,经护理干预1年后,84.3%的患者能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85%的患者对足部进行日常护理,86.6%的患者能掌握足部常见问题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教育后与教育前患者掌握的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71,-19.90;P<0.05),仅1例发生糖尿病足。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控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郝广英;韩彦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导尿管预防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导尿管在预防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EA)中的作用。方法 将48例ASA 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置入18号硅胶导尿管,其中观察组在导尿前用无菌利多卡因胶浆2ml涂抹导尿管,而对照组则常规应用液状石蜡2ml涂抹。术毕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镇痛、镇静评分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t =0.90,P>0.05),而观察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P<0.05)。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E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P<0.05)。结论 应用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导尿管对E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朱雯霏;范素红;王永浩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对眼科糖尿病患者治疗知晓率、依从性与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眼科糖尿病患者治疗知晓率、依从性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200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常规解释,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宣教卡、宣传册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住院1周后通过口头询问进行笔录问卷统计治疗知晓率,出院时进行治疗依从性和异常血糖发生率的统计。结果 眼科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其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1.23,P<0.05),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1.288,20.195;P<0.01或P<0.05)。结论 实施健康宣教能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眼科糖尿病患者各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付艳;张学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活方式,通过护理干预使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编号,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时进行生活状态的评估。对照组进行常规疾病健康宣教;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指导,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饮食、生活方式及血尿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饮食、运动、戒烟、控酒、体重及血尿酸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47,4.91,47.45,31.35,t=3.32;P<0.01)。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冠心病的发展。

    作者:春语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中国部分城市三甲医院护士压力源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压力源状况,以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方法 应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国内4座城市8所三甲医院的1 41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在35个条目中,得分高的前5个条目全部属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维度,其中“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得分高,为(3.46±0.63)分;压力源5个维度评分,未婚护士分别为(3.01±0.52),(2.93±0.65),(2.50±0.84),(2.73±0.52),(2.37±0.69)分,已婚护士为(3.15±0.55),(3.15±0.67),(2.71±0.94),(2.81±0.51),(2.46±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15,6.155,4.391,2.788,2.343;P <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和“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2、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8.083,6.551;P<0.05),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得分高。不同职称护士在压力源4个维度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2.253,20.315,17.229,6.812;P <0.05)。结论 护士的压力来自护理专业本身、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医院管理等方面。不同护士间的压力源存在着差异,建议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黄叶莉;黄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肿瘤患者临床化疗的全方位护理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临床化疗的全方位护理。方法 对临床化疗的步骤进行分析并进行妥善的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全方位护理能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化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肿瘤患者实施临床化疗的全方位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作者:李淑君;包金英;方亮;王玉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到当患者连续静脉输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时,输液管中液体呈现淡绿色,当即撤换输液管并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为观察二者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笔者特进行试验: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将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溶于0.9%氯化钠100ml后缓慢滴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液,两药交接处迅速变成淡绿色,静置0.5h后淡绿色现象不变,按上述方法重复多次,均出现相同反应。

    作者:虞濛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氧疗中的效果

    目的 观察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12月收治的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应用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呼吸道刺激征、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日吸痰次数及日吸痰量。结果 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患者在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痰培养阳性等各方面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45,6.91,5.67;P <0.05)。结论 改良后呼吸机管路给氧气道湿化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氧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作者:郭新荣;尹永杰;司旭艳;吴淑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赛肤润联合水胶体敷料对肝移植术患者压疮防治的效果

    目的 探讨赛肤润联合水胶体敷料对肝移植患者术中压疮防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肝移植患者192例为对照组,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肝移植患者168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术中及术后骨隆突处使用赛肤润加水胶体敷料防治压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压疮的发生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882,P<0.01),观察组患者压疮愈合时间(中位数8.5d)短于对照组(中位数2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7.500,P<0.01)。结论 应用赛肤润联合水胶体敷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管晓萍;刘万芳;毛莎;陈晓阳;刘晓丽;张学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成人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及受体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31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及受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的重点、要点。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共完成的34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及受体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准备、手术配合和术中护理的主要内容。结果 34例供肝切取手术及31例受体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任何术中并发症,供肝切取平均手术时间5.5h,术中出血量341 ml,其中有2例供体输血。受体平均手术时间10.8 h,术中出血量1 100ml。结论 专业、规范、熟练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手术配合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并发症。

    作者:胡宇坤;许多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多功能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严重压疮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多功能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严重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Ⅳ期以上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应用多功能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压疮治愈率、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压疮治愈率25.7%,对照组压疮治愈率5.6%;研究组总有效率60%,对照组总有效率3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08,6.55;P<0.05)。结论 多功能波浪床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可提高Ⅳ期以上压疮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国红;何东红;廖武萍;高琴;李琼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及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也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8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 [2],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3]。

    作者:曹闻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50名康复大专班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结果 实验组在理论、技能考核、一项评定、三项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90,6.876,7.776,4.601;P<0.01)。实验组学生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操作动手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教学效果方面满意度较高。结论 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康复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瞿礼华;言枫;张日新;柯施怀;赵露;丁雪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与呋塞米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盐酸万古霉素为白色粉末或冻干块状物,主要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呋塞米注射液为无色的澄清液体,具有利尿、预防急性肾衰竭等作用。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呋塞米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介绍如下。

    作者:涂静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 探讨氧动力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按患儿入住时间分为氧动力雾化吸入组64例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组6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及护理的效果。结果 氧动力雾化吸入组治疗总有效率96.87%,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组治疗总有效率98.46%,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57,P>0.05)。结论 两组雾化吸入方式均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但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方式更具有安全、经济、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占小春;陈虹;王新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序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包括集中教育,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运动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行为改善评分,血压、体重指数测定。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行为改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01,18.89,21.60,9.44;t分别为21.05,20.48,10.50,5.57;P<0.01);血压、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18,4.11,1.88;t分别为4.20,5.08,2.15;P<0.01或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对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广秀;万青;张清群;曾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PICC两种固定方式的效果对比

    目的 通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选择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为改良后PICC置管固定法,对照组为普通固定法,比较两组的固定效果。结果 实验组无置管处感染,无堵管、脱管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73,11.38,11.38;P<0.01)。结论 采用改良后PICC固定法减少了感染、堵管、脱管现象,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

    作者:高洁;杜辉;刘桂峰;董晓亮;沙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构音障碍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构音障碍康复护理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36例肝豆状核变性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8例,均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正规驱铜治疗,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和构音障碍康复护理。治疗8周后,通过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型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肺功能检测仪、ADL量表及WHOQOL-BREF进行疗效评定并比较。结果 康复护理组治疗后构音障碍评定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88,P<0.01);康复护理组治疗前后M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 ±5.36)s比(8.94±6.43)s,t =2.78,P<0.0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6,P<0.05);两组治疗后MPT、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为(68.34 ±6.35)分,对照组为(60.81±5.44)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P<0.01);康复组治疗前后WHOQOL-BREF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 疗后WHOQOL-BREF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早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可促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构音器官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毕彩琴;孙俊启;赵红;孔令环;张平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