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依赖患者共情缺陷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高静

关键词:酒精相关性障碍, 共情缺陷, 述情障碍
摘要:目的 调查酒依赖患者共情能力与述情能力,探讨共情缺陷与述情障碍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52例酒依赖患者进行评估,与52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IRI-C总分实验组为(51.92±9.49)分,对照组为(54.62±5.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5);TAS-20总分实验组为(55.19±9.42)分,对照组为(42.46±1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5,P<0.01);实验组IRI-C总分与TAS-20总分呈负相关(r=-2.01,P<0.05)。结论 酒依赖患者存在广泛的共情缺陷及述情障碍,提示加强酒依赖患者情绪表达及情绪理解的能力,对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女性颅脑肿瘤预后的影响

    目的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调查中老年女性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80例女性颅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入院至术前2d、术后3d至术后5d分别给予心理干预(知识宣教和呼吸放松训练)。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进而分析心理干预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性别、文化程度以及肿瘤恶性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SCL-90测试实验组总分为(165±51)分,对照组为( 185±48)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7,P<0.05),观察组阳性项目数为(39±14),对照组为(4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7,P<0.05)。除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实验组其他症状因子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以焦虑、恐怖、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因子下降幅度尤为显著。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女性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开展术后心理治疗对于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非常必要。

    作者:段丽娜;齐建林;陈薇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概念图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概念图的概念与特征、发展历史、制作、评价标准、及其在国内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护理专业领域的教学应用提出展望。

    作者:顾李妍;厉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综合性医院门诊医源性噪音的危害和防护

    噪音指的是非自然固有的并且超出了一定限度的声音。噪音对于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噪音的恶性刺激,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个体首先产生情绪改变,包括焦虑、恐惧、使人急躁、易怒,疲倦。还会导致头晕、头痛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等消化道症状[2]。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表现出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的现象,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烦躁等,容易导致心脏病发。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1 dB,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作者:曹宪英;徐贤红;解忠伟;赵景星;刘群英;王黎宏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积极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实施积极认知行为疗法(ACBT)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乳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8)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同时联合ACBT治疗,对照组(n=30)单纯采用化疗药物治疗。首次化疗第1天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Zung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为(42.21 ±4.83)分,SDS评分为(41.43±5.62)分,对照组分别为(45.15 ±4.68)分和(45.78±9.2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2.19;P<0.05)。两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疲劳、恶心、呕吐、失眠、总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促、食欲、便秘、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化疗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ACBT治疗可减轻乳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杜丽娜;王国华;程颖;刘闫;苑蕾;郑淑梅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住院患者暂时离院承诺书的设计与应用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有义务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但同时又没有权力完全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住院患者离院外出是各个医院常见的现象,这一现象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障碍。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利益,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发生医患纠纷,我院在加强了其他管理措施的同时,设计了住院患者暂时离院承诺书,经过近2年的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领侠;周西;王妮;张莹;闫玲;张婕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肿瘤患者围诊断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进展

    人体是由躯体及心理组成的有机整体,躯体疾病及心理障碍相互影响,躯体的疾病将严重影响心理的健康,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不利于躯体疾病诊断、治疗及转归,反之亦然[1]。然而在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同时存在时,医务人员的职业习惯使他们更愿意将躯体疾病的治疗作为当务之急,而忽视了患者伴随出现的心理障碍对病情的影响。要解决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其护理者是解除对癌症恐惧感的关键[2]。肿瘤患者在围诊断期(诊断期及确诊后到治疗期),短时间内经历了由健康到与死亡密切相关的疾病过程,心理落差巨大,此期患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3],可出现震惊、紧张、焦虑、悲恨、沮丧、恐惧、抑郁、绝望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倾向。文献报道至少约30%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伴有抑郁焦虑情绪,有的甚至高达70% [4-5],恶性肿瘤患者自杀的危险度高出正常人群1.3 ~2.8倍[6]。

    作者:樊安英;王桂芳;冯月亮;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调查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4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职业倦怠的3个分量表中,手术室护士的高度倦怠感分别为:情感枯竭占43.6%,去人格化倾向占31.7%,个人成就感低落占54.6%。与Maslach正态分布样本的高度倦怠均为33%比较,只有去人格化倾向无显著区别,而情感枯竭、个人成就感低落显著高于常模。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3位是担心出现差错事故(3.32±0.69)分、工作量大(3.18±0.76)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3.12±0.87)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大会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作者:底会娟;李素艳;吴爱须;尹维宁;焦俊敏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厦门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厦门市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为设置符合厦门市实际情况的ICU护士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和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对厦门市三所三甲医院综合ICU150名护士的专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结果 150名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中“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为第一位,占60.0%,总体来说护士对专科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欠缺,应急能力不够,对急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ICU护士整体专业培训需求评分(2.21±0.63)分,处于需要水平;在专业培训需求的4个维度中,ICU护士对专科技术的需求高,而对ICU设置与管理的需求低。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大的前8个条目均来自专科技术和对危重患者护理的需求2个维度,处于“非常需要”和“需要”水平。结论 针对ICU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ICU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重视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宝春;陈碧群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护理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护理。通过护士对患者采取治疗期间的口鼻黏膜溃烂的特殊专科护理,同时加强呼吸道及PICC管路的管理,有针对性进行饮食指导和用药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措施,患者好转出院。

    作者:李晶;孟伟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甘露醇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存在配伍禁忌

    甘露醇(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渗透性利尿药,用于组织脱水,如降低颅内压、降低眼压等;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四川美大佳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系统感染、烧伤创面感染、胆囊炎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等。临床发现,输注完甘露醇组液体后,续加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组液体时,见莫菲滴管内液体出现乳白色絮状物,经及时关闭输液通路和更换输液器等有效处置,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陈彩虾;王玲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预考制度在护理“三基”考核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了解考核制度改变后临床护理人员“三基”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384名临床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人,统一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三基”考核;对照组192名经过统一授课培训后直接参加区内考核,观察组192名接受相同的授课和培训后,由我院护理部组织进行考前的模拟预考,然后再参加区内正式考核;考核结束后对观察组发放预考制度意见反馈表,统计反馈意见。结果 观察组“三基”理论考核中优秀率为44.79%,对照组为26.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75,P<0.05)。观察组操作考核优秀率为34.89%,对照组为16.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6.05,P<0.05)。结论 建立预考制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促学手段,端正了护理人员的考试态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三基”水平,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戴珍娟;夏平英;许晖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气管切开护理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 优化气管切开护理流程,有效控制医用成本。方法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吸痰法》和《铺无菌盘法》的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取消传统铺吸痰盘进行气管切开护理的方法,使用内带一次性手套和纸巾的“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包,用2瓶生理盐水代替吸痰盘进行气管切开护理。对流程再造前后护士、医生对气管切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床旁吸痰用物的保存状况及铺无菌盘需要的时间、一次性换药碗的消耗等进行比较。结果 气管切开护理流程再造后护士对气管切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68.8%上升至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2,P<0.01),医生的满意度也由原来的92.9%上升至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2,P>0.05);吸痰用物的保存状况得到明显地改善;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医用成本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流程再造简化了气管切开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用成本,更加符合院内感染管理要求。

    作者:辜德英;余蓉;赵会玲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9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9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特点。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52±5)岁。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腹痛症状均得到缓解,平均住院时间(7±2)d。住院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6±2)个月,所有患者均可正常进食,未发现病情反复或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应注意观察患者腹部及全身症状的细微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有无肠缺血坏死和(或)肠系膜上动脉破裂发生。另外,阶段性饮食控制和调整,使用抗凝药物期间的出血迹象观察,也是本病护理的重点。

    作者:潘孝霞;董艳芬;卫任;郭伟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责任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介绍与效果

    目的 探讨责任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首先将病房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其次更改以往的排班方式,实行弹性排班,根据不同时间工作量的重与轻,安排不同人数的护士上班,使责任护士对其病人全面负责。结果 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对该管理模式较满意。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工作量等因素来选择适合本医院、本地区的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刘月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n=116)和一般护理组(n=100),一般护理组予常规护理,强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康复训练、心理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临床痴呆量表(CDR)、韦氏记忆量表(WMS-RC)、Blessed痴呆量表(IMCT)、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结果。结果 4周末强化护理组患者MMSE评分(19.86±3.15),HDS评分(24.85±2.39),WMS-RC评分(62.24±8.71),IMCT评分(25.39±5.62)、FMA评分(68.71±14.18),ADL评分(67.39±14.29),均高于一般护理组;CDR评分低于一般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6.09,2.11,3.83,3.87,6.12,3.06,9.54;P<0.01或P<0.05)。强化护理组干预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一般护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周秋敏;吴海珍;汤红;夏锡萍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巧用半透明棕色玻璃纸制作避光袋

    临床上许多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盐酸左氧氟沙星、水溶性维生素及一些化疗药物等不仅在保存时需要避光,在滴注过程中也需避光。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避光袋是少数制药公司附赠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且,使用的避光袋是以黑色桶状布袋为主,被药液污染后不能及时清洗,影响美观;观察液体输注量极不方便;对于袋状液体的塞入比较费力;还必须在药物配制好后并在插入避光皮条前套上,比较容易污染瓶口。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半透明棕色玻璃纸同样具有避光功能,利用其自制避光袋,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老年超重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超重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60例老年(≥65岁)超重(BMI≥25)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按常规行无痛胃镜检查前准备、检测。干预组31例在常规检查前准备基础上进行卧位、输氧、控制进镜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操作前、中、后的血氧饱和度、术中有无呛咳、口唇发绀、打鼾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氧饱和度干预组为(95.61±2.88)%,对照组为(91.31±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9,P<O.01);术中呛咳率干预组19.4%低于对照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277,P<0.01);口唇发绀、打鼾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超重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呼吸道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

    作者:王成;龙焱华;罗蔓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综合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负性情绪干预,分析其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接受正规的ACS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心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家庭社会支持等综合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分别于入院3天内及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后3d内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干预组SAS评分(44.58 ±8.08)分,较对照组评分(54.82±12.06)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1),SDS评分也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3±6.75)分比(50.25±11.16)分;t=-3.94,P<0.01];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SAS、SDS对老年ACS患者进行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定,从而对负性情绪实施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娜;甄莉莉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社会化治疗对地震后孤儿心理危机的作用研究进展

    灾害时的生存条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和解决,但心理创伤的恢复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地震等重大灾害造成的重大心理创伤会对受害者产生持久性应激效应。对于一些在地震中受到严重创伤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承受危机的能力还很弱,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创伤和心理阴影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灾后心理重建,也是十分重要的救援工作。本文从社会化治疗的角度,对如何进行地震后孤儿的心理危机的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吴雯;毕艺琼;吴真真 刊期: 2011年第27期

  • 临床路径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准备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组,各15例。临床路径组术前准备实施临床路径方法,传统组术前准备采用传统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抑郁及焦虑情况。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 100 972±261)元,低于传统组(126 374±30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8,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3.3%、满意度为86.6%,均高于传统组46.6%,33.3%(x2=9.3,8.7;P <0.05);术前准备时间、移植后心理并发症也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在自体造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准备中实施临床路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术前准备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闽;王榕榕;梁菊 刊期: 2011年第27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